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6年互联网界发生的十大事件
导读:即将过去的2016年,互联网圈可谓精彩纷呈。在这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舞台上,究竟发生了哪些大事件?且看编辑为你逐一分解。
作者|Cindy
编辑|Betty
2016年年度互联网界大事件盘点,你将会看到这些内容:
资本寒冬
三大元年:人工智能元年、网络直播元年、内容创业元年
社群经济
分享经济
VR技术
区块链技术
智能硬件
互联网+
初创和巨头
网络监管
即将过去的2016年,互联网圈可谓精彩纷呈。在这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舞台上,究竟发生了哪些大事件?且看InfoQ编辑为你逐一分解。
资本寒冬
2016全年,被业界誉为中国资本寒冬。
什么原因导致了资本寒冬?
首先,是非规则化的IPO的暂停。二级市场对一级市场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中国的资金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国自有,另一个是国际投资商。当IPO暂停之后会直接拉低一个基金的投资回报率,资金的流向是流动的,所以有很大的放大效应,资金供应量会产生放大循环不足。这样资金量下降,冬天来临。
第二,是行业周期。现在虽然说人人都在创业,事事都有想象空间,但这个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真正成功的创业者毕竟是少数。
第三,是互联网。互联网跟传统行业有很大区别的地方,当资本的力量开始下降的时候急需要什么?第一需要技术型突破,第二需要技术市场突破。微信从第一季度已经达到5.4亿,从PC往移动转花了十几年时间,但是微信移动端从四年之内完成了主体消费人群的整体迁移。主体消费人群迁移之后,很多C端好玩的东西、好玩的创意,是断崖式下跌的过程,创业的机会是骤减的过程。
最后,再看宏观经济环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只有6.9%,已经降预期了。从速度到质量和效益的增长,还有劳动的供给,宏观劳动的供给对传统企业甚至对新兴经济体都有直观的影响。
三大元年
人工智能元年
过去这一年最大的进展就是整个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不管是从数据、算法,还是计算能力,特别是公众开始意识到人工智能的时代确实是要到来了,可以说2016年是人工智能走向主流的元年。
在人工智能领域,AlphaGo击败李世石,百度推出无人车,还有IBM、微软、Facebook人工智能平台的推出,都是很重要的事件。在中国,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大公司也逐渐展开人工智能布局。
此外,在中国,以单项人工智能技术为产业化突破点逐渐发展,展开整体布局的企业近两年也获得了高速的发展。以语音等应用层面为核心技术的人工智能开始更发力,譬如讯飞科技。国内外巨头在“人工智能应用五要素”均有布局,尤其在计算设施和应用场景方面有较多动作。
从市场的反应来看,在线下垂直领域有数据积累并实现场景应用的产品和团队,在未来会有更强的竞争力。
网络直播元年
2016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网络直播从一个个冰冷的手机应用,变为充斥在年轻人休闲时光的热门话题。主播们从逼仄狭小的直播间走上大雅之堂,成为每场发布会不可或缺的角色,甚至被称为“网红直播团”。资本市场对网络直播的态度风起云涌,从最初的怀疑观望,到现在的执着狂热。 2015年至今,全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超过200家。截至2016年10月,网络直播行业除孕育出欢聚时代、9158两家上市公司外,斗鱼和映客也已跻身独角兽行列。预测中,2020年网络直播市场规模将达到600亿,甚至认为2020年网络直播及周边行业将撬动千亿级资金。
直播平台在上半年闹得沸沸扬扬,映客的超高估值和高额融资,游戏直播平台间互相烧钱,互挖明星主播。最终直播平台之间的大战尘埃落定,随着政策的严管之下,靠着卖肉擦边球的直播平台销声匿迹,以游戏内容为主的直播平台却沉了下来。在8-10月,熊猫、斗鱼、全民相继拿下融资。然而直播内容持续输出不稳定和政策风险依然存在,变现渠道不明朗,洗牌潮还将继续。
“直播,向左是娱乐,向右是社交。”分析师王传珍精准对未来的直播发展方向进行了概括。陌陌、微博、QQ、映客相对而言,更侧重于社交关系和流量转化,辅之以内容;而YY、斗鱼则相对侧重于准专业内容和自制综艺的开发。另外,同样受资本追捧的还有直播+类应用,即直播和垂直类行业的结合。
内容创业元年(含网红经济)
“内容创业2016年迎来大爆发”一说,已经在全网各个平台得到了数据上的统一证明。
当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期过去,内容的价值就显现出来。但是,从传统互联网到现在,互联网的核心一直在于流量,其商业逻辑从未改变:利用一定成本去获取某类人群的注意力,然后通过不同方式将这些注意力变现。
更突出的是,2016年刚开始,新一代网红“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Papi 酱获得 1200 万风险投资,身价估值上亿,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红经济”的影响力。所谓网红经济,是指以一位网络红人为形象代表,依托其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产品或服务的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产生经济效益。
网红经济是以网红为基础,而网红并不是全新的概念,芙蓉姐姐、犀利哥、凤姐等可谓第一代网红,只是并没有被挖掘出更多的商业价值。从“网红”到“网红经济”的跨越,需要同时具备社交资产和商业模式。借助移动互联网,新一代网红具备了较高的传播效率,以及极强的营销价值和品牌传播杠杆。随着获客成本趋高和移动直播平门槛的降低,网红可以通过电商、广告、打赏、付费服务等手段实现变现。
资本助推内容成长,罗辑思维的成功带动了一批垂直型投资机构的成立,内容创业开启产业化进程,并已逐渐走向规模化。网红经济催生网红孵化器这类衍生物,网红经济产业也开始与不同产业连接协同,促成代言、出书、衍生品制作等多元变现形式。
社群经济
社群经济的核心是社群——用户关系,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人际关系。社群是具有相同或相近价值观和审美的人,被互联网“连接”后所形成的的虚拟空间。社群经济的一切动能都来源于社群,在此基础上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或服务模式,从某种程度上,“人-商品”的关系取代“商品-人”的关系,小米、罗辑思维等是典型社群经济的代表。
社群并非现在才开始出现,从互联网早期的论坛、贴吧,到豆瓣、人人网等都是社群的代表,只是并没有通过社群获得大规模的经济效益,直到小米、罗辑思维等的出现,社群才开始大规模变现形成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商业上,社群的意义有三条。
社群能够让消费者从“高速公路”上跑下来,形成真实的闭环互动关系,重新夺取信息和利益分配的能力;
社群让互动和交易的成本大幅降低,从而令优质内容的溢价得以实现,而消费者的支付也得以下降;
社群能够内生出独特的共享内容,彻底改变内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单向关系,出现凯文·凯利所谓的“产销者”。
连接者的互联网是平的,内容者的互联网是有价值观的,这就是新世界里的两种玩法。价值观的嵌入,将微妙地改变平台的流量分发模式,以内容黏联的方式把人群切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连接者的作用将以基础设施提供者的身份出来,社群的黏联度越大,超级平台连接者的话语能力越弱。理性中产及知识爱好者会在未来的社群经济试验中成为最主流的势力。在这个意义上,“得屌丝者得天下”的互联网铁律变成过去时。
分享经济
在分享经济领域,除了滴滴出行、Airbnb和共享单车等之外,2016年,国内兴起了一场知识分享领域的激烈角逐。果壳网带着在行、分答,知乎带着值乎、知乎live,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创新莫过于分答。
分答是一款基于60秒内语音回复的付费问答平台。在分答的平台上,任何人都可以创建自己的页面,设置别人向自己提问的价格,分享到朋友圈,接受付费提问。假如这条语音被更多人偷听,那么每条偷听都将收取1元偷听费,在平台整体抽佣10%的前提下,提问者与被提问者五五分账。现在分答收入最高的是王思聪,回答定价5000,仅仅注册时间不到一周,总共花了不到20分钟,回答了21个问题,一共收获21万。
表面上,分答的客户许多也来自知乎,问答的形式也和知乎的问答相似。但分答的里子和微博前期十分雷同,通过各种渠道拉大V入职、强运营手段,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影响力和增长用户。最后分答的用户分布,一定是一小撮KOL和精英,加上大量的长尾用户,辅以流量二次分配后的用户关系链沉淀。这种运营的导向其实就注定了分答走向网红模式。
现实情况或许是只有拥有超多粉丝关注的大V和名人才有可能持续赚到钱,普通人想通过这种方式致富并不容易。分答走向网红模式的另一个佐证就是分答问题的内容质量。而对于提问本身,热门问题大多不是针对知识和专业,而是针对回答问题的“大V”,然而这并不是高质量内容的沉淀。
VR技术
Faceboo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在以《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论坛上预测,虚拟现实辅助的计算机是未来5-10年最重要的计算平台,并称2016年是非常好的消费级VR开始发货的一年。
2016年,VR爆发。有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有大约3000个VR创业团队,覆盖硬件、软件、内容、解决方案等全产业链。Facebook、索尼、HTC等巨头相继发布消费级别的VR产品,和君资本、洪泰基金、IDG等国际国内知名资本机构纷纷加入,阿里巴巴、腾讯、暴风、小米、微鲸甚至一些传统企业如湖南卫视也跨界投入。2016年11月15日,联想创投宣布战略投资以“VR娱乐生态”为核心定位的当红齐天集团及SoReal品牌。
今年,市场给AR/VR提出的问题,从“如何实现”变成了“何时完成”。AR/VR在研究实验室中一直炙手可热,消费级VR现在也逐渐有一个合理价格区间,使得VR在今年上半年备受热捧。
然而关键技术的难以攻克,硬件成本难以压缩,使得资本面对VR/AR也更加冷静。而VR目前在内容上是尚未饱和的状态,所以以此为竞争点会更简单些。在硬件方面发展受阻时,内容的制作和产品化将会展现出独特的机遇。
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是被“一不小心”发明出来的。区块链的发明者中本聪并不是为了发明区块链而发明区块链的。区块链是伴随着比特币的诞生,逐渐被人们发觉价值的一种技术。
2016年也是区块链发展的第一年,各路风投投入了上十亿美金资金投入到区块链的创业公司和项目。国外的IBM、德勤、德意志银行等纷纷发布了自己的区块链设计,国内的一线金融和互联网公司,如万向金融、乐视金融、平安金融等也加入了这场技术盛宴。
区块链在需要信任与价值传输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数据保全、众筹、跨境支付、清算审计、数字货币发行等。
区块链+自媒体,可能诞生自金融,融资不再需要中介,自媒体人未来或许可以用来发行自己的债券。
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个人的健康信息可以得到更安全的保护,供相关医疗机构使用,为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数据支撑。
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的物联网
总的来看,智能硬件虽走出混沌未开的萌芽状态,但仍然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智能硬件仍未达到实用价值地步。生态碎片严重、安全标准缺失也成了智能家居发展中相伴随的问题。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市场不断成熟,2016年智能硬件给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虚拟现实将进入普通消费市场,内容成主要掣肘。
可穿戴设备体验并不成熟,未来方向将更加细分。
智能交通政策倾斜,有望引来更多资本进入 。
智能交通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今年奥迪、福特、奔驰、大众等车企推出车联网、无人驾驶等概念汽车。行业巨头英特尔今年也正式推出智能汽车系统,甚至传闻连苹果也在开发智能汽车。
移动医疗未来趋势被看好,可穿戴设备与医疗行业结合的硬件也迅速崛起,一些手环、手表已经能够简单检测心律、记录运动数据等。另外,血压仪、电子秤、水杯、头带等产品也逐渐进入普通消费市场。
智能家居市场份额继续扩大,今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预计已经突破1200亿。研究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发布的最新报告预计,未来五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和服务市场将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到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80亿美元。
互联网+(含金融科技FinTech)
“互联网+”是最热门词汇之一,在此基础上,诸多传统行业焕发出新的活力,例如:
互联网+医疗:春雨医生;
互联网+交通:车来了;
互联网+教育:51Talk无忧英语;
互联网+体育:章鱼TV。
2016年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一年。政策收紧,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告一段落;理财用户很快进入饱和,信贷用户尚需进一步开发;互联网金融是各类资产变现的新天堂;卡与虚拟卡并存,银行业或进入账卡号双轨制时代。
2016年,金融科技取代互联网金融,成为国内互联网行业最热门的词汇以及国内创业市场最大风口。简言之,金融科技就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手段,服务于金融效率提升的产业。这个行业的火爆吸引了不少企业纷纷涉足金融科技领域,尤其是拥有流量、技术、数据等优势的互联网巨头。2016年,阿里、百度、京东、网易等互联网公司在这块领域的投入和取得的发展业绩都颇值得关注。
金融科技的爆发并非单纯的概念替换,互联网的优势在于标准化后的规模效应,但由于信贷需求不同,在这一领域很难形成标准化。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服务传统金融无法渗透的用户,就是因为金融科技带来的风控审核能力优于传统风控。未来互联网金融这一行业的发展,是金融科技向线上线下全方位的输出。
初创和巨头
初期创业,泡沫变小
2016年,投资者和创始人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现在的创投环境是不是处在泡沫当中?
去年,受访者有73%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尽管今年持相同看法的人仍过半数,但已经减少到57%,比去年降了16个百分点。虽然大多数创始人仍然认为现在有泡沫,但是10个创始人里面却有9人认为现在是创业的好时机了。
将近1/5的创始人认为自己正在培养的是独角兽。虽然大部分人都承认有泡沫,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技术创始人的乐观主义:18%的创始人很肯定地认为,自己正在建设一家估值起码10亿美元以上的独角兽公司。但是乐观并不代表就一帆风顺。同样也有18%的创始人报告称去年进行了裁员。
2015年,只有1/3的创始人预期IPO市场会有所改善。今年。IPO窗口打开得更大了,这个数字攀升到了43%。创始人对被收购则更加看好,72%的人预测明年会有更多的并购活动发生。
并购持续,巨头划分势力范围
2016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并购大事记:
2016年1月,美丽说和蘑菇街宣布合并。
4月,中国平安收购汽车之家47.7%的股权,成为汽车之家第一大股东。
4月26日,蚂蚁金服宣布获得45亿美金的投资,蚂蚁金服将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巨无霸平台,这将是马云的第二个阿里巴巴。
5月,美团旗下猫眼卖给光线传媒,这是电影产业上下游之间的并购,也显示出互联网力量在电影发行中所扮演的作用。
6月17日,酷派宣布乐视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乐视吞下酷派。
6月21日,京东宣布收购1号店,而一号店的控制人沃尔玛将获得京东5%的股份。
6月21日,腾讯收购全球最有实力的手游厂商supercell,交易额86亿美金,这应该算是腾讯最大的收购案。
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
美团收购钱袋包。作为生活服务领域的巨头,美团也必须要有自己的支付牌照。
共享单车应该算是今年新行业中最具潜力的行业,目前以ofo和摩拜单车这两家公司势头最猛。
可以看出,互联网行业已经从自由竞争时代走向了垄断竞争时代,2015年之后,合并、收购的案例更加频繁发生,且规模远超以往。在各个细分领域,几乎所有一定规模的创业公司、小互联网公司都已经被巨头收购、控股或投资。
我们还知道,58同城和赶集网合并背后有腾讯和百度的身影;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网合并背后则有阿里和腾讯的身影;滴滴和快的合并背后同样还是阿里巴巴和腾讯的身影;携程与去哪儿网的合并,背后则又有百度的推动。除了BAT系的巨头,ofo股东名单里有小米、滴滴、中信、经纬等一大批知名机构,摩拜单车背后有腾讯、红杉、启明、创新工场以及美团。
独角兽潮
正是因为创业热潮降温、并购及资本寒冬的出现,催生了一批快速成长的独角兽。
根据艾瑞发布的《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估值榜Top300》,除专业投资机构源源不断的资本输血,助力独角兽们的蓬勃成长外,互联网公司的投资身影亦是此起彼伏。其中,腾讯、阿里、百度、小米、京东5大互联网公司的资本触达98家独角兽,投资独角兽正在成为互联网巨头构建生态版图的重要途径。
2016年10月,美国非上市公司研究机构PrivCo筛选出目前全球140家独角兽公司。入选前十“超级独角兽”的中国创业公司包括了美团点评、陆金所、大疆、小米和滴滴出行,占比五席。
此次中国创业公司入选,也说明了近年来中国地区科技企业的创新影响力正不断提升。曾经热衷于学习美国模式的中国独角兽公司,能够跻身全球十大超级独角兽俱乐部,源于在很多地方超越了美国同行,甚至成为美国创业公司学习的对象。
网络监管
前些年,政府对互联网监管的原则是先发展后管理。最近两年,尤其是今年,在许多领域出台了大量监管政策表明,对互联网创新监管出现了“发展与监管同步”的新趋势。
直播领域的监管出现了提速的情况。
2016年9月9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机构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上岗。这一规定也被称为“史上最严直播监管令”,各大媒体纷纷借此唱衰网络直播行业。
11月4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实行“主播实名制登记”、“黑名单制度”,提出了“双资质”要求。
12月12日,文化部印发《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对网络表演单位、表演者和表演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细致规定。
2017年,在互联网领域又会出现哪些新现象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