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政策报告多了9个新字眼 意味着什么?
导读: 昨日,央行发布一季度货币政策运行报告,报告中关于货币政策“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表述,是以前报告中没有提到的关键词,这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具有很强的信号意义。
昨日,央行发布一季度货币政策运行报告,报告中关于货币政策“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表述,是以前报告中没有提到的关键词,这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具有很强的信号意义。
物价重视程度上升
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运行称,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总需求管理。凤凰财经讯发现,与去年四季度的货币政策运行报告相比,“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是这次货币政策报告出现的新字眼。
出现这一措辞的原因,也在央行报告“中国经济展望”中有所体现。央行称,从价格形势看,物价涨幅有所上升,未来变化还须关注。第一季度物价涨幅出现一定回升,各方面较为关注。从目前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看,全球经济总体较为疲弱,再平衡调整将经历较长时期,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尚未结束,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下行压力仍然存在,加之近期货币增速等在高位有所回稳,猪粮比处在历史高位,未来也有回落的可能,若这些趋势能够延续,总体看有利于物价保持基本平稳。
而在上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中,央行则表示,“从价格形势看,物价涨幅较低、相对稳定,并继续呈现结构化特征。”表述较少,完全没有担心物价的表现。
3月中国CPI同比增长2.3%,创20个月新高。其中,市场比较关注的猪肉价格涨价格同比上涨28.4%,推动CPI上涨约0.64个百分点;鲜菜价格同比涨幅达35.8%,推动CPI上涨约0.92个百分点。即将公布的4月CPI或上涨2.4%。对此,不少分析人士提示物价上涨过快,可能会出现滞涨的问题。
4月29日的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强调“宏观经济政策要增强针对性”,其中就提到物价问题,称要关注物价变化,保障有效供给,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政治局会议关心物价问题还是比较少见的,不少分析人士强调了这一信号。
降息降准还会有吗?
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背景下,市场仍然在争论未来降息降准是否还会出现。
认为会有降息降准的理由是经济复苏不稳,甚至是还会进一步下探,需要降息降准来稳住经济;认为不会降息降准的理由则是近期物价的走势,以及央行频频进行短期、中期等公开市场操作。
此外,一季度信贷大幅度上涨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61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6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6.59万亿元,同样创历史新高。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曾解释称,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考虑,是为稳增长提供所需要的货币条件。未来的货币政策操作,除了要继续支持实现稳增长的目标,也要注意防范宏观风险,尤其是要避免企业杠杆率过快上升,还要考虑到货币信贷增长对未来物价走势和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昨日,解局北京(微信号:zhongnanhai1921)从发改委获取的关于未来即将出台的政策报告显示,在货币政策方面,发改委认为:
一是适当增加资金供给,将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保持在13%左右,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调整合意贷款规模管理参数,增加商业银行可用头寸,将银行信贷额度基本稳定在最近半年的平均水平;
二是加大公开市场操作频率,增加短期市场流动性,引导短期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灵活运用常备借贷便利操作、抵押补充贷款、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等,提高企业获贷的及时、有效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三是盘活信贷资金存量。通过各种定向调控措施如再贷款、定向降准,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范围,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在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基础上,提高信贷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