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看点 > 正文

外企接轨新常态:对中国市场仍抱有强烈信心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 2016-08-18 08:56:22 编辑:诚富

导读: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期,上半年美国、英国、德国投资达到或接近翻倍。外企深耕中国市场更加务实和接地气

外企接轨 “新常态”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期,上半年美国、英国、德国投资达到或接近翻倍。外企深耕中国市场更加务实和接地气

缪琦 陈益刊

作为沃尔沃集团中国公共事务及传播副总裁,黄铮最近的工作比以前明显忙碌了很多。“必须多分出一个自己,才能搞定。”他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这样说。

今年2月,沃尔沃集团全球架构发生了一些调整,更多强调通过与当地的互动建立“朋友圈”和“生态圈”,从而推动自身品牌在当地的发展。这种新的价值观和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和转型升级需求是匹配的。

虽然很多外企感叹在中国的生意不如以前好做,但黄铮告诉记者,一定程度上中国的经济增速是放缓了,但也有很多新的亮点和机会,比如电商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和供给侧改革、消费升级等。

“所谓新常态,也会让市场更多选择节能降耗的产品,所以我们长期看好中国经济的未来。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趋稳,机会还是会有。”他说。

在这样的积极配合背后,是企业看到中国“新常态”中的机遇。而摸清“新常态”的特点,积极参与到中国的转型升级中,从而找到进一步发展的机遇,是除了沃尔沃以外,多数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目标。给品牌贴上更加务实和接地气的标签,以及加大研发投入、拓展研发规模是不少外企在中国的战略。

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当前全球市场不景气和竞争激烈导致中国包括上海的外企利润下滑,“但我们也看到,在着眼价值链或供应链等关键环节投资布局时,中国仍然是外企投资的首选地,特别是上海”。

外资积极参与中国转型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下降,同时经济也告别了简单的高速发展,开始一步步踏实地向“全球智造”迈进。转型过程中,无疑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在中国收获了数年,也始终将中国作为战略性市场的外资企业开始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也为自身寻找更加持续的发展机会。

中国美国商会4月发布的2016年度《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显示,60%的中国美国商会会员企业表示,依然将中国列为前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并将继续致力于发展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针对中国市场开展创新。超90%的受访企业相信在中国开展创新,将会成为他们未来在华业务增长的重要驱动力。40%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的营收中超过一半来自专门针对本地需求设计、开发或定制的产品或服务,而去年仅有32%的企业营收符合此特征。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915.1亿元,同比增长4.3%。这期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5802家,比去年同期增长9.7%。主要来源地投资保持稳定,前7个月,美国企业实际对华投入外资总额同比增长129.8%。

世界上工厂面积最大的化工企业德国巴斯夫在过去20年里,向大中华区投资了近6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48亿元。巴斯夫回复《第一财经日报》称,最近一两年,该公司最大的动作之一就是拓展在中国的研发规模。2015年11月,巴斯夫亚太创新园二期扩建项目正式在上海落成启用;该公司全球三大研究平台之一的先进材料及系统研究总部也于今年1月落户于此。

值得一提的是,瑞士诺华集团的全球第三大研发中心也于上半年在张江正式开业运营。

上海商务委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新认定研发中心6家,累计已突破400家,达到402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在沪设立的研发中心占1/3,属于全球研发中心的达到40余家。

与此同时,外资企业也贡献了大量的人才。在外资研发中心中,研发人员的高学历比重较高,硕士以上学位人数占比达46.4%,其中外籍人员中,拥有硕士以上学位者占比高达72.8%。

尚玉英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3年来上海自贸区在服务业等领域加大了开放力度,这吸引了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的外企落户上海。而且随着进一步开放,这些领域利用外资有望进一步增长。今后几年,金融服务业、电信、医疗、教育、文化,都会成为上海未来服务业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

上海商务委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87亿美元,增长1.4%。其中,以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为主的金融服务业、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成为上海利用外资增长最快的领域,实到外资分别增长1.4倍和0.9倍。

适应新常态

对外企来说,中国的“新常态”需要它们发力更多,也更接地气。

艺康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及大中华区域总裁王铁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新常态其实就是常态。中国经济体量越来越大,经济发展更为成熟,观察经济发展不再只是看增速数字,而是看经济结构的调整。在这一新常态下,外企应该找到自己的增长点。

黄铮表示,沃尔沃集团开始更频繁地接触当地政府、学校和企业,参与讨论并找准切入点开展合作。另外,随着电动化、无人驾驶等交通领域的新热点的出现,沃尔沃集团也会在这些创新技术领域做更多思考。

根据《白皮书》,受访的美国企业表示,“数字化”将是他们在中国首要的发展领域。大多数行业内的企业认为中国“互联网+”战略和电子商务的繁荣,为他们带来重要的业务增长机会。

王铁表示,未来在大消费、大服务、大健康的领域有很多商机。艺康发展也非常注重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相适应,比如中国强调绿色发展、食品安全等。

对中国市场仍抱有“强烈的信心”

尚玉英告诉记者,近年来,一方面,上海利用外资的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但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在沪经营的效益出现逐年下降。

她分析,外企经营效益下降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随着中国开放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导致竞争加剧,利润减少;另一个原因是全球市场不太景气,需求疲软。

王铁说,对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持乐观态度。艺康早在2014年就将中国定位为其全球三个超大型市场之一(另两个是美国和欧盟),未来将持续对中国投入,尤其是研发投入、一线销售人员投入等,寻找投资并购机会,也考虑在北方建设生产基地。

黄铮表示:“如果从业务占比来说,中国是沃尔沃第二大海外市场。”从行业的发展角度来看,比如在年总收入达7.9万亿元的中国物流业,沃尔沃也会把中国当作战略支撑意义的市场来投资和经营。

2016年春季,德国工商大会驻外代表处“经济展望报告”——中国区特别调查结果称,德国在华企业并没有因为经济结构的转型、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变而撤离中国。超过一半的受访企业认为,中国继续攀升的销售市场是在华发展的最大机遇。

巴斯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未来的目标则是“将全球四分之一的研发活动放在亚太区完成,尤其是中国。因此巴斯夫将继续扩大在亚太区,特别是中国的研发活动”。巴斯夫的结论是:“巴斯夫仍然对亚太区,特别是中国的潜力抱有强烈的信心。尽管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巴斯夫预计仍高于发达国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