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看点 > 正文

债转股三大原则确立 负面清单预警信用错配

来源: 和讯网  发布时间: 2016-06-30 14:45:40 编辑:诚富

导读:近日,中诚信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在和讯网《中国经济学人》栏目上表示,债转股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负担,但在实施过程中,须警惕可能出现的信用错配。

近日,中诚信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在和讯网《中国经济学人》栏目上表示,债转股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负担,但在实施过程中,须警惕可能出现的信用错配。

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将用市场化办法推进债转股,逐步降低企业杠杆。随后,国务院召集财政部、央行、银监会等多个部门讨论相关事宜。这意味着,作为上世纪90年代帮助国企脱困“三支箭”之一的债转股,时隔17年后又将重启。

据财新此前报道,首批债转股规模为一万亿元,预计在三年或更短时间内,化解万亿左右规模的银行潜在不良资产,债转股对象主要为有潜在价值、出现暂时困难的企业。

不过,有关债转股的具体细节至今尚未出炉,热度也有所降温。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副司长孙学工23日在国新办吹风会上表示,债转股仍在研究阶段,还不涉及出台政策。

关于债转股这把“双刃剑”,市场争议不断。一方面,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化解银行潜在不良率,同时给出现暂时性经营困难的企业一剂强心针,从而缓解实体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债转股涉及银行、企业和实施机构,三方都存在一定道德风险。招商证券(600999,股吧)研报称,企业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银行或许心存侥幸,等待政府伸出援手,三方合谋也可能令财政最终不得不兜底。

毛振华认为,债转股对于特定公司的债务重组能够发挥一定作用,但它并不能化解债务危机。

他提到,90年代实施的债转股比较成功,原因在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资产价格上升,以房地产做抵押的市场不断升值,加上债转股后银行和企业负债率状况好转,为进一步融资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从而覆盖了一部分风险。

但当前背景下,资产价格已达到较高水平,指望用资产价格的上升来掩盖风险已不再可能。

毛振华表示,对于债转股的实施,最重要的是采取市场化的方法,坚持以价值为核心的谈判,从而改善治理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一轮的债转股中,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脱困企业由政府指定,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按照账面价格接受坏账,所有损失由财政兜底。

6月15日,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中央层面正在考虑建立统一的机构来解决中国债务问题。

虽然本轮债转股仍在研究阶段,但目前已确立了三大基本原则。包括实施对象完全由银行和企业自主选择、债权转让价格由市场主体自主定价、债转股的风险自担。

毛振华称,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债转股成了企业拿免费的钱,变得更加不负责任,则会引发整个市场的信用错配。

对于毛振华担心的问题,孙学工表示,从债转股对象企业选择上就设立一些红线或者负面清单,对于僵尸企业、有失信记录的企业、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严禁列入到债转股的对象,这是非常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