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商学 > 商业模式 > 正文

有市场没模式 糖尿病创业公司盈利迷局

来源:经济观察报 发布时间: 2016-10-20 14:40:00 编辑:诚富

导读:多位投资人对记者表示,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中看好慢病管理平台尤其是糖尿病领域创业公司的发展潜力。然而,糖尿病领域跑在前的几家创业公司都面临着互联网医疗企业共同的问题——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不能实现收支平衡。

糖尿病领域的创业公司正面临尴尬处境。

多位投资人对记者表示,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中看好慢病管理平台尤其是糖尿病领域创业公司的发展潜力。然而,糖尿病领域跑在前的几家创业公司都面临着互联网医疗企业共同的问题——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不能实现收支平衡。

糖大夫、糖医生、糖护士、掌上糖医、U糖、微糖……这些糖尿病创业公司不仅名称相似,发展道路也大致相同,硬软件结合、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加上互联网医疗必谈的保险和线下机构。记者采访了数家糖尿病创业公司创始人和投资人,发现这些公司在面临同质化问题的背后,每一家都在发挥自有长处努力探索盈利模式,然而都遇到一些问题,没有一家跑通闭环实现盈利。

广告

inRead
invented by Teads

创业机会

平安创投总经理张江介绍,全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为一亿多,接近糖尿病的人数为两至三亿,不仅人数众多,付费也连年上涨。医保内每个糖尿病病人年度支出为五千到六千元,出现并发症后患者支出费用更大。糖尿病市场广阔,健康人群有预防糖尿病的需求,患者有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需求。传统医疗存在“挂号三小时,看病三分钟”的窘境,对糖尿病人教育不足,这些病人需要自我约束和健康管理。

患者面对一次次要扎破手指采血的血糖仪心生畏惧,并且传统的血糖仪只能测量后手动记录,给患者带来较大不便,有投资人给了记者一份数据,糖尿病患者每天连续血糖检测的比例是5-6%。院外市场空缺,糖尿病人群需要饮食、运动、用药、监测等方面的健康管理服务,一些创业者瞄准这一市场机会进入。

齐天创服投行经理徐鹏目睹了这个行业的发展过程。有人先做了血糖仪,有人先做了APP,然而最后都走到了软硬件结合上。

北大国际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笑称糖尿病是个数字病,内分泌科大夫用数字来思考问题,如果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和或餐后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则可以初步诊断患者为糖尿病。测量准确性是对血糖仪的一个考验。

时隔20个月,腾讯旗下的糖大夫发布二代血糖仪产品,相比第一代腾讯副总裁丁珂在提升准确度上花了大力气,通过更换芯片、使用黄金电极试纸等,做到了批间差4%、抗药物干扰度60%,据业内人士介绍,这一准确度已经能和市面主流血糖仪媲美。

业内人士分析,有人反映糖大夫第一代数据准确度较差,因此丢失一部分用户,对品牌形象也造成一定影响,此次硬件升级为弥补之前问题。除了硬件升级,糖大夫还与丁香园、北大国际医院达成合作。一边是糖大夫血糖仪,一边是腾爱医生、手握两百万医生的丁香园,腾讯在医疗上的主打战略也是其优势之一——连接,将医患通过血糖仪和APP连接,进而通过大数据筛选出高危人群和患病人群,方便医生进行用药、生活指导和实时监督。最终糖大夫从纯硬件走向了加软件的道路。

有一些创业公司是先做了软件,因为开发硬件面临着成本控制、资质审核认证、渠道覆盖、产品迭代等等问题,不是每家创业公司都能支撑。然而,先做APP的创业公司意识到单纯的资讯服务离变现太远,挖掘用户医疗需求可能是一条的变现道路。那么,数据检测是个必要的入口。为了得到血糖数据,掌上糖医开发了糖+,将其插到血糖仪可上传数据到APP,糖医生用一根导线连接血糖仪和手机,这种方式不需要考虑数据测量准确性,但需要和尽可能多的主流血糖仪相连。他们更多的策略是开放平台给三诺、鱼跃等大牌血糖仪厂家,使其产品能够与之适配。

糖尿病病人不仅有监测需求,更多的是购药需求,慢病用药本身也存在长期、稳定的特点,软硬件结合之后创业公司瞄准了电商,但受国家政策约束,大多销售的是OTC和器械,还有大量针对糖尿病病人的保健品、日常生活用品等。

之后,有些公司认为纯线上的模式不能深挖用户需求,存在用户黏性差、存留率低等问题,就开展了线下机构的探索。微糖、糖医生、U糖等都开了线下服务中心,这些服务中心有医生、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等人员,为糖尿病人群提供饮食、用药指导等健康管理。

然而模式还未跑通,互联网医疗就进入了冷静期,糖尿病创业公司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不能实现收支平衡。

盈利迷局

谈盈利必须要直面的问题是,付费方是谁?对此,糖尿病创业公司们展开了积极探索。

微糖认为付费方应当是患者,付费方式主要是收取会员费,除了服务还搭配形形色色的产品。目前微糖在强力推雅培瞬感套装,售价一千多元,套餐包括雅培瞬感连续血糖监测仪和佩戴指导、血糖数据报告解读等服务。相比其他创业公司的单点式血糖仪,雅培瞬感能提供24小时连续血糖监测,绘出动态血糖图。第一批预售抢空更坚定了微糖创始人冯燕飞,逐步把平台付费患者原有单点式血糖仪都换成雅培瞬感的想法。但业内人士分析,不是每一个糖尿病人都有连续监测血糖的需求。雅培瞬感血糖仪年底发货,成效还有待观察,并且首批预售为一千台,量还未追上去。

布局线下也是微糖探索患者付费的重要一步。上个月其第一家线下服务中心在上海开业,近期第二家将在北京开业。据悉,服务中心正在申请诊所牌照,将来的主要任务是承接线上人群的医疗需求,根据患者疾病情况收取不同额度的年度会员费,制定不同的检查、用药、医生服务内容及为患者提供糖尿病并发症风险评估报告。冯燕飞对记者表示,“未来计划以自建、合作的方式,开三百家服务中心覆盖全国”。

把目光放在线下探索患者付费的还有U糖、糖医生等。目前U糖有四十多家线下体验店,其中包括10家直营店。与微糖主打风险评估不同,U糖线下体验中心注重通过饮食调节逐渐改变患者的病况,店内售卖五谷杂粮套餐、破壁机等并打包U糖医生、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等个性化服务,这些体验店大多开在医院和社区旁老年人汇集的地方。U糖创始人陈潇枫对记者表示,部分单店已经实现盈亏平衡,有些单店在针对用户的服务推荐还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整体还在用户培养阶段。

除了微糖和U糖,很多糖尿病公司都以收取会员费的模式实现患者端的付费,但是,正如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长陈伟所说,用户得到慢病管理的意愿非常高,而对慢病管理咨询的付费意愿非常低。

糖医生探索了十几家服务中心之后,认为糖尿病患者的核心需求还是药品,在天津以收购的形式得到了糖尿病创业公司领域内的第一张诊所牌照,以挖掘更深层次的医疗需求。目前诊所内有四个医生,承接平台上用户的医疗需求,糖医生短期内没有再开诊所的计划。互联网医疗企业中,有不少探索了服务中心和线下诊所的模式,去年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也曾表示开五百家线下合作门诊,至今只开了25家,并且计划收缩门诊业务,因为过去一年春雨诊所在流程成本控制方面并不如意,尚未实现收支平衡。春雨方面表示,是因为用户习惯、控费体系、支付体系等都还有待加强。

如果C端的患者不是较理想的付费方,那B端的保险和药企是否能解决盈利迷局?

掌上糖医创始人匡明认为保险是其重要的付费方。其与平安保险、太平保险、慕尼黑再保险等保险公司合作,联合开发了糖尿病并发症保险并以提供服务的方式进行控费,保险公司会支付其一部分。比如掌上糖医与太平保险合作开发的针对二型糖尿病病人的糖尿病并发症险,保费一百三十元,保失明、截肢、肾衰竭、脑中风后遗症四项并发症,保障期一年内如果患者经医生确诊出现这些并发症将获赔五万元。保险有天然控费需求,掌上糖医为被保者提供饮食运动干预、电话私人医生等血糖管理服务,并有90天的锁定期。匡明表示,掌上糖医的收入已超过千万,并且保险业务已完成小规模试点,进入大规模扩张阶段,月单量增速在30%-50%的幅度。

记者注意到该糖尿病并发症险的责任免除声明中有一条声明,如果被保险人未遵医嘱服用、注射药物而出现并发症将不予获赔。一位内分泌科医生介绍,这项并发症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果遵医嘱定时用药在一年内出现这些情况的概率不大。因此,有业内人士对这一保险的保障意义存在质疑,健康险的意义应该是保障被保人健康,而不是像车险一样出了事故后理赔。目前掌上糖医推出的保险还未满一年,这种并发症保险是否能够吸引到足量用户让保险公司持续付费还有待观察。

那么,药企的付费方式会不会更加明晰?糖大夫获得的最大订单即来自药企贵州百灵。去年五月,贵州百灵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从腾讯购入10万台糖大夫血糖仪,血糖仪在贵州百灵公司旗下医院贵州百灵中医糖尿病医院迅速推进。

多位创业者表示,药企更关心其药物是不是被竞争对手替换了、患者药物使用剂量是否足额、以及患者用药后是否有效等问题,如果平台能为药企提供足量、准确的数据,药企可能会为这部分付费。但业内普遍认为,这一前提是要求数据足够大、用户量足够多。目前没有一家公司敢称自己为大数据,用户黏性待考,市场空白还有很多,都处于跑马圈地状态。

从C端到B端,糖尿病创业公司们绕了一圈。更多的是多种付费方的组合,然而哪一种盈利模式都未跑通,没有一家创业公司实现盈利。记者已经发现有些糖尿病APP已“阵亡”,如糖帮已下线、糖果云业务不再开展等。“等待”、“耐心”是这一领域目前的高频词汇。多位投资人对记者表示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中看好慢病管理平台的发展潜力,约印创投创始人郑玉芬、重山资本创始合伙人孙超等投资人曾对记者表示正在调研慢病管理平台准备进入,但同时闭环未成、公司难见盈利,也是一些投资人较为谨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