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炮轰万达背后的银幕资本战 影院成为资方香饽饽
导读:娱乐圈从不缺口水战,在院线巨头排片的施压下,导演起身为内容呐喊已不足为奇。
娱乐圈从不缺口水战,在院线巨头排片的施压下,导演起身为内容呐喊已不足为奇。
11月18日,《我不是潘金莲》上映的第一天便因一场口水战赚足了眼球。身为导演的冯小刚在微博上向万达院线"开炮",随后万达集团主席王健林之子王思聪在微博上与冯小刚互相"炮轰",引发舆论关注。
18日午间,导演冯小刚突然在微博上炮轰国民岳父的万达因为和华谊公司间的恩怨,而打压《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冯以主角"潘金莲"的名义表示,"这种小胸怀,反映了小格局,而这种小格局,是不能成就王主席(指王健林)宏伟蓝图的。"
当日,潘金莲在万达院线排片率为10.7%,远低于38.9%的全国平均值。然而,即便如此,由冯小刚导演、华谊兄弟(12.380, 0.00, 0.00%)(300027.SZ)主控的《我不是潘金莲》在上映首日仍拿下6676万票房,并在11月20日超过1.8亿元,连续三天稳坐票房日冠军。
比起冯小刚强势地与院线对抗,今年5月,《百鸟朝凤》制片人方励却在微博直播中下跪求票房,恳求院线经理在接下来的周末为这部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增加排片。
作为渠道的院线方与作为内容的制片方,在影视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在博弈。而当前内容方公开向渠道方宣战,其背后除了两家公司私下的矛盾,亦是内容与渠道的又一次公开叫板。
无论是冯小刚的炮轰,还是方励的下跪,无不反映出制片方和院线在影视生态链上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由于肩负着内容变现的重要职责,身处产业下游的院线及影院成为霸权的一方,它不但决定着排片,还能直接影响票房。
因为所处产业链的特殊地位,院线和影院在近两年也成为各路资本争夺的热点,院线及影院并购此起彼伏。不少公司不惜斥重金去抢占院线牌照,当代东方(000673.SZ)就接连拿下"中广国际""上海弘歌"两条院线的控制权;而更大部分资金则以争夺影院这一重要渠道为切入点,例如阿里影业、汉鼎宇佑等上市公司都收购了影院资产。
院线影响内容变现
作为知名导演,冯小刚不惜用微博痛斥万达院线故意压低排片,事实上也反映了内容方当前在整个影视产业链的话语权。
不过微博口水战还未结束,11月19日,冯小刚携编剧刘震云及主演范冰冰、等人现身上海,为正在上映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宣传之时,也向媒体反映了微博口水战背后的动机。
冯小刚称,华谊此前已经有两部片子《摇滚藏獒》《陆垚知马俐》遭到万达暗下黑手,但一直不敢撕破脸,导演和电影成为两家公司恩怨的牺牲品。
"如果此次再不反抗,接下来华谊其他导演的片子甚至中国电影(29.030, -0.19, -0.65%)产业都会受到伤害。《潘金莲》上映两日票房过亿,万达因为和华谊的矛盾给电影低排片,不仅万达承受了损失,也是置股民利益不顾。"冯小刚称。
万达与华谊的恩怨,源于华谊兄弟与万达院线两家公司的人事博弈。今年2月,万达的高管叶宁突然辞职,一个月后出任华谊兄弟高管,有指万达院线不满叶宁跳槽带走了项目,两家公司就此结下梁子。
而万达院线确实存在故意降低排片的嫌疑。据票房统计,万达院线11月18日票房日产1150.2万,排名全国第一,但晋身票房日冠军的《我不是潘金莲》仅获得2159场的排映场次,在其中占了367.3万的份额,远非万达院线日票房的第一。
而18日,上海联和院线、大地院线、中影数字院线、中影星美、中影南方新干线五家院线全给予该片超5000场的排映场次,其中最多的是上海联合院线,斩获619.8万元,五家中最少的中影南方新干线亦有400.6万元,远超万达院线。
综合来看,11月18日,《我不是潘金莲》拿下38.9%的排映场次,排名全国第一。11月19日,《我不是潘金莲》票房轻松过亿,11月20日更是超过1.8亿元。显然,凭借优质的内容,冯小刚及华谊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国霸主的万达院线,凭借影院数量众多的优势,也曾通过提高其投资的影片排片来刺激票房。比如电影《魔兽》上映时,便获得了接近80%的排片,很大程度上则应归功于万达院线。
而另一部由万达影视出品的《夏洛特烦恼》,在去年国庆档上映时,全国排片率为12.2%,万达院线的排片率则为20.9%,最终该片收到了14亿元的票房收入。
目前,在国内电影市场上,排片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票房,尤其是首日排片率。票房大鳄《美人鱼》首日排片率33.7%,首日票房超过2.7亿;《捉妖记》上映首日排片率达40.7%,当日票房1.62亿。
以放映起家的万达院线凭借手握全国数百家院线,排片放映成为其最大优势,无法掌握排片的华谊在今年暑期档的《摇滚藏獒》和《大鱼海棠》中吃尽苦头,最后票房惨淡。如果再考虑万达旗下五洲发行的优势,华谊将面临严重困境。
而寻求破局的华谊,此次停牌重组也被外界猜测为收购放映渠道。且华谊兄弟在今年上半年财报中称,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继续开发新项目,不排除与现有影院、院线公司洽谈合作。
"影院和院线掌握着排片,也就成为票房的主导因素,这种通过下游控制权获得行业话语权,不少资本大鳄都在做,包括阿里影业等,但优秀的内容也有可能反过来影响排片,但这种情况毕竟较少,内容与渠道一直在博弈。"一位影视行业从业者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荧幕成资方争夺焦点
虽然近年电影票房总体惨淡,但国内的电影荧幕数量却一直在增长。艺恩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影院数已达7038家,银幕数增至35252块。
近几年院线话语权有所减弱,而影院反而强势起来,片方央求影院多给排片,影院的话语权反超院线。因此,自营影院的规模决定了行业的话语权。
今年以来,资本对院线并购激烈的争夺战中,影院将成为香饽饽。
国字头电影产业巨无霸中国电影(600977.SH),在上市后第一笔并购,便是针对大连华臣影业,后者的主要资产为影院。
据中国电影10月16日公告,拟以现金5.53亿元收购大连华臣影业70%股权。而大连华臣旗下拥有三家分公司、15家影城,下属影城覆盖东北主流城市近12年。随后博纳与新华联(8.950, -0.01, -0.11%)签署协议,新华联出资1.5亿,双方在影视院线方面展开积极合作。
今年9月底,完美世界(002624.SZ)宣布拟将去年全国排名第15位的今典院线以及今典影院收入麾下,涉及金额高达13.53亿元,成为目前为止国内院线领域规模最大并购案。
除此之外,BAT之一的阿里影业在今年上半年,就陆续花费约21亿元投资大地影院和博纳影业,认购了大地影院10亿元可换股债权。8月,又以1亿元收购并增资获得杭州星际80%股权。
而当代东方也于去年11月,收购了中广国际30%的股份,并成为其控股股东;今年5月,又宣布通过收购并增资获得了华彩天地51%的股权,华彩天地拥有"上海弘歌"的院线牌照,由此当代东方也成为了手握双院线牌照的一家上市公司。
与此同时,行业巨头也丝毫不敢懈怠。万达院线(002739.SZ)去年9月拿下世茂14座影院,今年2月收购大连奥纳。此外,万达在高端影院开始发力,计划未来2-3年内再建100家杜比影院,引进韩国高端影院CGV进行合作。
另外,中影星美年内的影院扩张计划是新增近100家影院,其中70%以收购、并购为主;大地院线年内计划以收购或入股形式为重点,完成120个影院的扩张等诸多市场行为,行业巨头加速并购与扩张的趋势明显。
在下游较为薄弱的华谊兄弟也在高端影院发力。11月16日,华谊兄弟电影汇开业。这是融合电影放映、高端餐饮、私人定制服务于一身的全新奢享式影院。据华谊兄弟2016年三季报,截至报告期末,已开业的影院总数量已达到17家。
"院线并购比较火主要是院线在行业里有个重要的战略价值,此前国内电影的发展受制于荧幕的发展,而当前随着荧幕数量的不断发展,院线的集中度较低,并购整合是行业发展的需要。"易界网分析师李佳超对时代周报记者称,"相比高风险的影视作品而言,院线虽然是重资产,但风险低,且院线作为渠道在整个产业中的话语权较重。过去两年,许多院线纷纷上市,有资本的支持后去做并购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和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