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商 > 深圳 > 正文

深汕特别合作区进入“工地时代”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 2016-04-12 17:00:25 编辑:蝶舞

导读:2016年是深汕特别合作区由“谋篇布局”转向“开发建设”的关键时期,随着招商选资和项目落地的有序进展,合作区的新城建设已经拉开了架势。

2016年是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合作区)由“谋篇布局”转向“开发建设”的关键时期,随着招商选资和项目落地的有序进展,合作区的新城建设已经拉开了架势。

该合作区位于汕尾市西部,面积468.3平方公里,由深圳、汕尾两市共同管理,拥有地级市管理权限,以深圳为主导,着力推进与深圳一体化发展,其“深圳基因”成为加速发展的引擎。

去年这里招商选资打开新局,合作区已有一大批高大上的项目,累计签约项目达168个,动工项目攀升至90个,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十数宗,今年合作区已进入“大工地”时代。

工地现场四月如火

深圳向东60公里,过了惠州,就来到一片热土。孙中山先生所著《建国方略》中曾提出,要在这里建设南方大港和重要商埠。

百年沧桑巨变。2011年5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深圳、汕尾两市共同推动,决定在这里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孙中山先生的这一理想,正将变成现实。

广东省政府审议通过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发展定位是:深圳产业发展拓展区,珠三角产业协同区,粤东振兴发展先行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现代产业新城。为了赋予这座新兴城市强大的竞争力和持续的生命力,合作区管委会进一步明确了内在的目标追求: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高地、生命绿洲和未来之城。

合作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方向,重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海洋产业、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滨海旅游与生命健康、港口物流与国际贸易等产业发展,着力引进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和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积极探索建立“深圳总部+深汕基地”的产业链整合模式。

2014年合作区新班子调整到位,体制机制优化,合作区发展加速,2015年基本完成谋篇布局,今年进入全面建设的新阶段,是项目落地年,目标是成为广东最火热的大工地。去年一年,合作区接待了2600多家企业前来考察洽谈,新增协议投资项目95宗,累计筹备投资项目168宗,实现动工90宗。

现在,合作区已是一片大工地的状态,当地建设正在红红火火地加紧推进中。目前在建的项目包括: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瑞和产业园、晟火科技园(一期已经建成投产)、大百汇生物科技园(已投产,正在完善厂区建设)、水底山温泉度假庄园(一期已投产,正在建设二期)、恒兴水产科技园、海丽酒店二期、海崇饮料产业基地、小漠国际物流港已经开始进行土地平整……

四镇基建拉开架势

合作区范围包含汕尾市海丰县西部鲘门、小漠、鹅埠、赤石四镇。

这里地处汕尾与惠州交界的滨海地区,深汕和潮惠高速、厦深和广汕高铁贯通交汇,是珠三角城市群连接福建海西经济区的咽喉地段,战略区位十分重要。

专家认为,这里有山、有海、有河、有湖、有湿地、有温泉,更有42公里优质海岸线和优良的空气及生态,有条件建设一座中等规模的新兴城市。

按照规划,合作区积极探索建立“深圳总部+深汕基地”的产业链整合模式。合作区空间布局为“两轴一带一中心四组团”。

其中,中心区位于赤石南部,重点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产业,配套建设环境舒适的生活居住社区。鹅埠组团致力建设信息技术城,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电子商务等产业。赤石组团致力建设生物产业城,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健康养生、运动休闲和新能源产业。小漠组团致力建设海港新城,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临港工业、国际贸易和游艇产业。鲘门组团致力建设滨海新城,重点发展滨海旅游、总部研发、通用航空等产业。

目前四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拉开架势。

G324国道是合作区未来新城的主干道,目前该道路正在进行改造工程。鹅埠镇正在开展老街立面改造工程,“穿衣戴帽”后将旧貌换新颜,生活广场已建设完成。四镇也在同步展开查处违建和征地拆迁工作,力争尽早使项目顺利落地。同时水厂、污水处理厂、路网建设等也正全速推进中。

集群发力抢滩洼地

从2014年4月起,合作区进入了全面推进的快车道,面向全球整合利用项目、资金、土地、人才、管理等发展要素取得显著成效。经过两年精心谋篇布局,合作区进入了大开发、大建设的新阶段。

笔者查阅发现,在深汕特别合作区“百商”名录中,业内领 先、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和机构比比皆是,比如腾 讯、华润、台塑泉恩、国电、中国建筑总公司等世界500强品牌和世界500强企业;比如特建发、盐田港、中交城投、中城建、深圳市天健集团、中国水利水电等众多知名企业,此外,还包括深圳市卫计委、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等众多深圳元素,还有深圳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广东金融学院等产学研机构的身影。

随着一系列项目的陆续签约和动工,这里已经形成建筑工业化模块化集群、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大数据产业园集群、海洋产业集聚区、旅游休闲产业集群等,预示着合作区正逐步朝着“产业高地、生命绿洲、未来之城”的发展目标大步迈进。

多名投资人与笔者交流时,对合作区营商交通环境较为关注。据了解,合作区的交通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强化,规划建设了由盐田港集团投资的小漠国际物流港,拟由海航集团投资运营的百安通用机场,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利用厦深高铁开通深汕捷运,提升广汕高铁深汕站点功能,规划新建深圳至深汕城际高铁,实现合作区与深圳、广州一小时内互达。与此同时,合作区推动深汕高速扩宽、潮莞高速建设,河惠汕高速直达小漠港和324国道改造,还将开辟合作区至深圳、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海上客运航线,形成海、陆、空、铁互联互通的立体交通网络。

据了解,合作区已筹备160多个项目,今年预计100个以上项目动工建设,整个合作区形成大工地。合作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省里和深汕两市支持下,合作区会进一步跟深圳一体化发展,发展为深圳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得规划、产业、交通实施、城市功能、市民生活、管理、生态环境都一体化,跟上“十三五”提出的一体化要求,使得合作区与深圳形成一小时经济圈同城化概念。

无缝对接深圳标准

合作区与深圳形成一小时经济圈同城化概念如何实现?实际上,在合作区发展过程中,一体化政策成为工作亮点,也是招商“招牌”。

今年以来,深圳市发改委、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经济贸易与信息委员会、深圳市市场监督和管理委员会、深圳市统计局等多个深圳核心部门纷纷来到合作区,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推动促进合作区在产业发展、城市功能、数字统计、市场监管等方面与深圳无缝衔接。

一体化政策带给合作区一个难得机遇,也给深圳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空间,如果配置深圳体制、机制、资源和经验,未来发展充满遐想。

所以,深圳、汕尾“十三五”规划草案都重点提出要加强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建设力度。其中,深圳的“十三五”规划草案指出,“要以当年深圳经济特区的开发力度和速度,加快推动深汕特别合作区与深圳一体化发展,探索将特区政策移植到合作区,统筹推进城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加快建成30平方公里的起步区,着力提升产业承接能力。”

汕尾则希望步子迈得更远。2016年省两会上,老深圳人、汕尾市长杨绪松曾表示,汕尾市委、市政府正在谋划,让深汕特别合作区成为深圳的一块“飞地”。

正因为此,合作区在对外招商中注重能与深圳优势互补。未来三年,合作区计划基本建成港口、产业、城市紧密结合的30平方公里城市框架,预计200个产业项目落地建设,80个以上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年度GDP达到225亿元,初步建成中等规模的现代滨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