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看点 > 正文

租房成本一年涨35% 贫穷年轻人如何在北京安身?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 2016-07-11 11:43:51 编辑:诚富

导读:居大不易,未曾想如此不易。识局君看完本文扪心自问,如果晚工作五年或十年,我也是心惶惶的一枚年轻人。(虽然现在也是心惶惶中年人一枚)

居大不易,未曾想如此不易。识局君看完本文扪心自问,如果晚工作五年或十年,我也是心惶惶的一枚年轻人。(虽然现在也是心惶惶中年人一枚)

一天之内,相继有两个朋友向我抱怨,在北京租不起房了!

一友人刚换了工作,想沿地铁2号线租一2居室,和朋友合租。觅到小西天附近,某地产中介品牌旗下有一处55平米的房源,报价接近7000元。它的户型和我现在租的屋子差不多,地段也临近。去年研究生毕业时,我和朋友租下现在住的2居室,价钱不到5200元。这样一算,一年不到,这块地儿的房租已经涨了35%。

另一友正打算换租,也在附近,也是2居室,正打点行囊,不想房东突然提价,从4800元涨到6500元,也是涨了35%,一时傻了眼。

房租走高至此,不能排除毕业租房旺季还未完全过去的原因。但在北京,今年年初购房热潮后房租再度飞涨,也确是事实。

搜索新闻,我发现朋友们的遭遇不是个例。租在西单附近的某女士,今年6月续租时,遭遇房东“大刀割肉”——80平的房子,去年租金7500元,今年一下跳涨到9000元。

在朋友圈里小做调查,不少租房族们都在叫苦——二环内的月房租涨幅就快奔着2千去了,西北四环的房子涨了1千,还好还好,六环的西北旺,房价尚且风平浪静。媒体报道,现在北五环清河一带,以前3600元的两居,现在不到4000元以上是租不下来了。

北京的房租啊,一直涨得凶残。我爱我家市场研究中心做过调查,2010年7月份,在北京租房每平米47.2元人民币,到了2015年7月,已经攀升至每平米72.8元,五年间涨幅达54.2%。

去年年底,北京月房租均价就已经突破了4000元每月的大关。今年呢?今年4月,某数据平台数据显示, 北京已经超越上海,成为全国人均房租支出首位的“最贵都市”。

今年年初,一场凶猛的“抢房潮”冲击了北京房市。震荡过后,北京房价一度看涨。根据房地产专业机构的数据,今年前五个月,北京新建纯商品房均价达到3.8万元/平米的历史高点,二手房成交均价超过4.3万元/平米,也爬到历史高点。在我住的小西天一带,去年5万一平的房价今年已涨至6万一平。

购房市场的波动迅速传至租房市场。某房产中介解释,2016年的这轮租金上涨从春节后开始,三四月份房价涨了之后,有些房东心理不平衡,觉得定的租金价格低了,纷纷开始报高价。

房租价何?主要看房东的定价策略,如果风声乱了,房东互相比较,你涨我也涨,租房市场就相应着水起了。怎么现在这么贵?带朋友看房的中介也义愤,高声骂道:有的中介黑啊,看到有人涨了房价就告诉房东,就是他们炒起来的!我们也不想涨房租,都涨了,我们自己在北京也租不起房子了。

再看一组数据。2010年到2015年,五年间,北京的常住人口由1961万人增至2170万人,房价由均价约两万暴涨至超过四万以上,房租均价由2000多元涨至4000多元。(另有统计称北京五年来的房价差不多涨了3倍)

以我朋友想租的这套接近7000元的这套房子来看,在网上报价相同户型、同样地段的房子约350万(二手房),租售比达1:500。

国际通用“房产租售比”来衡量一地楼市运行是否良好,单套月租和总价比值在1:100到1:200,说明房市运转合理,但北京从2004年以来就开始偏离这个数值。从2009年开始,租售比就突破了1:500。若算算热门的学区房,数据更加让人瞠目。

有经济研究者分析,从租金收益角度看,我国住宅租金回报率低,尤其对于房价高企的一线城市。但这并非房东定的价格还不够高,而是作为分母的房价膨胀得实在凶残。

“中国的房东不知足,其实他们根本就不能用租金收益率来来衡量投资,或者当作收益。”我看到一个房产研究者的分析,简直想拍手叫好,“从过去10多年的情况看来,中国房东的最大受益在于房价本身的上涨,而不是来自于租金的收益,中国的租金收益率比国外相对偏低,核心不是租金涨得慢,而是房价涨得太快。”

通过房子赚钱比通过劳动赚钱快得多了。所以过来人给出的意见都是,只要可以凑够首付,死活先买一套,慢慢再往好地方换。

但可以凑够吗?十年前的年轻人还能满怀奔头。而现在,若非有一定家底,单纯依靠工资能凑够首付的年轻人,是少数。

从2010年到2015年,北京人的平均工资增幅很有限。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在全球15个大城市中,北京的房租平均超过薪资的1.2倍,高居全球第1。

北京从来不缺把工资的1/3,1/2,3/4甚至几乎全部用来付房租的年轻人。

为什么留在北京?为什么来北京?

多个在北京求学后留下工作的朋友给我的答案是——不想回去。

我们有着相似的成长和受教育背景,长在小城,受益于高考,赴京城求学,开了眼界,更新了知识结构,再回家乡的熟人社会,甚不自在。何况我们已经在这里打开了一小扇社会网络。这个远离了过往,充满着未知的城市给人幻觉——好像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这个网张得更大,我们可以留下来。

数据显示,在北京2170万常住人口中,租房族占近4成,相当于1.5个芬兰,2个新西兰,26个冰岛。

北京的租房大军还将越发壮大。2016年的毕业季,北京有24万毕业生,又攀新高。北京不像上海,周边的长三角经济带可以分流人口,它被面临着产业转型的传统重工业地区围绕,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深度去产能,河北、山西等北方省份流入北京的务工人口很可能将越来越多。北京又有政策,外地户口必须在北京连续纳税5年才有购房资格。

这么一想,北京的租房市场是彻底的卖方市场了。“除非去外环郊区,这附近的房租估计不会降了。”地产中介这么告诉朋友。在媒体的调查中,北京的房租在中心城区增幅最快,金融街和三元桥地区租金最贵,租客最热门地点集中在望京、回龙观及中关村等地。

经济专家预测,房租大势仍然将继续上扬,作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房租必然跟随整个CPI的走势。再涨?我们能承受吗?

我看看自己和朋友们,都是刚毕业一两年的年轻人,工作刚起步,囊中还羞涩,若想追求生活品质,按目前市价,房租就要占去工资一半;如果住到远郊,上班路远折腾,精力也被耗去很多。

据我爱我家市场研究中心的调查,在北京租房的毕业生中,有69.2%依赖父母资助,近25.6%毕业生可以独立支付租金,少数人群则依靠朋友资助。

提取公积金租房吗?虽然国家已简化了提取程序,但若放眼长远,考虑买房的话,将这钱存起是否更稳妥?万一政策再变,北京公积金贷款额度需要参照公积金余额了呢?

房租坐地起,买房要趁早,钱钱钱,钱从哪里来?

一年前,我拿到硕士学位,留在北京工作。带着学生时代攒下的几百本书,无畏地迈入了社会。

新生活刚开场时,一切都有着新鲜的劲头,工作可以进取,下厨房觉得好玩,晚饭后在灯下漫读,偶来兴致写点小文,这不就是我曾经想象过的生活嘛——现实生活、智识生活、公共生活都不落。丰盈而有趣,有“一间自己的房间”。

但逐渐地,我发现生活有些“飞”不起来了。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经济够独立吗?半年一付房租时,最是捉襟见肘。求告江湖,是有四方援手,还是有点意气难平。要找对象,年长点的朋友劝告,找有房的,不然以后会很辛苦。知是过来人好意,嘴上不便反驳,但心里还是疙瘩,这样不是承认了女性的依附性吗?

看到一个网友,作家,搬到京郊一村里居住,房价便宜,还有大树大院大自然可以亲近。有人调侃“这是从老家的农村飘到了北京的农村呀”。但在城区住得憋屈,吸着厚霾,生活质量谁更高?怎么比?

以前我觉得此心安处即吾乡,有一张书桌就意足了。但要在这个地方有一张稳固的书桌,我们这些贫穷的年轻人需要开疆辟土,征伐一天,精力耗散,可供读书的功夫又渐渐少了。

对于很多贫穷的年轻人,北京是远方。至少住到北京的农村,没有老家的亲戚看着你,逼着你结婚逼着你生孩子啊。有人这样反驳。

北京成了一道选择题,如果想活得率性,不为未来挂碍,这里确实是可以大口自由喘气的地方。如果顾念太多,束手缚脚,对于多数人,它又成了有时间时没钱,有钱了没时间的那个“远方”。

北京像一股湍流,挟带着其中的个体向前而去,慢不下来。裹在其中,转啊转啊转,我们会失了方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