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星巴克、无印良品的成功中看出两大经营之道
导读:无印良品现在有7000多个SKU,按常理讲这样的扩张是不利于品牌生存的。
1无印是什么品牌
无印良品现在有7000多个SKU,按常理讲这样的扩张是不利于品牌生存的。大多数品牌都是先在市场上打响知名度,在消费者认可其品牌价值的基础上,推出其他冠名的各种商品。大多数时候,最开始经营的还不错,因为品牌影响力尚未下滑。但随着商品涉猎领域的发展(比如一个卖衣服的开始卖包、卖伞、卖鞋),品牌形象开始淡化,战线拉的太长品控也有可能出现问题,然后品牌就会慢慢淡出市场,无人问津。
之所以MUJI不会走下坡路,是因为他一开始就没打算卖品牌,他是无印,没有品牌的意思。他只卖一种商品,就是他自己。换句话说,他卖生活方式。
他的商品本身就是品牌,他的门店、他的网店、他的员工就是他的品牌。
一个卖生活方式的品牌!要如何被摧毁呢?
所有商品的开发和销售,都围绕“生活”。这种生活,既不华美,更不会廉价,是自然、简单的“舒适生活”。
无印良品官网主页的一段话,也许能解释他为什么成功。
在商品的价格上。无印良品基于对未来全球消费情况的预测来生产商品。我们不做类似“这样才好”、“必须得这样”等诱发强烈偏好的商品。无印良品的目标不是“这样才好”而是“这样就好”,是让顾客保持理性的满意度。
也就是说,无印良品强调的不是“才”,而是“就”。一个“就”字,体现了克制、清淡、自律、得体的生活理念,而这种理念正顺应着全球的消费趋势,无印良品不可能不成功。
2星巴克的“第三空间”
星巴克在店内没有设置吸烟区域;
不提供正式的饭菜和酒水;
坚持费钱、费力、费人工的直营模式。
效率如此低下的经营方式却岿然不到,成为享誉全球的休闲咖啡品牌。
“3rd Place”——第三空间,这是由星巴克CEO霍华德舒尔茨设计的理念。
既不是第一空间:家,也不是第二空间:办公室。星巴克是放松身心的第三空间。星巴克自身定位就是“休闲、舒适的场所”。
为什么不提供正式的饭菜、酒水?
如果星巴克满足人们的用餐需求,那么前来【吃饭】的顾客就会增加。咖啡店的经营就会变得复杂起来,有可能需要请一位专门的厨师,甚至还会滋生跑堂送餐的需要,店内也会增加之前没有的味道、声音。
我们只要想一下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连锁店,或者提供餐饮服务的咖啡店的经营状态就可以理解。一旦提供了正式的餐饮,这里就不再是一个“休闲场所”,而是提供便餐的场所。虽然顾客可以在此“就餐”,但决不能在此休闲舒适的“休息”。
提供酒水就更要命了。酒精会带来高谈阔论、兴奋的嗓门……无忧无虑的休闲的可能性被掐灭了最后一丝希望。
为什么不采取省力、省钱的加盟模式?
按照正常的商业规律,加盟主本质上是逐利的。客观上造成了,加盟主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可能有耐心去花巨额的运营成本去培训大量高度专业的咖啡师,琢磨如何将自己和全球门店高度统一等等事情——要知道,每家星巴克播放的背景音乐都是总公司制作好发送到各门店的。直营的方式,虽然管理效率不如加盟,但是最大程度的掌握了控制权,可以做到让全球的星巴克都整齐划一地执行总部的理念,那个最重要的,“第三空间”理念。
“第三空间”与第一、第二空间相比,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首先,星巴克的饮品并非提前备好,而是顾客点餐后现场制作的。为了尽量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星巴克还提供了各种豆奶、脱脂奶、各式香味粉末、糖浆、奶油和各种温度。
第二,店内装潢主要以绿色为主,桌椅摆放也经过了精心设计。大多数星巴克店铺,光线都比较昏暗(相对它所在商场的整体照明更是如此),给顾客一种“踏进来就是另一个空间”的印象。
所以,星巴克的主要商品其实是“休闲、轻松、无忧无虑的放松时间”,甚至可以说的极端一点,他的咖啡和小吃,都是为这个商品服务的,是衍生品。我星巴克,就是让你买个休闲时间,顺带卖点咖啡、卖个三明治、卖个小蛋糕。
3理念决定了企业、事业和商品的状态
理念表明了它们在社会中“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或“应该如何看待”。
达尔文曾经说过:能否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最快反应的。
卖咖啡的星巴克,卖生活用品的MUJI,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品牌,都遵从着类似的企业理念。从他们的成功中,我们也可以借鉴经验,摸索出自己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