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案例 > 正文

“山寨”喜茶抢先正店开业 品牌乱象该怎么破?

来源:北京商报(北京) 发布时间: 2017-06-16 09:06:51 编辑:诚富

导读:相继布局广州、上海等城市的网红奶茶连锁品牌喜茶HEYTEA,在即将进入北京市场之际,与“喜茶”品牌名称、装潢极为相似的奶茶品牌已抢先开店,令部分消费者误以为此喜茶即为彼喜茶。

相继布局广州、上海等城市的网红奶茶连锁品牌喜茶HEYTEA,在即将进入北京市场之际,与“喜茶”品牌名称、装潢极为相似的奶茶品牌已抢先开店,令部分消费者误以为此喜茶即为彼喜茶。律师表示,判定品牌间是否存在侵权行为,要以商标使用时间来判定。

在京两店悄然装修

喜茶HEYTEA连锁奶茶店已在广东、上海等地迅速成为网红品牌,即6月初进入南京市场后,目前正悄然布局北京市场。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喜茶HEYTEA正在筹备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朝阳大悦城两地开设门店,目前上述两家购物中心内已经立起喜茶HEYTEA的LOGO和二维码的围挡,处于正在装修的状态。朝阳大悦城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喜茶HEYTEA门店正在装修,并且已经装修了一段时间,具体开业时间尚不能确定。

记者从喜茶HEYTEA官网资料看到,该品牌的门店目前主要布局在深圳、广州等南方城市,共有50家门店,尚未标记北京门店。据了解,2012年喜茶HEYTEA在广东江门的一条小巷开设了第一家门店,原名皇茶royaltea。为了与层出不穷的山寨品牌区分开来,品牌升级为注册品牌喜茶HEYTEA。公开资料显示,喜茶HEYTEA在上海开设首家门店时,顾客至少排队半个小时才能买到。

“山寨”品牌抢开店

喜茶HEYTEA迅速走红后,不少北京消费者对该品牌产生期待。市民郭女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近日在丰台区丰桥路一带发现一家名为“HI TEA喜茶”的奶茶店,外观和门头与网络上看到的喜茶HEYTEA门店十分相似,初次进店时没太注意品牌名字写法,以为是网红品牌喜茶,实际上“喜茶”两字前面还有很小的竖排的“酷道”两个字。进店后询问店员被告知“就是网上特别火的喜茶,从南方进入北京,是北京首家加盟店”。郭女士将所购奶盖绿茶拍照片后晒到网上,被网友提示“可能买到了山寨喜茶”。

喜茶HEYTEA创始人聂云宸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会开放加盟。同时称,很多人打着喜茶名号开始加盟,已有不少人上当受骗,因此“喜茶HEYTEA”为关键词搜索时,网站会标记为“惟一官网”。记者了解到,喜茶HEYTEA所属公司为“深圳美西西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时间为2016年1月11日。

北京商报记者以“喜茶”搜索,发现了很多加盟网站,点击进入页面后,网站中标记的“喜茶”英文名称不尽相同,如“HI TEA酷道喜茶”、“HEEKCAA”等。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HEEKCAA是喜茶的粤语拼音,是喜茶HEYTEA的曾用名。记者联系到一位HEEKCAA喜茶的招商人员,被告知该品牌仍在加盟扩张店面,单店加盟费用、服务费为20万元左右,目前北京已有23家门店。但记者从百度地图及大众点评等渠道搜索HEEKCAA,尚未发现任何门店地址信息。

随后,记者又联系到HI TEA酷道喜茶的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HI TEA是台湾品牌,进军内地市场仅3个月,目前已在内地开设600多家门店。他透露,品牌在北京丰台区、朝阳区、东城区等都有门店。上述HI TEA酷道喜茶的工作人员还透露,“我们品牌和一点点奶茶在台湾地区都属茶饮品牌三巨头之列,而此前走红的喜茶HEYTEA口味、制作等多来源于我们HI TEA酷道喜茶”。

品牌乱象怎么破

围绕着“喜茶”展开的品牌权威性之争,透露出市场混乱,令消费者真假难辨。北京奕鑫律师事务所律师刘东阳表示,如果投资人在加盟咨询中受到“山寨品牌”诱导,则构成欺诈行为,应承担相应民事欺诈责任。

另外,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发现,在2017年1月9日-11日三天间,深圳美西西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提交了数十份“HEYTEA”的商标申请,分别申请了不同商标保护类别。但这数十份商标依然处于等待实质审核的状态。据了解,商标从提交到初审获批需要近9个月时间,在商标初审通过之日起3个月内,利害关系人可对商标提出异议。对此,刘东阳表示,商标在未注册的情况下,品牌方可以根据使用在先的未注册商标来主张权利,也可以从反不正当竞争角度维权。

北京商报记者在HI TEA酷道喜茶的加盟页面上看到公司全称为“品世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但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平台上查询该公司时,没有显示出完全一致的公司名,最接近的两家为“北京品世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和“广州品世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前者成立日期为2016年1月25日,经营范围为餐饮管理、餐饮技术培训等;后者经营范围则显示预包装食品批发等,很难确定与HI TEA酷道喜茶公司是否有关。

刘东阳表示,作为品牌方,应该主动做好商标监控,从源头开始防止商标侵权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