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川流":成功创业者涌入 年轻投资人彷徨?
导读:与个别年轻投资经理对投资行业的彷徨相反,更多成功创业者和企业高管加入到创投行业。他们的加入,将给行业带来怎样的新鲜气象?
与个别年轻投资经理对投资行业的彷徨相反,更多成功创业者和企业高管加入到创投行业。他们的加入,将给行业带来怎样的新鲜气象?
10月一篇名为《为什么我不做VC了》的文章引发了年轻VC从业者们关于去与留的讨论。
“年轻人说,不要做VC了可能跟最近的资本寒冬有关系,现阶段整个的资本市场让大家看到更多的风险。前两年投得速度过快,积累了大量的早期项目,但跑出来的并不多,这让很多基金变得非常保守、投资的节奏变慢了,让投资人觉得现在是不是行业变冷了,这是一个原因。”云天使基金管理合伙人秦捷分析。
与个别年轻投资经理的彷徨相反,更多成功创业者和企业高管加入到创投行业。
成功创业者不断进入到创投领域,是对创投人群体的良好补充。同时,我们也应该明了,投资看似是一个门槛很低的事情——有钱就能投,但要做出成绩还是需要足够的积累。
企业创始人以天使投资人的方式对外参与早期项目屡见不鲜,很多成功创业者早已经成功转型为知名创投家,如携程创始人之一的沈南鹏是红杉资本中国的掌门人,NetScreen创始人邓锋为创业者们熟悉的另一个身份是北极光创投创始人、腾讯联合创始人曾李青创办的德迅投资以投资腾讯系创业者闻名、新东方联合创始人徐小平则被誉为创投界的一大网红。
近年来,百度技术副总裁王梦秋创办清流资本、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吴宵光成立的微光创投、迅雷联合创始人程浩与松禾资本联合成立的松禾远望也在不断积累影响力。
更多企业创始人转型为投资机构创始合伙人的例子还在不断出现:前91无线CEO胡泽民成立了MFund、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吴泳铭成立了元璟资本、原恺英网络COO赵勇参与创办了零一创投、猎豹移动创始人傅盛创办紫牛基金。
创而优则投
“中国VC行业一定会出现一批更有特色、更有优势的投资公司,这个过程可能需要10年甚至20年。”比亚迪联合创始人、深圳正轩投资董事长夏佐全认为,越来越多企业和实业背景人士的加入,一定会为中国VC投资人群体带来巨大补充,尤其将在早期投资的阶段、培养新兴项目的方向上作出巨大贡献。
夏佐全认为,中国VC行业的投资人以金融背景的人士为主,这个市场需要更多企业家的参与,把自己的经验、资源、资本投资到这个领域,这将可以让VC投资更理性、更科学、更有社会价值。
2016年,夏佐全开始试水基金运作的投资方式,作为主要出资人和基金管理人参与成立正轩基金。“自有资金投资可以通过个人的独立分析,凭着直觉和勇气投出好项目;以基金的方式做投资可以规范投资流程,以多人的智慧进行科学决策。两者是可以相互补充的。”夏佐全说。
对行业的理解力和资源积累、对人对事的判断,这些无疑是创业者转身的投资人们最大的优势。
2015年的A轮融资中,深圳小满科技放弃了两家知名一线VC机构给出的TermSheet,最终接受新机构零一创投的投资。“一方面,零一的赵勇自己创过业,我们很聊得来,包括创业遇到的问题和怎么解决、怎么看待和用好资本等。另一方面,他们的基金也确实很灵活,打钱很快。”小满科技创始人、CEO文博亮回忆。
与在创投领域已有多年经验积累的资深人士联合成立新的投资品牌,成为诸多新晋转型人士的选择。
前述零一创投的团队中,两位创始合伙人一位是作为联合创始人创办了互联网游戏发行和运营平台公司上海恺英网络的赵勇,另一位则是已在创投行业从业多年的前经纬中国合伙人吴运龙;元璟资本的创始合伙人,一位是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的吴泳铭,另一位是在启明创投工作多年的王琦。
早期投资生力军
之前,在《蓝湖资本创业两年图谱探路研究驱动VC投资》(详见本报10月17日,第14版)的报道中曾有介绍,蓝湖资本与高瓴资本在出资和行业研究方面的合作关系。过去几年中,市场上也有多个创投机构作为LP投资更早期阶段投资机构的案例。
专注于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早期风险投资基金云天使基金是该类案例的代表之一,这家机构由宽带资本、红杉资本、北极光创投、金沙江创投以及双湖投资于2013年联合创立。
“这些机构会把一些他们认为阶段尚早的项目推荐给我们,同时也会因为一些项目有我们的投资而去关注。”秦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创投机构越来越重视早期项目的案源,在通过与种子期基金、天使期基金进行更为紧密的合作,扩展项目来源。
天使阶段的投资往往在创业团队尚无产品推出之前即进行,对于专注于A轮和B轮投资的创投机构而言,成功创业者们转型成立的机构,常常也是早期项目的“伯乐”,是不错的案源合作方。
“大家看项目的角度还是不一样的、资源也不太一样。这样背景的投资人做投资往往是在偏早期的阶段,对整个VC行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凯旋创投创始合伙人周志雄介绍,当更多投资机构从天使阶段进入,把公司带到了一个阶段后,专注A轮、B轮投资阶段的投资机构可以继续跟进。
“这些企业家对行业的认识更深刻,能发现很多别人发现不了的机会,这是他们的一个优势。”秦捷分析,企业家们对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和挑战也认识得更深刻,能够把握企业创办初期存在的不确定性。
“他们代表另外一种类型投资的方法、风格,确实能给创业公司带来一些不同的东西。”长岭资本管理合伙人蒋晓冬表示。
遇见哪些坑?
在问及这类投资人的劣势的时候,常被提及的两点是:团队的资本运作能力、投资人角色的界限把握。
2009年,35岁的熊伟作为“投资经理”加入达晨创投。早前,熊伟曾在华为工作5年,后作为联合创始人创办了一家软件公司。2016年,熊伟创立了千乘资本。
“从实业转到投资,这个过程中确实也交过学费。好在我转投资是从投资经理开始、从执行层一步步做起来,这种情况反而学费交得少,因为我犯的错误有人帮我纠正。”熊伟回忆。
与从创业者转为投资经理,一步步历练至合伙人不同,创投市场上有很多从企业创始人转身成为投资机构创始合伙人的例子,对于这些投资者来说,做错一个决策的损失甚至会高达上千万元。
“第一个是心态要放平和一点, 平和 是指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和外部(比如市场上优秀的GP)合作,这个合作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可以尽可能少交学费;第二是团队的组合要多元化一些,与有多年投资经验的伙伴合作,而不是清一色由从企业出来的人组成。”熊伟指出。
“交学费”,是多位受访者屡次谈及的一个词语。周志雄也指出:“(新晋投资人)在一个风口可能会做得不错,但是风口不是一直有。大家还是要不断的去学习的,甚至难免要付一些学费。现在VC做得很好的人,当年也是付了很多学费的。”
早期投资人要把握好在被投企业中介入多深,把握好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的边界。有受访投资人向记者举例,过度参与项目运营、两次主导换掉创业团队的CEO后,明显感觉到创业团队对自己的排斥情绪。
“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些人之前都是企业的掌舵人,交给别人操盘自己心里容易着急。所以要把握好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熊伟指出,投资人更多的应该是和创业者共同讨论战略模式、嫁接资源、规划资本市场,具体的战略执行、企业运营、项目执行应该是创业团队来做。
“成功创业的履历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能成为合格的投资人。投资本身是一个职业,其中有很多需要学习。即使其它行业再有经验的人,进到这个行业里都是在做一个新的事情。也许之前的经历可以让你学得更快一些,但这些东西也有可能成为你的包袱,让你学得更慢。到底是包袱还是资本,取决于你是谁。”蒋晓冬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