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吸引力下降:想当Uber司机的人越来越少
导读:共享经济(或者“零工经济”)已经过时了吗?至少,从一些行业数据来看,这个提法绝非空穴来风。
共享经济(或者“零工经济”)已经过时了吗?至少,从一些行业数据来看,这个提法绝非空穴来风。
摩根大通的研究部门近日发布了一系列数据,当中提到,人们在诸如Uber这样的“劳务共享型”平台(即以劳务为服务),或者在诸如Airbnb这样的“资产共享平台”(即以资产共享为服务)上的月收入,自2014年达到巅峰后不断下行。而且收入也低于整体的预期。
此外,这些平台的员工出走比例也越来越高。劳务共享平台上,有52%的员工在其中工作不到一年后就辞职走人;至于资产共享平台,这个比例是56%。下图体现了过去几年中,这两个行业从业率以及员工收入的相对变化。
在涌现之初,Uber、Airbnb这样的共享经济型公司,或者“零工经济型”公司,一度被认为是未来发展的新希望(8.230, 0.00, 0.00%),因为它们有效地利用了社会的空闲资源,提供了整体的流通效率。但事实并非如此。
摩根大通的数据指出,当下在美国,共享经济型公司已经渐渐成为了收入较低的人群赚取额外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们研究发现,人们在这些平台上工作只是为了补贴家用,它们的收入越低,对这种“计划外收入”的依赖就越强。
而当他们在其中赚得了足够的收入,或者找到了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从而获得更多薪水后,往往就会离开这些公司。数据统计显示,在有正式工作的人群中,56%的人在一年内辞掉了劳务共享平台上的工作;而没有正式工作的人中,只有37%会在一年之后离开。
一般而言,像Uber这样的公司往往会以合同制的方式雇佣司机,而不是将他们作为公司的雇员。这样的安排一方面保证了这些公司在运营商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却损害了司机们的利益。他们因此失去了医保、最低工资等全职员工理应享受到的权利。
这也难怪这些公司在职场上越来越不受欢迎了。这份数据报告的作者Fiona Greig表示:“共享经济正在失去吸引力。随着劳动力市场慢慢变好,人们也有了更多的工作选择。”
在2015年,著名经济学家阿兰·克鲁格就曾经在他的一篇报告中指出,只有55%的Uber司机能够坚持在这个领域工作一年以上。从目前来看,这个情况甚至更差了。也许共享经济的神话确实正在慢慢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