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转型发展的“宝葫芦”秘密从何而来?
导读:塔吊林立,巨轮穿梭,辽宁盘锦港分外繁忙。今年年底,盘锦港口吞吐能力有望达到5500万吨。从昔日的天尽头,到如今通往世界的大门,对外开放的盘锦港,成为集聚新的生产力要素的热点区和区域发展的兴奋地。
盘锦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被称为“世界红色海岸线”“中国最精彩休闲廊道”“中国最浪漫的户外游憩海岸线”,进入旅游旺季,每天接待游客2万多人。
林 松摄
塔吊林立,巨轮穿梭,辽宁盘锦港分外繁忙。今年年底,盘锦港口吞吐能力有望达到5500万吨。从昔日的天尽头,到如今通往世界的大门,对外开放的盘锦港,成为集聚新的生产力要素的热点区和区域发展的兴奋地。
“盘锦市将很快开工建设一批具有极强抗风险能力的投资千亿级企业。‘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完成政府和市场、投资和创新的交接,实现有质量的速度、有深度的改革、有福祉的发展。”展望未来,盘锦市委书记孙国相充满自信。
盘锦转型发展的“宝葫芦”秘密何来?盘锦通过拉伸产业链,倾力发展精细化工,逐渐摆脱对油气采掘业的严重依赖;借助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战略,转身向海,集群化发展态势凸显;打造美丽宜居乡村,让农民感受到幸福的内涵。
摆脱油气采
倾力精细化
——采掘业占地方经济总量比重由50%降到了17.9%,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由48.9%降到了21.7%。经过6年的努力,“因油而生”的盘锦摆脱了对油气采掘业的严重依赖,资源型城市转型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和跨越。
凭借石油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盘锦在过去的40多年间,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然而,近年来随着资源衰退,油气产量的逐年递减,经济增速、财政收入、就业与生态等问题接踵而至。严峻的现实使盘锦人意识到城市转型迫在眉睫。
“三年内,我们要建成亚洲最大的差异化、多元化、精细化、国际化的石化产业园区。”盘锦北方沥青燃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曲宝学踌躇满志。
今年7月,盘锦北方沥青燃料有限公司被国家发改委赋予使用进口原油资质资格,并明确每年可使用700万吨进口原油指标。企业积蓄产能得到释放后,北燃公司新增年产值将达500亿元。
行走在盘锦辽东湾新区,一个个精细化工项目密集排布。在和运橡胶产业园,该园的一、二期工程已投产,三期工程部分投产。这个项目全部建成后,盘锦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合成橡胶生产基地。
长春石化在盘锦的一期工程已经完成,正在启动二期项目。联成化学是台湾第三大石化企业,在盘锦的工厂即将建成,投入生产运行。
总投资924亿元的兵器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目前环评、核准已得到正式批复。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以乙烯、丙烯、异丁烯和芳烃等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体系,形成2000亿元以上的产值,把盘锦世界级产业基地变成现实。
在选择接续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上,盘锦没有扔掉“油”,而是利用已有优势,延长资源性产业链。具体而言,就是以油气资源为依托,在纵向上延伸产业链,实行产品精深加工;在横向上积极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塑料深加工、化学品添加剂等高附加值石化深加工产品,建设炼化一体、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重大石化项目。
盘锦还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塑料新材料、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及船舶修造、农产品加工及以旅游、商贸和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等重点接续替代产业及其他新兴产业,使盘锦产业结构日益多元。
盘锦市生产的钻机、顶驱、旋转导向、特种节能抽油机等主导产品,已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自动钻机、低温顶驱等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新技术在全市产业布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渤海装备辽河重工有限公司设计建造的全国第一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P—300自升式钻井平台成功下水,打破了国外对自升式钻井平台核心技术的封锁,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
盘锦上马的项目,不但体量大,而且是多元发展,具有极强的抗风险能力,都是可持续发展的“百年企业”。2020年前后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超过5000亿元。
与此同时,盘锦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连续两年召开促进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大会,出台实施小巨人企业和楼宇经济六年行动计划,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强劲态势。目前,一批小巨人企业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中蓝电子主营产品为移动电子设备摄像头用自动对焦马达。占智能手机市场的8%。明年的销售收入目标将再翻一番,直指6亿元。
拥抱蓝色海洋
发展注入动力
——地下资源少了,但全球的资源均可为我所用。借助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重大机遇,盘锦确立了沿海港口城市的战略地位。经十年努力,一批“因海而生”的项目陆续落地,不仅为盘锦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更让盘锦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9月12日,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马拉松比赛,吸引了来自英国、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15个国家的外籍选手参赛。
9月24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的第三届大米河蟹北京展销会,不仅吸引了大批客商和北京市民,也吸引了众多国际友人。
低头看盘锦,盘锦的石油资源越来越少;跳出盘锦看盘锦,蓝色的海洋彼岸却有着无尽的资源,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2010年11月,中共盘锦市委五届十六次全会提出了“向海发展,全面转型”的新思路,明确了全市发展的总基调。这种沿海指向的城市新定位,标志着盘锦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拐点。
从“五点一线”上被“遗忘”的城市,到“辽宁沿海经济带”上的一极,盘锦人用自己的先进理念与对目标追寻的执着赢得了发展的重大机遇。
盘锦港的正式开港通航,打通了走向世界的海上门户,拉开了全市的向海发展空间。盘锦港开航,使盘锦的发展像磁铁石一般,被强烈拽到对外开放、向海发展的轨道上来。一批“因海而生”的项目陆续落地,为盘锦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台湾第二大石化企业长春石化,台湾第三大石化企业联成化学已经落户,台湾第一大石化企业台塑集团近期也有望落户。盘锦将成为全国全省海峡两岸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合作示范区。投资924亿元的兵器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是完全依靠海外石油资源进行深加工的项目。
对外开放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定位就要面向世界一流,在世界大的产业结构中拥有一席之地。
随着开放程度的深入,盘锦引进了一批世界500强或行业世界100强企业,成为全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亮点。经过持之以恒地对接,忠旺集团项目总投资扩大了2倍以上,达到800亿元,产值超过1000亿元,将打造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高端铝材加工及铝制品全产业链生产基地。
盘锦坚持把开放与引技、引智相结合,推动华锦集团、和运集团、南方化学等公司实现技术引进14项。这不但提升了项目的技术含量、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且直接支撑了项目建设。盘锦和运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引进俄罗斯先进技术及海外开拓,实现了扩张性发展,成为国内首个拥有多种类合成橡胶生产能力的产业基地。渤海装备辽河重工有限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300自升式海上钻井平台出口额达1.6亿美元,创造了盘锦单套设备新纪录,打破了欧美垄断的局面。
目前,盘锦市已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了投资和贸易往来,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实现资源全球配置更加主动。伴随着辽宁省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盘锦作为东北与蒙东出海口的区位优势更加突显。盘锦港已成为东北亚航运体系的重要节点,在对外开放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小康不是“玩数字”
幸福更要“内涵化”
——小康,不是简单的百万居民加减乘除后的“平均”小康,更是全域居民丰衣足食的“人头”小康;不仅是规划纲要白纸黑字的“指标小康”,更是每个个体都备感幸福的“内涵小康”。
“烧上气了,用上水了,厕所改造了!路好走了,环境变美了!”大洼县唐家镇北窑村村民刘启新说。
“小康要指向百姓的幸福生活”。盘锦市在转型发展中把民生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加以推进。实现小康社会,短板在农村,着力点也在农村。
盘锦地域小、人口少,城镇化水平高、相对富裕,具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而这种一体化并不是把农村都变成城镇,而是让农村告别“脏乱差”,变成美丽的宜居之所。
从2014年起,经过一年多的美丽乡村建设,目前,盘锦市通过加大资金投入、社会资本运作、村民共同参与,已实现了农户门前路面黑色化、城乡垃圾收运一体化,燃气、供水、客运公交等城乡一体化项目也将在年内完成。
围绕解决农村服务体系弱的问题,盘锦全力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每个村建设一个标准化超市、一所公立卫生所,大力实施大众浴池建设、危房改造工程等。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和谐盘锦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盘锦市坚持每年办一批民生实事。仅近5年,财政用于改善民生和公共服务的支出就达到500多亿元,实现了城乡低保、新农合、新农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5个“全覆盖”。
鱼米之乡,稻香蟹肥,让老百姓腰包富足才是硬道理。今年,盘锦农业又是大丰收。目前,盘锦拥有国家级水稻高产万亩示范区65个,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92%;河蟹养殖面积、产量稳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三品”认证总面积达到150万亩。这些都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天下奇观红海滩,世界最大芦苇荡。盘锦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盘锦明确生态红线,严格项目准入门槛,今年启动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滨海湿地修复工程,推进辽河口8万亩湿地退养还滩。全面落实碧水、蓝天工程任务,盘锦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排名一直位居辽宁省前列。盘锦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位居全国十大魅力湿地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