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与深圳建金融产业园 能否成为创新“小前海”
导读:28日,2016年深圳—中山现代服务业招商推介会在深圳举行,200余家企业参与,92个现代服务业优质项目被重点推介,7个项目现场签约。借力深中通道,中山正在重塑其在珠三角创新格局中的新定位。
“下一步,我们计划和深圳合作建设一个金融产业园,进一步接受深圳现代服务业的辐射,共同打造一个现代服务业产业的集聚区。”中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中凡表示,这个金融产业园被深圳企业家称之为“小前海”。
深圳前海,从诞生之初就被赋予金融创新和服务升级的高度使命,成立五年来,企业注册数超5万家,其中金融及金融相关服务企业数量31355家,占入驻企业总量的51.02%;截至2015年11月底,前海跨境人民币备案金额超过1000亿元,自贸区前海片区累计发放贷款330亿元。
“小前海”既是深圳企业家的期望,也是中山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目标所在。28日,2016年深圳—中山现代服务业招商推介会在深圳举行,200余家企业参与,92个现代服务业优质项目被重点推介,7个项目现场签约。借力深中通道,中山正在重塑其在珠三角创新格局中的新定位。
产业
160余家落户深企 点赞中山营商环境
“截至目前,在深圳贸促委推动下,有160多家深圳企业落户中山,但至今我们没有听到一家企业抱怨说‘政府不管我们了’,这让我倍感欣慰。”深圳市贸促委处长栾静表示,这说明中山对企业的帮扶政策落到了实处,不仅提供落户平台,而且关注发展过程,重视解决问题,确保落户企业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在栾静看来,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山制造业的基础比较好,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并且24个镇区的发展水平相对均衡;再者,中山的生态和生活环境都比较好,与深圳相比,房价和物价水平比较低;同时,中山市出台了一系列完善的帮扶企业政策,并且严格贯彻落实,这些都是中山吸引深圳现代服务业企业的优势所在。
据了解,目前已经落地的160多家深圳企业大多数属于现代服务业,这也与中山的产业需求相契合。当前,中山制造业基础雄厚,而深圳现代服务业则更为发达,以创新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正是中山进行转型升级所需要的重要推动力。
不少公司瞄准中山现有的产业优势。在当天的招商推介会上,广东司南物联股份有限公司也与深圳市欧瑞博电子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公司,司南物联在智能家电和智能照明领域拥有大量的成功案例,而欧瑞博在智能家居系统与电工照明解决方案领域处于行业领 先地位,双方会在智慧住宅前后装市场实现强强联合,共同解决当前智能化产品难以落地的难题。
格局
城市东进重构区域创新格局
在此次招商洽谈会上,共有7个项目进行现场签约,包括中山英诺创新空间和中山英诺天使投资基金项目、深圳—中山旅游合作项目、金马商业综合体项目、凯恩斯并购基金1号项目、Google Ad-Words中山体验中心项目、物联网研发合作项目以及中山—深圳智慧生活共同圈战略合作项目。
记者观察发现,英诺创新空间、司南物联、全通教育、金马游艺等签约企业均来自中山东区或火炬开发区,而被深圳企业家称之为“小前海”的金融产业园,也计划落户翠亨新区,这些迹象也与中山新的城市规划思路不谋而合。
在中山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中山城市布局从过去“一主三副”,向未来的“一主双核两副”进行深度优化;其中最 大的转变,是原来被作为东部组团副中心的火炬区,与翠亨新区一道被并入“双核”之一。而在最 新出台的《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中,中山将以深中通道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提升火炬开发区的创新能力和带动作用,加大城市东扩力度,实现由“沿江城市”向“沿海城市”转变。
中山市规划局总工程师翁计传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随着翠亨新区的开发和深中通道的建设,中山主城区发展格局也在发生变化。整个城市是由江向海,沿着岐江河向东发展对接深圳;而主城区、石岐区旧城一带,则从岐江河轴带向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延伸。这样的改变,主要是为了中山融入珠江口湾区经济区,对接深中通道,对接深港经济圈,这种转变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
现在深中通道已经立项。在珠江口“A字型”结构中,深中通道或将成为珠江口湾区的创新发展之轴,而中山也将借此加强与深圳的产业融合发展,在实现产业链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实现城市本身由“沿江”向“沿海”质变和飞越。
重点项目
英诺创新空间
搭建链接北上广深创新项目通道
在考察过北京中关村和深圳的英诺创新孵化器之后,位于火炬区的健康基地在上周正式引入英诺创新空间和英诺天使基金,希望通过英诺在北京和深圳这两个国内创新集聚地的资源,吸引更多优质的创新创业项目落户中山。而中山英诺创新空间暨中山英诺天使基金,也是深圳—中山现代服务业招商推介会上的签约项目之一。
“中山英诺创新空间将整合中关村、深圳、香港、硅谷等垂直化国际创业交流资源,专注于引入数字健康、智能硬件、机器人、文化创意和‘互联网+’等领域的项目。”据英诺创业圈创始合伙人、中山英诺创新空间董事长邓永强介绍,中山英诺创新空间自带投资功能,配套的英诺天使基金首期达1亿元规模,成功引入了中关村的慢性病管理健康服务平台——“37健康”项目,并给予了300万元的投资。
健康基地的相关负责人也认为,引入英诺也是希望通过其创新“朋友圈”,为中山搭建链接北上广深等地创新项目的输送通道,目前已经有很多来自深圳、北京的项目在交流互动。“事实上目前深圳创新资源有外溢的需求,而中山则有承接这些项目的能力。特别在深中通道开通之后,中山的土地资源和成本优势将进一步放大。而中山现有的产业‘土壤’,也将为承接的项目提供生产制造配套。”该负责人如是说。
司南物联
携手深圳欧瑞博完善产品链
在3月28日的深圳—中山现代服务业招商推介会上,广东司南物联股份有限公司也与深圳市欧瑞博电子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公司,司南物联在智能家电和智能照明领域拥有大量的成功案例,而欧瑞博在智能家居系统与电工照明解决方案领域处于行业领 先地位。
“如果一直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智能硬件产品难免会遇到难落地的困难。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合作完善双方的产品链,实现互补和融合。”据司南物联董事长张力介绍,双方会共同解决当前智能化产品难以落地的难题。同时司南物联还计划和欧瑞博在云端和大数据层面进行深入合作,实现用户及设备数据在云端的彻底打通,解决智能产品云平台各自为政的困境,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会上的另一个合作项目是中山市物联网协会与深圳市智慧家庭协会达成的战略合作。据张力透露,此次合作的目的是推动物联网在中山、深圳两地的发展,从物联网的产品、技术、商业模式和对整个行业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入手,共同促进两地、珠三角乃至全国的智能硬件产品落地和发展。
他山之石
借深圳创新溢出实现产业融合
产自大亚湾内比亚迪惠州产业园的充电电池,正不断被运往该公司位于深圳的生产基地,并成为比亚迪秦、e6、k9等新能源车型的动力“核心”。通过惠州的产业园,比亚迪突破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产能瓶颈,并成功从2014年起跃居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冠 军。
比亚迪的跨市布局,背后是两市产业间的互补、融合。据了解,惠州目前已形成基本涵盖整车装配、动力电池、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以及其他汽车零配件制造等领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随着深莞惠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东莞、惠州两地成为深圳创新溢出的“前线”。前不久惠州便提出“十三五”的“四个发展核心”,其中一个核心标杆就是全面对标深圳,通过主动接受深圳辐射带动,不断激发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近期该市正准备组建市级的驻深招商选资机构。
而早在去年,东莞市政府便与深圳招商局集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创新并深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交通运营、创新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全面战略合作。在去年该市新增内资项目中,深圳投资的项目协议投资金额达425.28亿元,占比达到34%。如果单看亿元以上项目,深圳投资的项目协议投资额为398.3亿元,占比达39%。
近年来,地处环深区域的东莞黄江、塘厦等镇,主动承接深圳创新产业外溢,不断完善产业配套。近日,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总部已落户黄江。桥头镇也正借力深圳优势创新资源的涌入,通过主动对接引入美盈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家深圳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以环保包装为特色产业,并构建了以电子信息、五金机械、模具纺织等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
话题 纵深
融入珠三角创新链
中山该如何重构创新发展轴?
作为在今年“3·23”洽谈会上台签约的项目,广东智意科技有限公司正计划投资5亿元,在中山新建10万平方米左右的自用工业园,以整合该公司的所有生产、设计基地,从事高端精密智能家用、商用清洁机器人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如智能扫地机等。
“目前在国内,消费生活类机器人有大的市场空间,每年市场容量也以10%左右的幅度上涨。”来自深圳的广东智意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智意科技在深圳和东莞都有工厂,由于生产较为分散,对效率和管理也有一点影响。智意科技将把生产基地和其他研发机构都搬到中山市翠亨新区来,以整合优化公司的资源。
“深中通道已经立项,城市发展的大格局,空间发展的大格局将有所变化,东西向的发展轴带会进一步得到强化。”珠江口A字型的产业结构,一直以来都是珠江口湾区的创新发展之轴,中山市规划局总规划师翁计传认为,深中通道的利好之下,通过重构创新发展轴,中山将获得极大的发展机遇。
深中通道沿岸蓝色经济区初显
日前,凤凰国际智库发布《城市改变中国——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报告指出,随着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全球资本,商品和人员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海洋开放城市大多是区域经济中心,辐射范围广,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海洋开放城市可以更好地集聚创新资源优势,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样本和示范作用。
深中通道所带来的不仅是是深圳的购房客,还有大批优质的投资项目,而中山所制定的城市东进战略,则主动寻求与深圳进行产业融合发展。在前几天刚开幕的“3·23”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上,中山共引入境内市外项目98个,总投资额为328.46亿元。其中,来自深圳投资的境内市外项目达18个,总投资额达99.71亿元,占境内市外项目投资额的三成以上。
而来自深圳的、总投资额31亿元人民币的华讯方舟毫米波雷达、无人机通讯系统等系列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更是本届大会投资额度最 大的项目,计划建设集研发、封装、中试检测以及生产于一体的毫米波系列产品产业化基地。该项目建成后,对于中山发展高端信息化产业,促进科技创新、提升城市竞争力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沿着深中通道及其连接线,在中山东部镇区,以现代服务业、互联网+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聚已经初显成效。”有分析人士表示,“未来,沿深中通道,或许将会崛起一条依托海洋而兴的‘蓝色经济带’。”
空间格局多元化呈现新发展轴带
“位于珠三角中心的中山环境非常好,本身又是小家电制造基地,制造配套肯定没有问题。加上中山近年来在发展装备制造业,跟我们的方向还是很契合的。加上未来深中通道的开通,物流配套也将进一步提升。”智意科技的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而已经进驻中山火炬区的晓兰客车项目,近期在板芙智能制造园区,正忙着新能源警车、新能源汽车的电控、电机、电池三大核心产品的生产。下个月项目生产线通过验收完毕之后,便可以实现落地。据预测,今年晓兰客车的产能能达到1000辆新能源汽车,次年产能将达到5000辆以上。
深中服务业推介会和招商洽谈会的成果,仅是深圳产业加速向中山外溢的一个缩影。以中山承接珠江东岸辐射发展的桥头堡——翠亨新区为例,目前签约落地的企业中七成左右来自深圳,总数有二三十家,还有更多深圳项目处于正在洽谈的阶段。
在深中通道影响之下的蓝色经济带形成过程中,创新发展轴也逐渐呈现出新的变化。一个更重要的发展轴带——从翠亨向江门的东西向沿着岐江河的发展轴带会进一步得到强化。如此,中山大的城市空间格局就会更加多元,创新要素资源向中山的流动与溢出,自然更为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