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会蜕变成为一家科技公司吗?
导读:成为一家科技公司,是几乎所有企业的梦想。接连收购库卡、高创之后的美的,不希望人们继续给它贴上“家电企业”的标签,它希望转型成为一家全球经营的科技集团。
成为一家科技公司,是几乎所有企业的梦想。接连收购库卡、高创之后的美的,不希望人们继续给它贴上“家电企业”的标签,它希望转型成为一家全球经营的科技集团。在中国还稍显陌生的科技公司,实际上是苹果、华为、微软、谷歌、脸书、三星等企业共同的标签。
3月8日,上海香格里拉大酒店,“智启未来”美的集团战略发布会在这里举行,近千人济济一堂,人们听到最多的词汇是“机器人”、“智能”、“科技”,这些词汇关乎着这个企业的未来。
显然,这家企业正在悄悄发生深刻的变革,从单一家电型企业向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三大产业支撑的全球化科技集团转型。
2017AWE现场,这一战略得到体现。科技感,是美的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
凡是到过W1馆的人,无不为美的强大的产品阵势所震慑,那是一种中国将在家电、消费电子、机器人领域全面崛起的感觉。
“科技”、“泛家电产业化”,是美的2017AWE着意传递给外界的两大信息。
“泛家电产业化”,即从家电领域向机器人与自动化领域延伸。
当对手还在为未来寻找方向的时候,方洪波主导的美的集团已经在机器人与自动化领域甩开膀子大干了。
这几年,美的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它的发展逻辑清晰可见,经营业绩越来越好,它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以及能干什么。
在资本市场,美的受到广泛追捧。目前,美的集团(SZ000333)已成家电行业市值最高的企业,并跻身深市市值三大最高企业之列。
2016年,美的集团市值稳定领先对手格力电器(SZ000651)300亿元;而2015年之前,后者基本领先前者约150亿元。
我预测,2017年美的集团市值领先格力电器800亿元,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也许因为经常被董明珠骂的缘故,人们习惯于美的和格力两家企业进行对比,于是人们发现,方洪波领导下的美的发展逻辑越来越清晰;而忙于秀场的董明珠领导的格力,则始终给人“雾里看花”的感觉。
向科技公司转型,其实是所有中国企业的梦想。
放眼全球家电企业,你会清楚地发现,处于全球主导地位的企业无一不具有浓厚的科技色彩,比如三星、博世、惠而浦,等等。以三星为例,当年也曾走“低价”、“低质”加工路线;而今,三星已蜕变成为拥有专利技术最多的亚洲企业,其手机足以与苹果抗衡。
在中国,鲜有企业被贴上“科技”的标签,即使腾讯、阿里巴巴、华为这样的公司,人们也常常称之为“互联网公司”、“电商公司”、“通讯设备公司”,而不是“科技公司”。
在美国,互联网公司遍地开花,能赢得尊重的却是科技型企业。在人们的观念里,唯有科技能代表创新与未来。
在美国,鲜有乐视那样以“模式创新”自诩的公司,不是美国人不懂商业模式的价值,而是他们从来都不认为失去科技支撑的商业模式是有价值的。好在今天,中国人也开始认识到这一点。
向科技企业转型,是美的给自己未来做出的抉择;中国另一家家电巨头海尔,也在积极转型,主攻方向与美的和而不同:美的是科技化基础上的泛家电化,海尔是泛品牌基础上的国际化。
可以断言的是,未来,传统而纯粹的家电企业将逐渐走向衰亡,在越来越多人的观念里,传统家电产业正在沦落为低技术产品的代名词。
事实也是如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家电扮演了全球家电产业终端制造者的角色,这让中国贡献了全球大部分家电产品,却没有赢得相应的利润及品牌尊重。
这种状况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事实上,三十年前的日本家电,也是在欧美家电重压下实现突围的,虽然,今天日本家电已经风光不再。
过去四年,美的成为中国最出色的企业,无论营收、利润,还是战略与品牌。
未来三至五年,中国家电企业将逐步分化成三个阶层:领袖型企业、追随型企业、代工型企业,三大阶层分居家电食物链的上、中、下游,几家欢乐几家愁。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为什么率先发起向科技集团转型的中国家电企业是美的?
有内外两重因素导致了这一结果。
首先看外部因素。从家电企业生存环境看,未来纯粹制造型企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转型是必须的。一个看得见的事实是,在过去差不多三年时间里,几乎所有家电产品均呈现出增长疲态,这是一个信号。家电产品的未来增长空间在哪里?答案是:在技术驱动+在国际市场。其中机器人是最大的机会,据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每万名工人有36台机器人,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升至150台,翻4倍多。
库卡CEO罗天励说:“我们现在每个人用智能手机,我们下一代的人每天会接触到机器人,库卡相信未来的机器人会越来越多,大家对机器人的熟悉程度和我们智能手机一样。”
然后是美的企业自身因素。过去四年,美的企业经营持续向好,奠定了较为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研发实力,自觉不自觉地走上了科技立企的道路。2015、2016两年,美的年研发投入均在50亿元人民币以上。收购库卡、高创,加速了这个转型。
目前,美的已架构“中央研究院+事业部研究所”、“本土研发+海外中心”的复合型研发体系。在海外,美的已在美国的路易斯维尔和硅谷,及意大利布局了研发中心,下一步会在德国、日本布局研发中心。
回看过去三年,美的密集发布了一系列令人眼前一亮的产品,产品系列发生巨大变化,背后正是研发实力做支撑。
选择机器人与自动化作为美的挺进科技型企业的切入口,这一选择可谓精准,机器替代人工,进入工厂和家庭,乃是未来十年中国社会的主流趋势。
一般认为,华为的成功给了美的某种启发。2016年,华为营收规模达到5200亿元,增幅超过30%,全球影响力显著提升。在一段时期内,华为一直是中国唯一一家跻身全球研发投入20强的企业,近年来年研发投入近100亿美元。依据任正非设想,未来华为年研发投入将逐步提升至200—300亿美元。因此,华为被认为是中国最具科技感的企业。
与华为技术主导型路线不同,中国绝大多数企业走的是营销主导型路线,直接导致中国企业很难分抢到产业分工的高端市场。
为什么苹果、谷歌、微软、脸书等企业久居全球企业最顶端位置?因为它们从一出生就给自己贴上了“科技”的标签。
美的转型科技集团的底层逻辑,用美的集团副总裁顾炎民的话说就是:“在传统家电和暖通空调领域,我们的基石是压缩机、电机、磁控管、电控部件;在新兴领域,我们有运动控制器、编码器、驱动器、还有伺服电机,这是构造美的新房子的基石。”
美的“全球经营的科技集团”的定位,意味着未来美的将同时在科技和海外两个领域同时发力。
但是,科技型公司的路并不好走,华为的成功,是“28年始终朝一个城墙口进攻”的结果。美的要想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科技型公司,必须在未来十年不断实现重大技术与产品突破。
2016年的3月8日,美的在AWE上的发布会主题叫“2025看见未来”,2025年,美的会完成华丽的蜕变吗?
我这样想:假如有一天美的年研发投入能达到30亿美元,那么,美的将赢得世界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