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诡异的“盈利”模式——产业并购怎能靠谱?
导读:“想到美团烧钱且不停进入一些已经被巨头占领的红海行业,就很容易让人联系到历史上互联网公司不断多元化而最后死掉的失败案例。
“想到美团烧钱且不停进入一些已经被巨头占领的红海行业,就很容易让人联系到历史上互联网公司不断多元化而最后死掉的失败案例。比如最初的外卖、电影,最近的金融、支付、出行。虽然个个行业都看似繁花似锦,但实则巨头林立。美团的短期策略就是通过并购来切入高估值的行业,以获得新的资本青睐,可在如今“盈利”为第一要素的一级市场,美团的这一战略将可能捉襟见肘。 ”
几天前,彭博社报导了估值300亿美金的Airbnb已经实现首次盈利的消息,其预计2017年将实现持续盈利。对此,投资过滴滴、饿了么,有“独角兽捕手”之称的朱啸虎表示,“2017年所有的超级独角兽都需要证明自己能够盈利!”
这个看似简单的命题,困扰着互联网江湖的半壁江山。如今的三大互联网新贵,俗称“TMD”的今日头条,美团和滴滴都无法逃脱“盈利”这个商业原始动因的拷问。
上线打车业务意欲何为?产业链并购赚钱?
今年2月份,美团的专车业务在南京上线。虽然业务布局偏于一隅,但用户界面布局与滴滴相差无几。按照美团的说法,美团的服务中有很多可以与打车服务有很好的串联和结合,比如晚餐和电影结束之后,美团APP会自动推荐打车选项,美团各个层面的服务也能有效的进行串联。
但是,依然有很多人无法理解美团进军网约车的原因——是否依托流量优势,安上任何商业模式都能盈利,是否美团作为网约车界的“新兵蛋子”,能解决武林盟主滴滴现阶段都无法完全解决的问题?
其实,资本运作不一定要上市,流量变现不一定要盈利。美团似乎在业界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增收”模式,即以固有用户基数包装新业务线的方式,开发出一个新的竞品,藉此换取融资,以达到美团整体“烧-收平衡”的愿景。
去年5月,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今日发布公告,宣布拟以换股、支付现金等方式,获得猫眼电影合计57.4%的股权,光线将通过旗下上海光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入股猫眼电影,而猫眼电影的估值也达到83亿人民币左右。
那么美团为什么要卖了猫眼呢?
猫眼是美团在2012年6月上线的产品。在2015年北京电影节上,美团点评CEO王兴曾表示猫眼占到了市场出票量的70%。可在此之后网购电影票群雄鹊起,猫眼的优势迅速被收割,根据易观发布的中国电影在线票务2015年三季度份额则显示,猫眼电影占据26.73%,下滑趋势可谓一落千丈。
于是,光线传媒并购猫眼便应运而生。
分析人士认为,美团打车或许也会循着这样一条路寻求“盈利”,争夺红海产业链份额,方式是直接拷贝市场上的火热项目,搬到自己的平台来,比如最初的外卖、电影和酒旅,最近的金融、支付和打车。
然而多数情况下,美团产业链切割无法完成的非常彻底。比如猫眼这桩交易上,美团的退出并不彻底,其借助换股+现金收购的方式保留了部分猫眼的权益(亦或是亏损)。
烧钱不止,盈利难期。可能就像我们经常听说的“庞氏骗局”一样,美团的产业链并购续命其烧钱模式,最后总有透支其腾挪之力的那一刻。美团不解决其盈利能力,始终是难以为继。
外卖业务盈利之辩
O2O烧钱模式向来为人所诟病。用个不恰当的比喻,烧钱模式就像伤口上的血痂,虽然能为商业模式止血,但不及时剥离,终究会影响伤口愈合。
美团的亏损是公开的秘密。从2015年业内流传的一份美团点评融资文件显示,2015年美团的亏损超过百亿,预计亏损的状况将延续到2018年。
不难发现,美团的净利润数据是偏向乐观的,其预估的美团最大亏损年份便是融资文件被公开的2015年。其实从大多数融资文件的习惯做法来看,“本年财务状况最差”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行规”。
对于美团的真实盈利能力究竟如何呢。许多分析人士尝试着去解读这个黑匣子。有人爆料说美团点评2016年年 初曾有过3800亿流水的目标,但在年中这个计划却被调整到3000亿。有人分析说2016年美团点评将会亏损150亿,亏损水平甚至超过2015年。
或许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去年8月26日,王兴发表了《下半场》的主题演讲,言及美团点评“除了外卖业务之外,7月份基本实现了盈利。”而在9月份投资圈内盛传的美团点评餐饮平台总裁王慧文发出“组织结构调整决定”内部邮件,称未来美团点评在互联网“下半场”将关注营收和盈利能力,追求盈利性增长,未来销售团队将以营收作为业绩,交易额不再作为衡量业绩的指标。
再说说美团的补贴模式。作为美团使用者,很多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有时候新店的补贴力度非常大,满减力度让你怀疑有时候卖到的是假的外卖。但事实上美团商铺与商铺在大多数人口密集城市的同质化和店铺黏性都不足。满减并不能带来用户对店铺使用的依赖。
美团线下销售在“寻访”潜在“加盟”店家时,往往会正面宣传加盟美团以后的种种好处。然而从知乎等社区平台的反馈来看,美团的一致佣金模式几乎压榨了线下平台所有的利润空间。饮料与三餐外卖佣金提成相同等等吐槽不断。
原新东方执行总裁跟谁学的创始人陈向东说的那样:“别被滴滴、美团的暂时成功忽悠了,一定记住你的商业本质是什么,你得活下去赚到钱,才能继续创造价值。创业比的就是谁能最高效地花钱,同时谁能最高效地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