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商 > 深圳 > 正文

深圳十三五:“未来产业“拟达万亿 力推总部经济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 2016-04-13 16:56:29 编辑:蝶舞

导读:《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于4月12日全文发布,根据《纲要》,2020年,深圳GDP将达到2 6万亿元,对比2015年的1 75万亿元,接近1万亿的增量。据测算,这意味着,未来5年内,深圳的年均经济增速要保持8 2%左右的中高速水平。

经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于4月12日全文发布。

《纲要》总共5万多字,分为十五章。整体来看,深圳“十三五”期间重点提出的目标和定位有:更高水平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以及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

根据《纲要》,2020年,深圳GDP将达到2.6万亿元,对比2015年的1.75万亿元,接近1万亿的增量。据测算,这意味着,未来5年内,深圳的年均经济增速要保持8.2%左右的中高速水平。

新经济继续保持优势

在这一轮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深圳的创新驱动、新经济发展处在了全国领 先的位置。

深圳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5年,深圳全市国家 级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552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达到2.3万亿元;包括生命健康、机器人(29.180, 1.62, 5.88%)、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在内的未来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十三五”期间,深圳计划进一步扩大优势,建设国际领 先的创新型城市。《纲要》提出,到2020年,国家 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达到3万亿元;未来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

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包括: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基因技术、高端医学影像、新能源汽车、高端材料、数字内容和节能环保;未来产业则包括:卫星制造与应用、航空电子设备、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新型健康技术。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创新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周林认为,全国都在推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未来产业是深圳比较独有的一个官方提法。这种提法代表着深圳更前瞻性的布局,有一定的产业储备性质,这也是深圳在新经济方面能继续保持优势的一个保障。

产业之外,《纲要》还特别强调“增强源头创新能力”,布局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基础设施,形成重大源头创新与前沿突破的强力支撑。到2020年,组织实施1000项国家、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其中,《纲要》提出,支持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承担国家科研基地建设任务;鼓励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少兵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果永远只把精力放在产业化,高科技发展会失去后劲。深圳已经建立起了全国领 先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化优势,下一步必然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深圳可以借鉴日本的模式,明确由企业来承担重大的科学技术基础研究工作,并完善相应的科技资源配置。

加快发展总部经济

在继续强调创新、扩大优势之外,深圳还提出了“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包括引进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和民营领军企业集团,支持在深设立国际总部、区域总部或职能性总部,推动一批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落户。

2016年以来,深圳加大了这一工作的力度。在3月底刚刚结束的中国(深圳)IT领 袖峰会上,深圳将乐视企业智能终端总部这一“硕果”收入囊中。此前,通过峰会平台,深圳相继促成百度华南总部、阿里巴巴国际运营总部落户。

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深圳正在积极与大型央企接洽引进总部事宜。近日有媒体援引中国电子集团内部人士的说法称,公司确有落户深圳的打算。

根据《2016年深圳预算草案的报告》,为推动大型央企总部落户,深圳安排了大型央企总部股权合作资金100亿元。

近日出台的《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也提到,成立由深圳市领导牵头的专责工作小组,加大对中央企业、知名跨国公司、中国企业500强等大型企业的引进力度。对中央企业迁入或在深圳新设立公司的、大型企业迁入并达到总部企业认定标准的,采取“一企一案”方式给予综合支持。

根据北京市社科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报告》,2014年,深圳的得分超越广州,排在北京、上海之后,位居第三。其中,开放程度这一项,深圳在所有城市中得分最 高。

随着自贸区的建设推进,前海成为了深圳总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助推力量。2015年11月,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通报称,已经敲定汇丰五大项目打包落户和中粮集团海外总部、华强集团海外总部、与恒生合资基金公司等一批总部项目落户前海。

此次《纲要》以“专栏”的形式单独列出了“十三五”期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重大产业项目,包括弘毅全球PE中心、恒昌信息产业总部大楼、民生电商前海总部大厦等。

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高级主任张添鸣分析,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制约下,深圳会选择抓大放小。龙头企业、总部经济的带动作用强,作为一线城市,深圳也需要形成更好的品牌效应。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则指出,以深圳目前的规模和体量,此前的角色定位会发生一些变化,未来可能就是成为一个总部经济之城,更多发挥资源整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