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医院争抢入华 多种商业模式试水
导读:以外资布局数量最多的外资妇产医院为例,在最近几年生产套餐的价格不升反降,顺产套餐多定价在4万~7万元,主要面向中产阶层
[以外资布局数量最多的外资妇产医院为例,在最近几年生产套餐的价格不升反降,顺产套餐多定价在4万~7万元,主要面向中产阶层]
自1989年中国政府放开外国医生来华执业以来,外资便悄然以中外合资、合作的形式尝试在中国本土参与医院投资。但在最初的20年内,以这种形式诞生的外资医院并未产生预想中的“鲶鱼效应”,但在最近的五年,情况开始改变。
包括和睦家(现已被复星医药(23.270, 0.16, 0.69%)收购)、梅奥诊所、百汇医疗、保柏在内的诸多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等私立医疗保健集团均已布局中国市场,有些甚至已经找到了成熟的商业模式开始实现盈利。
中产阶层成外资医院“救星”
《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境外资本参与创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有超过200家,而根据《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1984-2012)》中截至2003年6月的统计,彼时全国正式的外资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已有近160家。
这意味着,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中国外资医院的数量几乎为“零增长”:除了中国政府对外资医院进驻国内的时间、资质、占股比例上仍有不少要求外,大面积的亏损也成了不少外资机构踟蹰不进的另一个原因。
“要么像北京多伦多外资医院、北京国际心脏病医院、北京德安医院那样偃旗息鼓,要么如杭州浙益眼科诊所这样中途夭折。”华通恒智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琥表示,“只有很少数的一些可以存活下来。”
但是近两年,情况开始变得好转,中国寻求海外医疗人士的增加,让海外医疗机构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市场,并且将本土化战略进行了调整。非知名外资医院的退出,给知名品牌的外资医疗机构腾挪了空间。
以1997年初入中国的和睦家为例,它们当时在北京兴建了中国的第一家医院,初期投资400万美元。
从和睦家的选址地点就可以看出彼时它的目标群体只在高收入人群,无论是在北京的丽都商圈还是上海的西郊别墅地带,无一不是国际人士以及高收入阶层的出没场所。
“最开始我们的服务对象几乎都是外籍人士,现在我们的市场策略开始改变,我们希望可以覆盖更多的中国本土高收入人群,实际上,我们本土人士的服务比例在最近几年已经超过了50%。”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以外资布局数量最多的外资妇产医院为例,在最近几年生产套餐的价格不升反降,顺产套餐多定价在4万~7万元,主要面向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中产阶层。
“中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中产阶层蓬勃发展的阶段,并且我们在市场上已经看到了有回报的经营模式,因此对于投资中国市场我们会有信心。”保柏集团国际市场部业务发展总监陈少丹对记者表示。
多种商业模式“试水”
单打独斗的年代尚未到来,外资医疗机构布局中国市场目前更多的还是采取合资借道的方式,深耕于医疗投资的本土资本方成为了幕后的重要推手。
今年年初,美国梅奥医疗集团牵手高瓴资本,在中国成立了惠每医疗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梅奥集团在中国的运营载体。美中宜和是这一平台建立以来的首家合作医疗机构。高瓴资本集团作为惠每医疗合资方之一,对美中宜和综合门诊中心进行投资合作。
根据协议,美中宜和将引进梅奥的质量和医院管理体系,而梅奥将为美中宜和提供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和护士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和内容。这其中,高瓴资本就起了重要的“穿针引线”的作用。
无独有偶,在看到和睦家在国内的良好发展前景后,2014年2月18日,复星集团通过复星医药(600196.SH)拿下了和睦家母公司美中互利的控股权,买方财团除复星医药外,还包括国际知名私募股权基金TPG(德太投资集团)以及李碧菁的创始人团队,交易的价值约为3.69亿美元。
美中互利随后实现了私有化并从纳斯达克退市,此前,作为和睦家的控股方,上市公司美中互利一直备受资本市场投资者财务指标的压力:一方面,医院的投资回收周期长,而另一方面为了布局高端医疗市场,和睦家必须大力扩张投资,这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利润被巨额投入所掩盖,财务报表短期内不是很好看。而在复星实现控股后,复星医药总裁姚方宣布:“短期将不考虑和睦家的盈利情况,重点是在北上广、成都、青岛等地多开分院,抢占市场。”如今,和睦家已经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实现盈利的外资医疗机构。
在业内人士看来,产业资本对于外资医院投资的热衷可能不仅仅是出于对医院市场的布局和盈利,产业链的资源整合或许才是最终目标。
“如果考虑全产业链,医院对复星医药来说就不是赚钱的地方了,而是一个超级入口。”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公开表示。在他看来,对于布局全产业链的企业而言,医院相当于门户网站,流量越大越好,可以为产业链中投资其他的设备、耗材、医药产业完成导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