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6中国十大理财骗局 你上当没
导读:读了很多理财文章,你是否纳闷为何依然逃不过花样翻新的理财骗局?枕头君本期带你盘点2016年中国十大理财骗局,至少别人跳过的巨坑,咱就不要再跳了。
读了很多理财文章,你是否纳闷为何依然逃不过花样翻新的理财骗局?枕头君本期带你盘点2016年中国十大理财骗局,至少别人跳过的巨坑,咱就不要再跳了。 (来自:腾讯财经)
【580亿e租宝案开审 庞氏骗局如何炼成?】曾经是行业标杆的e租宝,上过央视做广告,请名流为其站台,暗地里却大批走私黄金,吞噬投资人财产高达580余亿元,这个涉及90万人的“庞氏骗局”被称为“P2P第一案”。2015年12月16日案发时,公安部指挥各地公安机关统一行动,对多位“钰诚系”高管进行抓捕。8个月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发布公告称“e租宝系列案”已侦查结束,案件进入了漫长的审查起诉过程。 (来自:腾讯财经)
【快鹿:《叶问3》造假事件引发挤兑风波】 2016年3月,快鹿集团旗下理财平台金鹿财行遭挤兑。其导火索就是电影《叶问3》的造假风波。危机爆发之后,快鹿资金缺口骤增至每日1亿元。据媒体报道,目前快鹿的兑付金额已完成2.7亿元。而快鹿需累计兑付约100亿元,已兑付比例尚不足3%。 (来自:腾讯财经)
【巴铁1号:疑涉P2P理财骗局 通过高息吸储】曾经媒体铺天盖地热炒的黑科技“空中1号”项目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做网络金融P2P的理财公司在运作,而且该公司一直在吸纳投资人的存款,并承诺回以高额利息,但其资金链风险很高。经媒体实地走访,“巴铁1号”被发现静静地停放在车棚内,车身上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尘。有内部员工透露,从2016年11月中下旬开始,公司便遭遇严重资金问题。 (来自:腾讯财经)
【1元购:涉嫌变相发行彩票 处监管灰色地带】网易旗下的1元购平台,因2016年用户维权被媒体广泛报道。据报道,部分用户参加网易一元购的夺宝活动,负债几十万、几百万,甚至有人倾家荡产。业内人士指出,一元购网站涉嫌以抽奖方式变相发行彩票,但它们不具备发行彩票的资质,彩票部门理论上可以管,但没有执法权。目前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一元购”关键词,就会发现仍有多家打着“1元购”广告的网站,尽管媒体进行多次曝光,但是这类网站仍然正常运营,也仍有人沉迷于此。 (来自:腾讯财经)
【“翻版比特币”实为网络传销】比特币在全球范围内的火爆,导致了诸多相似产品的衍生。以虚拟货币为噱头的网络传销案件则更具欺骗性和诱惑性。2016年3月,徐州市公安局破获了一起“网络黄金积分”传销案。从2015年10月三大类平台上线至2016年4月7日案发,短短半年时间,共发展会员50余万人,涉及资金109亿元。目前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49人,经检察机关批准逮捕16人。但是,有关网络黄金的宣传仍然充斥在网络上,而很多投资者已深陷传销泥潭,难以维权。 (来自:腾讯财经)
【云在指尖:微商“变味”】在微商圈里,云在指尖有着不小的名气。和很多微商相似,云在指尖的口号也是 “家里发发链接,就能轻轻松松月入上万,甚至十几万。”2016年10月9日,咸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其网站上,公示了关于广州云在指尖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处罚判决书,认定该公司的违法行为为传销,没收违法所得3950万元,并处150万元罚款。截止案发时,“云在指尖”关注人数达2400万余人,缴费人数达260万余人,涉案金额6.2亿余元。 (来自:腾讯财经)
【原油期货、现货油投资骗局】2016年5月24日,40名投资者起诉深油所一案开庭审理,涉案金额共2300万元。数百位投资者控诉遭其会员单位诱骗投资,亏损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千万元。原油期货,现货油交易是否合法?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商务部从未批准任何一家交易市场从事原油、成品油交易。据中国证监会相关公布信息,目前我国只有4家期货交易所,分别是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期货交易所、大连期货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而这些交易所主要经营业务中也没有“原油”这一项。 (来自:腾讯财经)
【带血的校园贷】 曾经如火如荼的校园贷在2016年变的乱象丛生,大学生负债跳楼、裸条贷、欠款退学打工、借贷赌博以命偿债,一个个血淋淋地悲剧摆在我们面前。枕头君此前也撰文提醒过大学生群体,只有正确看待借款行为,将贷款用于正当途径,选择规范化校园贷平台,合理借款按时还款,才能有效规避风险。 (来自:腾讯财经)
【3M、WV梦幻之旅、摩提弗等庞氏骗局】“一部手机,一个微信,轻松月入1万元至15万元。”“投资6万,两年后收入1000万。”WV梦幻之旅打着“旅游直销”、“边旅游边赚钱”等噱头,通过发展下线,拉人入会交费,病毒式传播进行诈骗。2016年10月25日、26日,南都连续两日起底涉嫌网络传销组织“WV梦幻之旅”“赛比安”。报道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此外如3M、摩提弗等金融骗局游戏也是年年都存在,只不过不停更换名字而已。惊人的收益只是来源于新的投资者的本金。 (来自:腾讯财经)
【银行理财“飞单”】2016年,银行理财“飞单”现象屡屡被媒体报道。所谓“飞单”是指银行个别员工私自销售非本行自主发行的私募基金或第三方理财机构产品的违规行为。通常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在3%-6%之间,所以如果介绍给您的理财产品承诺的收益率超过这个2%-3%甚至1-2倍,就一定要警惕了,另外一定要看合同,凡是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均具有唯一的产品编码,投资者可以依据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查询,银行代销产品则可以通过银行网点公示的代销产品清单查询。而且,银行理财产品和代销产品在相关销售文本中应有银行印章。 (来自:腾讯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