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看点 > 正文

暑期档影片保底发行近乎全败 唐德影视收益缩水3200万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发布时间: 2016-10-08 11:12:52 编辑:诚富

导读:日前,影片《我不是潘金莲》因未知原因突然调档,有消息称影片的保底发行方北京耀莱影视疑似有“反悔”的打算。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联系北京耀莱影视方面采访,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日前,影片《我不是潘金莲》因未知原因突然调档,有消息称影片的保底发行方北京耀莱影视疑似有“反悔”的打算。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联系北京耀莱影视方面采访,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刚刚过去的暑期档票房不景气,也着实给热衷保底发行的影片发行方泼了一盆冷水。9月以来,在电影票房大盘持续走低的情况之下,“逢片必保”的诸多影片十有八九都败下阵来。

据不完全统计,暑期档参与保底发行的5部上映影片除《盗墓笔记》突破10亿元保底大关外,其他保底的影片大多收入惨淡,没有达到预期。《致青春2 原来你还在这里》保底4亿元,票房3.36亿元;博纳影业,10亿元保底了《封神传奇》,最后票房却仅有可怜的2.83亿元。与此同时,浙江唐德影视(65.000, 0.17, 0.26%)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德影视”)参与10亿元保底《绝地逃亡》,二次保底却带来了将近3200万元的收益缩水。

记者就二次保底一事致电致函唐德影视,对方在回复中表示二次保底目的在于通过与业内伙伴加强交流合作,向其学习、借鉴电影发行的成功经验。

对此,产业时评人张书乐认为,保底发行对中国电影(27.030, 0.13, 0.48%)市场来说,是弊大于利,其过度的资本豪赌的方式,会破坏电影票房刚刚培育起来的正向生态。

唐德影视二次保底收益缩水3200万

今年7月份,唐德影视全资子公司北京唐德国际电影文化有限公司与联瑞影业、和和影业、中联华盟签署了《影片〈绝地逃亡〉联合发行合同》。唐德影视参与10亿元保底《绝地逃亡》。

一周之后唐德影视再次发布公告,称与前述保底方签署《影片〈绝地逃亡〉联合发行合同之补充协议》,同时旗下从事电影发行业务的子公司上海鼎石影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石影业)入局参与《绝地逃亡》的发行。据悉,“二次保底”或致唐德影视收益缩水3200万元。

在《发行合同》中,记者了解到,由唐德影视支付影片的宣发费用5000万元人民币,影院发行的收益遵循“保底+发行分成”的原则。合同对手方承诺影片在中国院线发行所得总票房保底金额为人民币10亿元。其中,唐德电影应得的保底收入人民币3.06亿元,为总票房保底金额扣除国家电影专项基金和相关税费及附加、院线分账收入、中影数字管理费、IMAX 发行佣金、华夏数字发行佣金、发行费后的剩余部分。

记者通过梳理相关信息发现,《绝地逃亡》系全球分账影片,由北京唐德电影和美国公司Dasym Media LLC联合投资、制作。唐德影视对这部总成本5000万美元的电影投资占比为45%,即225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这意味着,在电影上映之前,唐德影视已获得净收入3.06亿(保底收入)-1.5亿(制作成本)-5000万(宣发费用)=1.06亿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影片临上映前,唐德影视再次发布公告,称与前述保底方签署《补充协议》,让其负责电影发行业务的子公司上海鼎石局参与《绝地逃亡》的发行,并增加宣发费用2000万元。与此同时,上海鼎石受让目标收益权的应付总金额为人民币 5175万元。但正是此次二次保底,让唐德影视收益或缩水3200余万元。

唐德影视在日前给《中国经营报》的回复中提及,根据艺恩电影智库的统计,截至9月7日,电影《绝地逃亡》已累计票房8.89亿元。则唐德影视最终收益为:鼎石影业分账收入(8.89亿×30%×15%)+1.06亿(净利)-2000万(加码宣发费用)-5175万(购买15%票房分账对价)=0.74亿元,较原先1.06亿元净收益缩水了3200万元。

对于最终8.89亿元的票房并未能达到10亿元的期望,唐德影视在回复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出品方,唐德追求的不仅是电影票房,更看重影视作品能否经受时间的考验,是否有资产留存的价值,是否具备衍生的可能性,以及能否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张书乐告诉记者,在保底发行的大气候下,唐德影视的二次保底,一方面是过于看高成龙的票房号召力而进行的豪赌,另一方面以二次保底的方式,让自己和其他保底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是增长参与公司信心的举措。

资本豪赌风险巨大 “逢片必保”亟待刹车

据今年暑期档数据显示,微影时代4亿元保底《致青春2》,票房却不到3亿元;恒业影业4亿元保底《夏有乔木 雅望天堂》,目前票房仅1.5亿元左右;博纳影业10亿元保底《封神传奇》,该片票房不到3亿元。业内人士认为这让部分发行方亏得“血本无归”。对此,记者多方联系上述公司进行采访,截止到发稿时,上述公司并未予以回应。

作为最早从事保底发行的博纳影业,其CEO于冬此前直接抨击现在的保底发行已经变了味,“最近的保底发行变成什么了?就是溢价。从投资开始,成本不断追加,连导演也要分红、投资、参股,变成了一种股份制的项目合作,对影片是不利的。

在业界观察人士看来,近期关注度颇高的《我不是潘金莲》假如真是保底发行“未保先撤”,那么对于以后保底发行整个行情可能也会产生动荡的连锁反应。

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黄国锋认为,从最近5年的利益格局来看,目前市场上只有20%的影片能够收益,5%的影片能够赚到大钱,而这20%的影片就是大家追逐的“金鸡蛋”。

“很多人都想来分食这块蛋糕,因为选择比较少,制片方可能会提出要求,必须以保底的形式参与进来,利于他们尽快锁定资金、降低风险,等到可选择高票房的影片越来越多了,这种形式可能会减少。”

张书乐表示,目前这种保底发行,其价码水涨船高的太过猛烈,已经严重超出了单个影片的票房承载力,反而会在一系列失败之后,让原本有意于电影产业的公司们望而却步。尤其是面对已经保底金额高到离谱、而且有点逢片必保的疯狂状态下,没有哪个电影其实真正有信心达到保底的效果。

对此,唐德影视日前在回复记者采访中表示,市场有风险,轻资产的文化产业更存在诸多左右最终受益的不确定性因素。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外部政策等因素均会对影视作品的营收造成影响。虽然市场上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多,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些商业决定都离不开三个原则:对风险的基本控制;对利益的合理分配;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