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渠道先行:外冷内热 掣肘仍在
导读:由于缺乏统一标准、成本高、功能非刚需等,外冷内热的智能家居行业一直没能找到打开市场的钥匙。
由于缺乏统一标准、成本高、功能非刚需等,外冷内热的智能家居行业一直没能找到打开市场的钥匙。
5月19日至5月21日举办的中国智慧家庭博览会上,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地产商、物业和家装公司正加入智能家居的生态建设,试图推动产业下沉和生态落地。
深圳市智慧家庭协会秘书长蔡锦江认为,“2016年智慧家庭落地的产品会越来越多,产业落地有望突破。随着地产商、物业、装修公司的相继进入,产业形态和协作有望成型。”
掣肘仍在
放眼望去,除了紧锣密鼓加快智能化转型的海尔、美的、格力等传统家电企业,京东、阿里、腾讯、百度、华为也已纷纷入局。智能家居行业,已然 “巨头”林立。
即便如此,近两年的智能家居产品正遭遇着出货量少、同质化、用户体验不佳等问题。科通芯城CTO李世鹏将原因概括为四个方面:行业标准未建立、智能家居不智能、用户需求未爆发、企业商业模式不清晰。
其中,缺乏统一的通信协议,无法互联互通仍是未解的症结。虽然华为、海尔等平台级企业都不厌其烦地阐释自己的开放战略,但厂商关于用户数据的话语权不会轻易拱手让人,整个市场仍处在群雄乱战的阶段。
记者走访展馆后发现,当前智能家居市场的产品包括全套智能家居系统和智能单品。全套智能家居系统包括全宅灯光、家电、门窗、净水、新风系统等集成智能化控制的整体解决方案。单品当前以智能插座、智能灯泡等为多。全套智能家居系统稳定,统一协调性能更好,价格较高,单品则相对平价。
“智能单品适合对价格敏感、愿意尝试新事物的年轻人。而全套智能家居系统则更适合有改善性住房需求的中年人群,他们有消费能力,希望提升生活品质。”河北智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范玉平表示。
在智能家居企业RICI总经理童辉看来,有消费能力的中年人并不是“智能”概念最精准的消费对象,这样的市场逻辑是错误的。他认为,初期进入市场的切入口一定要小,从最精准的年轻消费群体入手,再逐步向全人群扩展。
“智能家居的出路有两个,或者降低整体工程造价,让部分有经济能力的年轻人先实现家居智能化。要么将系统化的工程模块化,用户可以选择性地购买某些产品,比如先实现照明系统的智能化,再实现卫浴系统的智能化,最终实现整体家居智能化。”童辉认为。
眼下,一些变化正在发生。相较于协议不通、难以落地的大企业平台,更多企业在垂直细分的应用上精耕细作,入口形态更加丰富。
除了最热闹的家电领域,安防、母婴、健康医疗、智慧养老等细分行业有了更多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提供商一定程度上与传统家电制造商和互联网企业之间形成了有益的补充。
渠道先行
眼下,越来越多的智能家居方案正通过渠道合作实际落地。
RICI副总经理刘紫进介绍,后端市场的改造成本很高,对于智能家居企业来说,当前落地通过地产商和新装修市场,是更好的选择。
事实上,2015年,万科、招商地产、金地物业、保利地产等地产商和物业公司都在推出智慧家庭和智慧社区的产品或样板。
据奥维数据显示,2015年有智能精装房的城市达到20个,同比增长150%;市场规模达到11万套,同比增长408%。未来,地产商可能成为智慧家庭服务的运营商,与智慧家庭产业链各环节共同构建生态与服务。
RICI市场总监曾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单品无需安装可以直接使用,涉及到安装的部分,一方面通过房地产商和传统家装公司合作,另一方面则通过互联网家装平台落地。“传统的房地产商和家装公司基本上只能整栋楼或者整个小区下订单,模式比较重。互联网家装平台通过把智能家居方案放入线上供选择,由厂商提供安装认证和范本,家装平台来解决点对点的安装服务问题。”
曾鑫介绍,由于智能家居零散的售后上门成本很高,如果厂商将这些成本加入产品,消费者将更难接受,必须通过中间环节打破僵局。
土巴兔副总裁徐建华认为,互联网家装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提前获知用户在家居、建材、软装、饰品、家电等领域的各种细节需求,同时更加高效和透明,未来,将是智装落地的重要入口。
“在选择投资上,我们也更多希望有渠道的企业跟我们合作”,曾鑫介绍,RICI天使投资方是家装建材企业友邦吊顶,其渠道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RICI智能家居产品的落地问题。目前,一家A股家装上市公司对其进行了A轮领投,这家公司拥有的互联网家装渠道将成为RICI产品未来重要的落地途径。
欧瑞博副总裁潘东磊也表示,2016年欧瑞博在家装渠道、地产渠道以及电商渠道都做了很多的努力,已打开市场,目前超过20家的国内一线地产商已经与其合作。潘东磊告诉记者,“今年明显感觉到智能家居的市场暖了很多,智能家居产品要落地,必须选取符合产品定位的平台或者渠道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