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看点 > 正文

外资机构看好中国经济转型前景 纷纷上调预期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发布时间: 2016-11-07 14:26:28 编辑:诚富

导读:8月以来公布的多项重要经济指标显示中国宏观经济增长有所改善,多家外资机构相继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经济短期风险减退,随着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消费作为经济稳定器的作用正不断增强。

8月以来公布的多项重要经济指标显示中国宏观经济增长有所改善,多家外资机构相继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经济短期风险减退,随着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消费作为经济稳定器的作用正不断增强。

转型激发增长潜能

近期公布的多项重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提振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0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为51.2,创2014年8月份以来的最高值,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0,为年内新高。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经历上半年断崖式的下滑后,民间投资增速在8月份由负转正,增速达到2.5%,9月份增速进一步回升至4.5%,成为经济回暖的重要信号。

摩根士丹利在10月上旬发布的报告中将今明两年中国GDP增速预期从此前的6.4%和6.2%分别上调至6.7%和6.4%。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认为,中国政府财政支持会带来周期性增长势头,且外部需求更强劲。

另一家外资机构瑞银集团也小幅上调中国2016年GDP预期至6.7%,理由是受益于消费等内需稳定,工业生产同比增速持平,服务业增加值有望在房地产业的推动下小幅改善。该集团分析师指出,今年以来强劲的房地产活动有助于稳定房地产和工业投资,并提振相关消费。

值得注意的是,服务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上升,成为驱动增长的动能所在。有分析指出,中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和工业增加值稳定增长,消费作为经济稳定器的作用不断增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今年4月和7月连续上调中国经济的增速预期,主要理由就是服务业补偿了制造业的下滑。IMF表示,预期增速建立在中国成功转型的基础上,服务业和消费需要提振增长,让长期经济扩张更为可持续。

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也发文驳斥了“中国经济崩溃论”。他认为中国有战略、财力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将发展成为以服务业为主的消费型社会,同时能规避周期性危机。

高盛认为,中国经济正从投资、制造和出口型为主的“旧经济”向消费与服务型为主的“新经济”转型,在全球经济“价值链”中的地位显示出升级趋势。

外资看好新经济板块

对中国经济前景预期改善的同时,外资机构还纷纷看好中国“新经济”板块的市场表现。汇丰私人银行亚洲投资策略主管范卓云看好高增长的中国“新经济”公司的股票,包括服务业、与互联网相关的高端制造业、金融技术、清洁能源、医疗和教育等。

瑞银证券中国证券部总监徐健表示,尽管面临着产能过剩以及债务增长等带来的挑战,中国新经济领域的增长依然充满活力,而且日益成为国际投资者关注的热点。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表示,投资者对于基本面较稳健的食品饮料、医疗以及部分可选消费公司的关注度最高。

今年9月,高盛在其亚太区股市策略报告中将MSCI中国指数投资评级上调至“超配”。高盛董事总经理刘劲津此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短期内地宏观经济表现应该不错,未来一到两个月经济数据应该比较乐观,尽管高盛研究团队对全球股市整体并不特别看好,但认为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股票回报应该不错。

有“新兴市场教父”之称的邓普顿新兴市场团队执行主席麦朴思表示,中国仍然是一个经济发动机,乐见中国正越来越多地关注国内消费,以及人均收入增长的事实。麦朴思表示,像阿里巴巴这样的超级电子商务巨头的出现,足以证明中国国内需求逐渐上升。中国正面临着巨大的消费增长,预计这种增长将会持续下去,中国仍然是最吸引人的新兴市场之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麦朴思执掌的基金中超过20%的比例投资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