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油企遭断油逼宫 中石化垄断的危害
导读:现在盘踞大陆的“中石化”(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前身是三大块揉成一团,再分成两半,形成了两巨头。与两巨头并列的还有个“中海油”,因为不构成垄断,暂不讨论。
现在盘踞大陆的“中石化”(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前身是三大块揉成一团,再分成两半,形成了两巨头。与两巨头并列的还有个“中海油”,因为不构成垄断,暂不讨论。
近几年,中石油和中石化高价收购了一批社会加油站,原来还有一些地段好的加油站不愿出让。然而,从2004年开始,成品油批零价格倒挂,加油站卖油越多,亏得越多,社会加油站难以维持,只能主动上门出让,或者关门停业。
“两大石油集团改变了收购加油站的手法,原来的手段是抢占加油站,现在则是断油逼宫。”上海的证券分析师说,在现行的体制下,两大石油集团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既是竞争对手,又是供货商,导致整个市场的不公平。
上海最大的民营石油集团出让50%以上股权给中海油,一度引起全国轰动。 “资源是垄断的。没油,油价是倒挂的,赔钱。”公司的一位人士如此解释卖掉公司的原因。这家成立于1996年的民营石油公司,在2005年7月被中石化“断粮”之后,最终委身中海油门下,以股份换取中海油较为稳定的油源。
据了解,1999年之前, 社会加油站一度占到总数的60%。但是,到2001年,90%以上的民营加油站被两大集团“招安”。最新的数据显示,2005年,中石化在控制了国内近30000座加油站的基础上,再收购加油站1200座,其国内零售市场占有率上升至约55%;中石油也强劲扩张,加油站总数达到18164座,零售市场占有率达到约32%。而民营加油站2005年只剩下2万家,市场占有率还不到15%。它们正在苦苦挣扎之中,很多已经快撑不住了。
在国家政策调整后,原油开采和进口权都掌握在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手里,所有下游的石油企业,都必须从两大集团手里买油。因此,两大集团采取了对付民营石油企业的新方法:在石油加工环节,让价格倒挂,即让民营油企“赔死”;在成品油销售环节,限量供应或者干脆断油,让民营油企“饿死”。目前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一边是民营石油企业的“哀鸿遍野”,一边是两大垄断型国企的“迅速扩张”。
成品油价节节攀升
6月8日24时将上调国内汽柴油限价,汽油每吨上调110元、柴油每吨上调110元,国内油价“四连涨”。下轮调价或开启“五连涨”模式。下一次调价窗口将在2016年6月23日24时开启,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上涨的概率较大,有望迎来“五连涨”。
同样涨油价,国内与国外消费者的感受也不同。国内成品油系“垄断供给”,消费者没有选择权。国外成品油系“市场供给”,同样是涨价,人家却有选择权。另外,只要存在零售市场竞争,各加油站的涨幅就有高低差别,消费者还可通过选择获取涨价条件下的“消费者剩余”。而在国内,消费者则被完全剥夺了建立于选择权基础之上的“消费者剩余”。
垄断体制下的油价涨,好处都落到了垄断供应商的口袋里。这几年,国内垄断巨头于国际原油市场,每每表现为“买涨不买落”,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可站在垄断的立场上看问题,这却是“最佳”的市场行为取向。何以至此?因为只有原油进价高,成品油涨价的理由才更加充分。
消费者尤感困惑的还有一种怪现象。即涨价总是闻风而动,可当国际油价下跌时,同步降价却老是“拖三拉四”,慢半拍司空见惯,慢一拍也正常,还有无动于衷的时候。近段时间国内油价不断上涨,国际油价略有回调,完全没有同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