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看点 > 正文

老干妈、娃哈哈等企业坚持不上市 还能撑多久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发布时间: 2016-05-25 10:39:40 编辑:诚富

导读:顺丰要上市会不会成为一粒多米诺骨牌,引发此前拒绝上市的公司也要IPO的连锁反应?

一直坚持不上市的顺丰,终于向资本市场妥协了。5月23日中午,鼎泰新材在深交所公告称,顺丰将借壳鼎泰新材A股上市。其中的缘由请看《顺丰借壳A股,总说"不上市"的王卫是怎么想的?》

事实上,中国市场上一直存在着这么一群企业,他们坚持不上市,却能做到行业第一,甚至在国际上都享有名望。例如,华为、老干妈、娃哈哈、方太等。现在顺丰提前妥协了,华为、老干妈、娃哈哈、方太等一大批坚持不上市的企业还能坚持多久?

「 这些"大牛"企业对上市和资本说不 」

相信关注华为的人都听说过这么一段奇闻异事。

很多企业家眼里的"大财神"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 罗奇曾经在任正非这里吃了"闭门羹"。

几年前,斯蒂芬• 罗奇曾经率领一个机构投资团队访问华为总部,任正非却没有亲自出面,只派了当时负责研发的常务副总裁费敏接待。事后,罗奇有些失望地说:"他拒绝的可是一个3万亿美元的团队。"对此,据《人民网》报道,任正非却不在意的说,"他罗奇又不是客户,我为什么要见他?如果是客户的话,最小的我都会见。他带来机构投资者跟我有什么关系呀?我是卖设备的,就要找到买设备的人……"

对于华为坚持不上市,任正非说,"华为真正需要的,不是技术,也不是资本,唯有客户才是华为持续走向成功的根本"。

华为之外,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方太创始人茅忠群也认为自己的公司没必要上市。

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认为有多大能耐就做多大事业,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了,我来还债,我才不干呢。我打下的江山,我就把它做好,做专做精,我自己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少事情。凭自己真本事做些事情,这样活得才有意义。自己打下一片天,我觉得才是真本事,才有意义。"

娃哈哈宗庆后认为,用资本的钱,他心理没底。"人家说我们比较傻,不会用银行的钱。我想还是稳定点好,娃哈哈是小步快跑,我们坚决不做心里没底的事。"

方太创始人茅忠群一直加持"三不原则":不上市、不打价格战、不欺骗。茅忠群说:"有些上市企业走进了单纯追求利润的不良怪圈,上市反倒会被股东施加压力,首要任务变成了一味追求利润规模,这与方太做高端品牌的梦想会有冲突。一个真正的高端品牌应该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而不是用规模利润来决定的。"

不过话说回来了,顺丰创始人王卫也曾经信誓旦旦的说,"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

顺丰要上市会不会成为一粒多米诺骨牌,引发此前拒绝上市公司准备IPO的连锁反应?我们用数据说话,先看看这些公司目前缺钱吗?

「 华为、老干妈、娃哈哈们现在缺钱吗? 」

先看华为。据华为2015年全年财报显示:2015年华为销售收入3950亿元人民币(608亿美元),同比增长37%,净利润369亿人民币(57亿美元),同比增长33%。这样说,你可能没概念。我们来做个对比。2015全欧洲电信巨头爱立信全年销售额290.3亿美元,净利润16.1亿美元。这样看来,华为2015年的净利润是爱立信的三倍多。

再看老干妈。1997年老干妈成立;1998年老干妈产值5014万元;2013年,老干妈产值达到37.2亿元。2014年年销售额突破40亿。现在老干妈已经打开国际市场。有外媒报道,老干妈在国外市场成了奢侈品,原本北美华人超市中的老干妈售价2美元,但在亚马逊等网站上可以卖到10多美元。

此外,据工商资料显示,老干妈的股东结构极其简单,只有陶华碧与其两个儿子。其中,陶华碧持有的股份仅占1%的比例,大儿子李贵山持有49%,小儿子李辉2012年5月才入股,持有50%。

娃哈哈呢?据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娃哈哈实现的营业收入为636亿元,同比下滑了5%。2013年原本内部定的销售任务是800亿元,结果只完成783亿元。2014年,娃哈哈年度目标是实现销售额1023亿元,但最终只完成728亿元,业绩同比下滑7%。而在2016年的销售工作会议上,娃哈哈一口气推出十款新品,却并未提及任何关于2015年营收的具体数字。

娃哈哈销售额的下滑,更多的是受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事实上,可口可乐、康师傅等食品饮料行业巨头,近几年的业绩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 宜家拒绝上市给企业带来哪些启示? 」

企业不上市,能坚持多久?我们来看看已经在中国深扎根的跨国公司宜家是怎么做的?

宜家创办于1943年的瑞典,现在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家具家居用品商家。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宜家拥有328个商场,其中有19家在中国大陆。

据宜家集团2015年财报(2014年9月1日-2015年8月31日)显示,宜家集团净收入相比去年增长至35亿欧元(约248亿元人民币),总销售收入比去年增长11.2%达到319亿欧元。而2015年度,宜家在中国市场销售额高达105亿人民币,销售增长超过18%。

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拒绝让宜家上市,他曾对外宣布:"宜家永远不会成为一家上市公司"。

对此,英格瓦•坎普拉德给出的官方解释是,如果一旦上市,股东们必然要求获得更快、更多的回报,这将改变宜家的长远目标和运作方式。但他也私下承认,宜家如果是上市公司,每年就必须拨出大约30%的获利给股东,不上市的话,这些钱就都能成为储备金,以备不时之需。

股东获利,企业家本身获利不多,也是很多美国中小公司不愿意上市重要原因。此外,《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等一系列法案的推出和修订,也让很多美国公司都觉得上市要付出太多费用和额外辛劳——例如,上市公司通常要赶在每个季度结束与政府报备截止期之间很短的时间内出具财务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