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案例 > 正文

熊晓鸽的IDG赌局:是反哺老鸟还是鸠占鹊巢?

来源:创越战略观察 发布时间: 2017-03-13 11:15:10 编辑:诚富

导读:不少地产商在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房地产融资环境会收紧,预计不少地产商资金会出现这场甫一开始就在大洋彼岸的中国被渲染得沸沸扬扬的传奇收购案,以一种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的方式得以收官。围绕IDG资本、IDG集团、中国泛海,三方的博弈和角力给了大众想象力足够驰骋的空间。

不少地产商在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房地产融资环境会收紧,预计不少地产商资金会出现
这场甫一开始就在大洋彼岸的中国被渲染得沸沸扬扬的传奇收购案,以一种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的方式得以收官。围绕IDG资本、IDG集团、中国泛海,三方的博弈和角力给了大众想象力足够驰骋的空间。
  
故事的主角熊晓鸽,对美国老东家有“反哺”之恩,也有“反噬”之嫌。想当年,老鸟对雏鸟嗷嗷伺哺,IDG资本才得以在中国建构固若金汤的老巢。如今雏鸟翅膀长硬了飞回美国“反哺”老鸟,是报恩还是鸠占鹊巢?
  
20年前,他发誓用自己的青春“赌”中国的未来,20年后,他又发誓“反赌”一把IDG的未来,这个赌性成瘾的男人, 胜算几成?
  
毋庸置疑的一点是, 《三国演义》中“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传统套路,在熊氏反赌的现实版逆袭中被改写了。

1、收购始末
  
丁酉鸡年1月19日,时逢美国东部时间下午四点,连日来淫雨霏霏的查尔斯河畔霞光微露,一个低调的庆祝仪式正在肃穆的高等学府麻省理工进行。参加者是已逝IDG创始人兼董事长帕特里克·杰·麦戈文(Patrick J.McGovern)的遗孀、子女、朋友老部下,以及素未谋面的中国新朋友,仪式由熊晓鸽主持。
  
庆祝的是刚刚尘埃落定的IDG集团的收购,选择在麻省理工举行仪式是熊晓鸽的主意,因为这里是麦戈文生前做研究的地方,空气中有浓浓的缅怀的味道。仪式上,麦戈文的在天之灵得以“告慰”,他一手创办的IDG集团终于有了新东家。

这是他至亲至爱的中国学生熊晓鸽的功劳,IDG资本联手中国泛海收购了IDG集团,就在刚刚三方签订的最终协议上,笔迹余温尚热。
 
——交易标的包括IDG旗下的三大核心业务:国际数据公司(IDC)、IDG Communications和IDG Ventures。熊晓鸽掌控的IDG资本一跃成为IDG Ventures投资业务的控股股东,而泛海则成为IDG运营业务(包括IDC数据业务和IDG Communications媒体业务)的控股股东。
  
有消息称,中国财团此次将支付不到10亿美元收购IDG集团。据了解交易的人士透露,交易金额与实际金额严重不符。 对于交易的具体细节、占股比例等等,并购双方的口风很紧不愿透露。
  
收购最终获得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批准。过去一段时间以来,CFIUS 已经将其审查的范围,从航空航天和半导体等涉及国家安全的传统领域,拓展到商业 IT 和电子等项目上,也曾让一些引发诸多关注的交易不了了之,最后得悉IDG资本顺利通过了这关。
  
被收购之后,IDG集团总部仍将设立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现任管理层将保持不变。Kirk Campbell将继续担任IDC的首席执行官兼总裁,
  
Michael Friedenberg将继续担任IDG Communications的首席执行官。
  
收购完成后,中国泛海将成为IDG运营业务的控股股东,控股比例为90%,IDG资本持股10%;IDG资本将成为IDG Ventures投资业务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60%,中国泛海持股40%。最终形成的利益格局似乎是三方各取所需,从表面上看至少如此。
  
泛海方面表示,“将给予IDG现任管理层最大的自主权”,维持既定的业务轨道,而泛海将在资金和商业资源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收购预计将于2017年第一季度完成交割。交易交割后,将任命新的董事会。
  
2014年3月,IDG集团创始人麦戈文去世后,业内当时就有传言,IDG集团将寻求出售,据称,当时讨论了多个方案:一是将公司整体出售给第三方;二是管理层收购公司全部股份;三是引入风险投资;四是维持现状。2016年3月,麦戈文基金会委托高盛寻找业务契合并且有收购意向的公司。
  
有知情人士透露,“在IDG开始寻求出售时,除IDG资本和中国泛海以外,还有多家中国财团曾表达收购意向。2016年底,IDG曾多次传出正与中国投资财团洽谈,当时投资财团中的投资者身份以及交易详情均未得到相关方正面回应。2017年伊始,神秘金主浮现,原来是中国泛海。
  
“我们和泛海同时参与了竞标。”熊晓鸽说。最终,泛海控股拿下IDG communications和IDC的控股权;IDG资本成为IDG Ventures的控股股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投资结构背后,是这两家公司对IDG集团的一致看好。
  
表面上看,对交易各方而言,这真是一笔好买卖,几乎没有任何瑕疵。 


2、携手之谜
  
“IDG资本收购IDG”,乍一看令人十分困惑,捋顺两者的关系,厘清渊源,十分有必要。
  
有意思的是,在中国投资界享有极高声誉,投资的数量和总额也名列前茅的IDG,在美国本土却是一家专事投资纸介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公司,几乎没有人知道它是做风险投资的。实际上美国的IDG是媒体出版行业出身,风险投资只是其业务不起眼的一部分,但在中国搅得风生水起的偏偏是这块业务。其在中国安营扎寨、开疆扩土的首位功臣正是熊晓鸽。
  
20多年来IDG集团参与投资了IDG资本5期基金,而考察IDG投资中国大陆的资金来源,基本上取之于其在中国IT媒体投资产生的赢利。由于外汇管制及其它原因,这些盈利是拿不走的,只能再投入到项目中去。这也是IDG与其他大型风险投资基金的不同所在——后者大多采取私人合伙制,资金主要靠私募得来。
  
彼时中国对外资的态度可以用求贤若渴来形容,熊晓鸽最初使用IDG这个品牌是否得到授权无从细细考证,但IDG这个带着外资名头的金字招牌对IDG资本在中国打开局面,应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IDG资本脱胎于IDG集团,如今又返身收购,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在
熊伟岸的身后隐隐浮现出另一个伟岸的身影——近些年来在资本市场腾挪滚打、风生水起的民营大佬卢志强。卢有“资本猎手”之称,号称中国国内“市值第一人”,曾以控制2609亿元的总市值在“中国资本市场控制榜”上独占鳌头。
 
中国泛海以房地产起家,转型金融控股,近年来在进军金融领域方面可谓使尽了浑身解数,至于这次怎么跟熊晓鸽结成了战斗同盟,也是个谜。众所周知的是,为构建一个金控帝国,卢志强目前正用心良苦地凑齐各路金融牌照。牌照凑的差不多了,但感觉还缺那么关键的一张。而IDG是否是卢的金控帝国梦缺的那张牌?
  
据笔者跟熊晓鸽的有限接触观察,熊晓鸽很擅于借势发力,惯用纵横捭阖的战术。而联手“中国资本”发力海外,泛海绝对不是第一家。去年IDG资本联手木林森、义乌市国有资本运营中心组成的中国财团,成功赢得郎德万斯的竞标。这次手法如出一辙,他没有单打独斗,而是拉上了泛海一起战斗,为反赌加大了筹码。
  
熊晓鸽给人的印象是最近两年比较爱玩“手牵手”的收购,这次是顺手带小伙伴玩儿呢,还是根本没有小伙伴就玩不了,个中玄机就不得而知了。
  
据说,卢志强还是许多大佬“背后的大佬”,比如王健林、柳传志,王健林做万达股改、柳传志做联想控股股改的时候,都借助了卢志强的资金杠杆,卢在关键时刻对朋友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微妙的。
  
随着泛海在金融领域的扩张,泛海控股证券、信托、保险的“三驾马车”金融版图形成,投融资领域再攻下一城也是应有之义。收购后,泛海成为IDG运营业务(包括IDC数据业务和IDG Communications媒体业务)的控股股东。
  
但细细推敲,泛海最后拿下的并非IDG最炙手可热的投资版块,拿下的仅仅是IDG运营业务,包括数据和媒体。而对旗下原本拥有《经济观察报》等强势媒体的泛海而言,此举是否略显画蛇添足呢?
  
让人不解的是,既然泛海意欲奔着金融全牌照的目标,缺啥补啥,卢志强最缺的、最想的应该是IDG投资重地,而不是隔靴搔痒的媒体、数据。
  
理论上,IDG投资版块才是泛海死死盯着的那块红烧肉,至于最后吃到嘴里的两片肉边菜,恐怕是多方角力之后的无奈之举。
  
最后落地的方案不一定是最理想的,但一定是多方利益平衡的结果。各方心里或许都有些许的得意和失意。
  
以卢志强的兴趣和习惯,泛海的角色历来都是当仁不让的大股东,例如已吃到嘴里的民生银行、海通证券、民生保险、民生证券、民生典当等等。为什么这次画风突变? 没有像以往那样控股,而只是分享了IDG集团投资业务40%,卢志强表现出利益均沾、不求控股的新特点, 但这距离他“构建一个金控帝国”的原始目标似乎有些许偏差。
  
“我们和泛海同时参与了竞标” 熊晓鸽曾对媒体透露过,看来两个小伙伴之间远不是外人看到的那么风平浪静。
  
俗话说谈钱伤感情,但谈感情也不能伤钱,就资本逐利的本性而言,这桩生意对当事人各方是否都真的很划算?
  
谜团待解,静观其变。

3、师门传承
  
在媒体的诸多描述中,熊晓鸽是个“霸得蛮、吃得苦、耐得烦”的典型湖南人,有一张娃娃脸,但温顺敦厚的外表下掩藏不住野心勃勃。 能干事,但心思深藏不露,等显山露水的时候事已干成了。
  
针对此次收购,外界的议论不无戏谑,是鸠占鹊巢么,那么多觊觎麦戈文衣钵的,为什么最后偏偏落到了IDG资本手里——恩师刚驾鹤西去,美国恩师一手创办的基业却被他的中国至亲“嫡子”如探囊取物般地攫入囊中,却是不争的事实。
  
不愧是做记者转行的,熊晓鸽对诸媒体循循善诱,“这么做,蕴含了我们对IDG尤其是麦戈文先生的感恩。”他解释,“与其说这是一个商业收购,不如说一次精神的传承”。在“感恩”和“传承”的煽情气氛中,弟子继承师父衣钵是应有之义,像少林功夫和武当绝学都有自己的一脉传承,肥水不外流,投资界也概莫能外?
  
有意思的是中国最早发家的这一批投资创业大佬,不少都有一个“美国恩师”做后盾,师父在美国太师椅上坐镇指挥,弟子们在中国跑马圈地、开疆拓土、攻城掠寨。麦戈文之于熊晓鸽,尼葛洛庞帝之于张朝阳等等莫不如是,恩师对弟子如老鸟对雏鸟般嗷嗷伺哺,弟子们能够在国内呼风唤雨也全仰仗美国恩师的威名,没有恩师的抬举则一文不名,扯虎皮拉大旗的事也不在少数。
  
待弟子们跑马圈地有功,“占山为王”出息了,开始细细打量起美国的祖产——在一些阴谋论者看来,祖师爷的霸业被觊觎良久,“尸骨未寒,而弱不禁风的遗孀和子女已挡不住入侵者的“狼子野心”了”——这种莎士比亚、金庸笔下的戏剧情节直指人性最隐讳最黑暗的部分,在现实中上演的概率有多高?
  
而我们相信,受中国儒家文化教育的弟子们不会如此鲁莽行事,无论是出于传统的教养,还是对恩师的感情。恰恰相反,收购乃是“传承”,并且——本次收购交易的收益归新成立的麦戈文基金会管理,支持麦戈文生前所热衷的脑科学研究。弟子的回馈相当仗义,有情有义,一举粉碎了诸多阴谋论。

麦戈文如师如父,与他的相识成为熊晓鸽转行做投资的契机。后来师徒二人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擦出了激情火花,筑基了霸业,留下一段流芳百世的师徒情谊佳话。
  
两人的初遇是在1988年,当时,中信集团的荣毅仁主席在弗莱彻演讲,恰好荣主席与麦戈文的见面由熊晓鸽做翻译,一个最初隐隐埋伏在命运里的契机几乎被抓住了。再次际会是在1989年,孤身美国的熊晓鸽面临失业濒临绝望之际,一摸兜底有张老麦的名片,斗胆写了封毛遂自荐的信,说“要拿青春赌一赌中国的未来”。这个赌志在美国佬看来有点太疯魔了,但不疯魔不成器。老麦读完信啧啧赞叹后生可畏,孺子可教也,堪负如来重任,传衣钵!
  
1992年,遂派了熊晓鸽来中国协助创立“太平洋风险技术基金”(后更名IDG资本),不期然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美国风险投资机构。
  
彼时,蛮荒的国内尚不知VC为何物,市场经济开始繁荣了。没想到刚撞到手一个好师父,紧接着又撞到手一个好国运,熊晓鸽占全了天时地利人和。但在最初创业的七年里,他虽然投资不少项目,在投资收益上却几乎颗粒无收,交了白卷!老麦却既往不咎,足见对熊晓鸽的“包庇和溺爱”。
  
吹了个牛逼把师父的钱撒光了,师父没有一口气噎死过去,反而神闲气定坐等弟子翻盘。可以说,这种举世罕见的宽容度奠定了熊晓鸽在中国“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基础。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只见天上飘过来“成功”两个大字。IDG资本赚得盆满钵满,师徒皆大欢喜。
  
1999年,IDG资本率先启用合伙人制基金管理模式,IDG资本从原本IDG的投资部门演变为实行合伙人制的独立运作的基金管理团队。据说此时的IDG资本与IDG集团已经没有任何股权方面的附属关系了。
  
熊晓鸽羽翼渐丰,逐渐脱离“母体”自立门户。他“独立了”,而在IDG全球的版图中,他牢牢占据了最广袤最肥沃最具价值的一块藩镇重地,其重要性足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号令天下。
  
IDG集团是IDG资本的第一个机构投资人,05年之前也是唯一的一个。2005年之后,IDG资本开始拥有多家国际知名基金机构投资人,IDG集团不再是其唯一机构出资人,此时的熊晓鸽翅膀硬了。
  
2010年及以后,IDG资本开始募集及管理人民币基金。2016年, IDG资本共管理十余支美元及人民币基金总量逾600亿人民币,深度布局各个阶段包括早期(VC)、中后期(PE)、并购(M&A),并在各大产业平台上全面出击。正如翅膀对天空的渴望是挡不住的,今天对于这家在中国市场深耕细作了24年的老牌投资机构来说,展翅翱翔的机遇真正来了。
  
经此一役,IDG资本蜕变成为IDG全球投资业务的控股股东。换句话说,子吞了母。回看当初的熊晓鸽宛如雀巢里孵出的一只鹰,如今中华鸽摇身一变全球老鹰。据说IDG总部不久也将搬至中国,从地理位置上看,也颇有历朝历代的迁都之感。
  
新的朝廷没有打算改旗易帜,保留了IDG的烙印。虽然IDG资本管理的基金规模越来越大,IDG集团在基金投资人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小,熊晓鸽没有忘本,依然坚持了对IDG品牌的传承。他承诺,“我们始终是IDG资本”。
  
据说老麦弥留之际,最想见的四个人名单中排第一就是熊晓鸽。恩师驾鹤仙逝不到半个月,IDG资本启动融资,完成了5.86亿美元的募集融资。而基金的按时超募成功,熊晓鸽视之为“送给老麦最好的告慰与怀念。”  

4、解构熊氏传奇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
  
迄今为止,IDG资本已经在中国耕耘投资24年。熊晓鸽在赌赢了中国的阶段性未来之后,又扑回美国再下一记重赌,这次,熊晓鸽说要“反赌一把老东家的未来”,语气之彪悍和历史上的如出一辙,但能否赌得赢尚需要时间论证。但媒体开始额手相庆了,说是王者回归的节奏。
  
可以说,IDG资本脱胎于创投的蛮荒时代,那也是个遍地诞生奇迹的激情燃烧的年代,畅销电影《中国合伙人》仅勾勒出了冰山一角,中华大地上一夜之间冒出了无数“英雄传奇志”,熊晓鸽就是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传奇之一。
  
凡是传奇都有待被解构,神州大地略显浮躁的创业气候造了传奇也造了许多幺蛾子。媒体有“庖丁解牛”的义务,将牛人所牛之处还原真实,有助于更客观更准确地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来龙去脉。
  
从美国领了军令状的熊晓鸽,面对一个广袤的中国新市场和充满巨大机遇的新时代,如同大将出征,他原本准备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然而经历了最初的整整7年颗粒无收的尴尬之后,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可想而知。
  
老麦会不时地来中国检查作业,熊晓鸽“鸭梨山大”,“那些年里,每年老麦到中国巡视五六次,次次让我们提心吊胆,只怕他突然一灰心,就此罢手,收回所有投资和预算。”可每次,对着一张几近空白的成绩单,老麦显得很笃定,一言不发静等他翻盘,这大概就是传说中地球上最温暖的信任和默契吧。
  
麦戈文的宽容给了弟子很大的战术迂回空间,交了7年昂贵学费,熊晓鸽渐渐有了长进,摸索出了点门道。后来的业绩势如破竹般好转——
  
IDG统计数据显示,第一只基金从1993年开始,到2003年为止,年均回报率是36%;第二只基金是从1999年开始的,回报率超过40%,而到2006年底,IDG共在中国投资不到2亿美元,回报已经达到10多亿美元。IDG资本管理量猛增,从2000万美元增长了500倍,投资了500多家创业公司,互联网巨头腾讯、百度、搜狐、搜房、汉庭、如家、宜信、小米、携程、奇虎360、传奇影业、暴风科技、乌镇、古北水镇、美图等等先后都获得过IDG资本的投资,TMT是最核心的投资板块。这500家企业中,120多家已经通过IPO、并购等方式退出,获利不薄。
  
回看熊晓鸽的风投历程,说他赌出了中国互联网的未来所言不虚,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在互联网方面的平均回报达到35%,而美国互联网的投资平均前期回报为19%。站在麦戈文的视角,这个年轻人的确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不辱使命,
  
——壮哉熊晓鸽, 他几乎赌中了中国全部的互联网1.0巨头,大满贯赢家!BAT三家除了阿里,他囊中悉收。运气好的匪夷所思,也足以令人嫉妒。
  
熊晓鸽总说自己撞到了一个“好国运”,生逢其时,躬逢其盛。可以说,他恰好赶上了第一波中国互联网浪潮,在诸多1.0巨头“资金荒”的痛苦萌芽早期及时下了援手,幸运地抓住了一些转瞬即逝的历史机遇,狠捞了一把。
  
IDG资本成功押宝了张朝阳、李彦宏、马化腾等一批改变中国互联网的创始人。BAT巨头中,IDG资本霸占了两席。那时,刚消耗完第一笔天使融资的张朝阳正在为搜狐“续命”而奔走, 百度的李彦宏焦灼地寻找A轮融资, 马化腾创办的OICQ遭遇资金瓶颈,几次三番想卖掉却苦于无人愿出合适的价格。这时,手握大量美钞的熊晓鸽“神降临”了,扮演了“大救星”的角色。
  
他赌对了目前中国500强市值最高的腾讯。2000年上半年,IDG资本出资110万美金,拿下腾讯20%股权。2017年,腾讯以上万亿的市值蹿上了中国500强榜单之首,赶超中国工商银行,民营破天荒地第一次以强悍的狼性基因击败虚胖的央企巨无霸。
  
同样赌对了目前最大的搜索巨头百度。断奶期的婴儿百度允吸着熊晓鸽送来的融资奶水,茁壮成长为中国最大搜索引擎,为IDG带来超过1亿美元回报。
  
还赌对了“携程四君子”和易趣。携程、如家、汉庭刚刚起步的时候,IDG资本就投资了种子轮、天使轮。甚至汉庭在2008年遭遇融资危机时,熊晓鸽排除了内部的争议,在首轮投资之外,再次追加投资。易趣最后被ebay收购的时候,IDG资本也获得了近20倍的回报。
  
搜狐算赌的较早较成功的例子。作为早期本土风头最劲的互联网试验田,照美国雅虎“葫芦画瓢”的搜狐,如今美国葫芦已死而中国瓢还在。尽管搜狐的股价偏低,但由于介入时间早,即使按现在的价位抛出,仍有的可赚。
  
后来,人们蓦地发现熊晓鸽最后手里握的都是大鬼、小鬼,清一色的王牌,其在历史的洪流中掘金的能力可见一斑。这个好手气蔓延至今。
  
然而,名声大噪之后渐渐归于平静。头顶“中国风投第一人”、“中国风投教父”光圈,坊间评价近年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卸下光圈之后,并没有那么神乎其神,至少不会神过后起之秀沈南鹏、阎焱。之前的神是因为时势造英雄?在中国那样一个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大概无论是熊晓鸽还是牛晓鸽都能赢吧。
  
以2010年为分水岭,这之前的熊晓鸽龙腾虎跃,这之后有虎变猫之颓势。伴随着媒体“有争议的熊晓鸽”的声音,在公众挑剔审慎的眼光里,熊晓鸽的传奇几乎就戛然而止了。
  
行将唱衰之际,2017年,熊晓鸽冷不丁又扑腾出了一个大手笔,搞了出“IDG资本收购IDG”的大戏,一出手横扫八方荡平四野,令人颇感惊艳的神来之笔!是否是王者回归的节奏呢?
  
在赌赢了中国阶段性的未来后,这次他要反赌一把美国老东家的未来。赌不赌得赢尚且不论,至少口气之豪迈与历史上的他同出一辙。
  
这个赌兴盎然的男人,二十年前说要拿自己的青春赌一赌中国的未来,果真没有食言,中国被赌出来的未来正矗立在现实中,但熊晓鸽没有消耗殆尽的青春貌似还在,还可以继续豪赌一把。
  
从IDG集团的雇员,到IDG资本的掌门人,再回归、收购IDG全球投资业务部。回溯IDG资本在中国的演变脉络,有助于我们看清摆在熊晓鸽面前的赌局,掂量一下胜算有多大。
  
人们拭目以待,他能赌出一个什么样的未来?能否赌得赢,同样需要时间来论证。 


5、熊氏失意
  
尽管BAT三家擒住了两家,但毕竟错失了分量最重的阿里巴巴,据说这酿成了熊晓鸽风投生涯最大的遗憾。还有,尽管赌对了腾讯,但在2005年之前互联网泡沫的惊恐中,草草贱卖了腾讯股份,也成为永远的痛。
  
对于当年渴求资金的饥肠辘辘的创业者来说,熊晓鸽肯定是无法被忽略的最重要的投资人之一,四处找钱找得两眼发绿的马云,肯定也找过熊,两人肯定有过谈判桌上短兵相接的尖峰时刻。当时具体谈了什么,我们无从揣测,但熊马两人最终失之交臂的原因能猜出一二。
  
从投资过的案例不难发现,IDG资本喜好那些连续创业者、有过海外名校背景或者曾经在成功企业担任过高管的创业者,尤其偏好那些有成功经历的连续创业者。除了连续创业失败的经历,以上貌似正确的教条马云偏偏一条都不具备,也是奇怪。
  
面对一个难以用教条框定的“外星人”,熊晓鸽的判断力罗盘鲜有地失灵。也许两者不够“臭味相投”,马云身上的草根气和奇诡思维,跟美式“精英”们的某些惯性思维极不兼容,就像吃惯了美式牛肉汉堡的人瞧不上杭州小笼包。而当阿里巴巴2014年在纽交所上市时,市值超过2300亿美金,小笼包后来气吞山河的逆袭简直令人汗颜!
  
随着阿里巴巴愈发膘肥体壮,而熊晓鸽当年在电商领域的这个投资败笔则愈显突兀,无法忽略不计。
  
熊晓鸽当时其实已嗅到了电商的机遇,也并非没有染指电商领域,只是他赌错了8848。那时,IDG死守只投行业前三的标准,忽略了尚在襁褓中的阿里。这件事的教训就是:投资讲究风物长宜放眼量,过于急功近利只会饮恨而归。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相信熊晓鸽还是擒不住马云。而之后,IDG资本又同样轻视了屌丝刘强东,某些深层观念上的根深蒂固,根本拗不过来。所以,熊错过马不是偶然是必然。熊晓鸽自嘲投资就是一个充满遗憾的行业,但这根本不是遗憾不遗憾的问题,而是投资逻辑的硬伤。
  
就这样重复错误,IDG资本又接二连三地错失京东、饿了么、滴滴等一系列新独角兽。但错过了不甘心,IDG资本更变本加厉地疯狂下注电商,以期扳回弱势局面。自2010年以来电子商务一直以来都是IDG资本每年投资最多的领域之一,从2010到2016的七年里投了67个电商公司,总量排名第一。
  
尽管数量众多,但在电商领域IDG资本瓜分不到好项目,投资了诸如爱购网、凡客、聚尚网、当当等表现欠佳的公司。凡客几度面临资金紧缺,聚尚发展后劲不足,最后通过并购退出,美团、大众点评垄断市场的情况下,嘀嗒团最后通过并购退出。遗憾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IDG资本没有打造出红杉资本那样的爆款,如唯品会、聚美优品、乐蜂网、大众点评牢牢占据细分行业领域的老大。
  
熊晓鸽也试图纠正错误,投了一批阿里系电商创业者。2015年,IDG资本挖来了原阿里投资的楼军掌舵,担任IDG资本电商小组的组长,重点投资电商和阿里系创业者。目前为止,已经投资了前淘宝农业电商、淘宝特色中国馆创始人余玲兵创业的宋小菜,曾担任淘宝网商户平台事业部总经理喻策的快快开店,原阿里移动事业部经理陈琪创办的蘑菇街,天猫聚划算创始人之一王扬创办的街蜜,原阿里巴巴旺铺负责人张良伦创业的贝贝网等。
  
摸底IDG移动互联网时期投资成绩,在受腾讯严重挤压的社交网络领域,IDG投了19个项目。2014年是七年里投资新项目最多的一年,前四年平均每年投21.5个新项目,2015年资本寒冬IDG投资谨慎,2016年近半年时间仅投了13个项目,数量大跳水。2015年至今有5笔退出,包括暴风科技、宝钢包装、天创时尚、好莱坞传奇影业、宜人贷等。细数IDG资本现有的100多个退出项目,近半数都是来自于2005年前的投资,2005年之后退出寥寥仅为25起。坊间批评IDG有些吃老本。
  
情势陡然急转而下,熊晓鸽遭遇了瓶颈。面对前有狼后有虎的严峻局势,熊晓鸽苦苦思忖突围之路。他想到了扶持90后创业者,批量克隆扎克伯格,或者马化腾。
  
他口出狂言,要投出下一个BAT!
  
2014年8月14日,IDG 资本设立“IDG90后基金”,规模1亿美元。熊晓鸽投了卡通头像DIY移动社交工具“脸萌”、二次元年轻人聚集区弹幕类视频网站Bilibili、POI在线教育、年轻开发者社区Segment Fault等。这些后起之秀尽管起势很猛,却没有要长成新一代互联网霸主的意思,充其量是一些“小清新”点缀。
  
某媒体根据项目的融资额度、行业代表性和项目的百度指数等指标,选出了2016年风投大败局TOP20上榜名单,IDG资本高中大败局榜首, IDG资本投资的一起唱、淘在路上则刚刚死在了路上,令人扼腕叹息。
  
1月5日,IDG资本通过微信公众号交出年度成绩单,称2016年有天创时尚鞋业、周黑鸭、美图三家IDG系公司进行IPO,2家拿到IPO核准批文,14个并购退出,26只未上市独角兽(不包括2004年之前投资),超过110家IDG资本所投公司再获融资。成立于2016年的光际资本产业基金,目标规模200.00亿元人民币,首期规模100.00亿元人民币。
  
显而易见,这个成绩单不足以撑起熊晓鸽“要投出下一个BAT”的雄心。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同理,熊晓鸽也不能两次投出一个BAT。
  
再次被奇迹砸中的机会微乎其微。何况日日疯长的BAT目前已经大规模进入投资领域,风投和BAT对于好项目的竞争,恐怕要比风投之间的竞争更激烈。

6、狼来了,虎也来了
  
斗转星移中,“美国恩师”的弟子们鱼贯而入中国各显神通,阎炎、沈南鹏、刘飞一拨新VC都来了,随着红杉资本、经纬资本、凯雷投资、更多的美国资本涌入中国,属于熊晓鸽的机遇被稀释了。那个大饼本来是熊晓鸽一个人吃,现在是许多人抢食,能否吃得到,拼的是硬实力而不是运气。
  
判别好项目的难度提高,投资失败的损失和风险都提高了,为抢食一口,各路VC皆使出了浑身解数。而无论是拼抢的节奏快还是项目操作的细腻度上,沈南鹏操刀的美国红杉资本都略胜一筹,风头屡屡盖过IDG资本。
  
劲敌如林的今天,后续的竞争更残酷,IDG资本的先发优势几乎消失殆尽。早期投资阶段,面临更年轻、更狼性的经纬创投的猛烈进攻,中后期投资,则和经验更足、更专业的红杉资本较上劲。何况,和美国公认最出色的三家风投机构相比,当时的IDG资本整个基金的总规模仅有2亿美金,充其量算个体量尚微的中小VC而已。
  
在激烈的境内火拼中,让熊晓鸽闹心的是境外靠山不稳,美国后盾的主业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媒体业务,显然无法与美国红杉给予沈南鹏的支持等量齐观,就凭这点猜测,也为熊晓鸽后来的收购动作埋下了伏笔。
  
除了这些直接进入的基金外,不少国际VC选择了以LP身份投资中国基金的方式进入。DCM注资了联想投资二期基金,梅菲尔德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了金沙江,Sierra Ventures投资了戈壁创投,Greylock Partners与NEA资本投资了北极光创投。IDG也随大流选择了合资基金的方式来对抗,2010年募集的“和谐成长基金”,其中社保基金投资12亿元,是这支基金最大的LP,除社保之外,这支基金还吸引了国科、北京国资中心、中关村、海淀引导基金、国开金融、其他政府引导基金等多家机构投资者。
  
而最大的威胁还不是红杉这些外资狼群,而是达晨这些本土虎豹。随着中国本土PE的异军突起,面对外资狼群和本土虎豹的两面夹击,IDG资本如困兽犹斗,腹背受敌。
  
2011年创业板市场达到自开板以来的最高点,在群雄逐鹿的创业板,活跃度高的如:九鼎系、中科招商系、复星系、硅谷天堂系、达晨、弘毅、红杉和鼎晖等。多以上市公司收购、IPO、股权转让、股权回购等多种方式参与到上市公司当中,更有甚者通过二级市场举牌入驻上市公司。据统计,创业板IPO成功退出项目最多的是深创投,紧随其后的是达晨创投。
  
稳居第一阵营的有达晨、弘毅和君联等国资背景的翘楚,但也有外资背景的红杉和鼎晖等。以达晨为例,2015-2016年丰收,之前所投的超300多家已投企业,成功退出80多家,40多家企业IPO,其中30多家在深交所挂牌,另有近20家企业挂牌新三板,30多家企业并购或回购退出。
  
中科招商系2015-2016年布局的上市公司接近40家,九鼎系参与运作的上市公司已经超过30家。2015年市值过千亿的新三板“巨无霸”九鼎系,短短五年内创造了令人咋舌的“造富神话”。此外,复星系的“PE+上市公司”布局也极为凶悍。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大PE机构的辗转腾挪的身影里鲜有IDG身影,而本土VC/PE机构在数量上占有压倒性的绝对优势,相比较而言,老牌IDG的存在感变弱,有越来越被边缘化的趋势。人们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而一旦错失了创业板,几乎就等于错失了一个时代最精华的部分。这不能不说是熊晓鸽的一个难以挥去的阴影。说完全错过也是不对的,暴风科技的奇迹式爆发曾被认为是熊晓鸽近年来鲜有的惊艳之笔。
  
2015年A股市场, 暴风科技以37个涨停板,数百倍市盈率的标杆作用,掀起了中概股拆VIE回归A股的大潮,这也使得暴风科技成为IDG资本近年来最有代表性的投资退出案例之一。
  
熊晓鸽对暴风科技期待甚高,预言会爆发成为未来中国股市上类似BAT的巨头,始终BAT情结不减。从2006年10月到2008年底,IDG资本分别以旗下早期基金、成长基金向暴风科技投入三轮美元资金。2011年暴风科技拆除VIE架构,美元基金退出,IDG资本所管理的人民币基金和谐成长基金进入,在经历2年多的IPO暂停等待后,2015年3月成功登陆A股创业板。暴风科技上市后,公司股价最高时达到327.01元/股,一路冲到360亿估值。
  
众所周知,熊晓鸽最擅长操作境外上市,这次回归A股再次引领风潮实属不易。但A股的豆腐也不是那么容易吃的,由于多数中概股回归有套利或逃避监管之嫌,监管层明确表达了“不鼓励中概股回归”的态度,相关动作将受限。
  
但投资不是投机,BAT不可能被投机出来的,证监会发声后中概股再难“套路”A股。包括暴风集团)在内已回归的中概股,都出现了股价前期飞涨、后期暴跌,业绩无改善甚至下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