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将大量倒闭?中欧商学院副院长说NO
导读: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一季度GDP增速为6 7%,伴随这一并不乐观的增长数据的,是中国不少产业的艰难转型和企业不时传出的坏消息。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一季度GDP增速为6.7%,伴随这一并不乐观的增长数据的,是中国不少产业的艰难转型和企业不时传出的坏消息。
在债转股、税改和国企清除僵尸企业等多种做法并举的情形下,大量民营企业的处境也备受关注,甚至有观点认为,2016年将是民营企业纷纷倒闭的一年。
作为长期关注和研究民营企业的经济学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张维炯对整体升级转型中的中国民营企业持乐观态度。
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张维炯坦言民营企业遇到了挑战、一些企业会倒闭,但认为这是竞争性市场中的正常现象。
“我不认为2016年民营企业会大量倒闭。”张维炯坚定地表示。
时代周报:在当前中国经济呈现L形增长的长期趋势下,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是否严重恶化了?企业家应该如何应对?
张维炯:我不同意“中国经济呈L形增长的长期趋势”这个判断。短期内,中国经济可能是L形的走势,但我不认为是长期趋势。
美国在前几年也经历了经济危机,它当时的情况比我们要困难多了。经过几年的调整,美国已经基本恢复了增长。我国的情况和美国不一样,我们也肯定碰到一些问题了,但是这种情况会持续多少年呢?谁都不能确定。
时代周报:有人认为,部分民营企业发展依靠的是大量的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和低劳动力成本,而这些条件目前都不存在了,因此2016年民营企业将大量倒闭,你怎么看?
张维炯:我不认为2016年民营企业会大量倒闭。一些企业会倒闭,这在竞争性市场是很正常的。看一下美国、欧洲,那些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它每年都有企业倒闭;像日本这样的国家,它也有企业倒闭。
福利制度比较好的国家,比如法国,它也有企业倒闭,只是倒闭的数量少一点;而美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彻底,所以它每年倒闭的企业就比较多。
我们国内现在面临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因为我们过去几年市场方向没有把握住;还有一个问题是部分企业本身没做好,所以一部分企业倒闭实际上是很正常的。
现在的劳动力成本确实是提高了,尤其在上海、深圳、北京这样的城市,劳动力成本增加了很多。但同时,我们的企业有没有改进流程呢?譬如在整个经营流程中,有没有用新技术、新的流水线来使成本降下来了?能不能把一部分生产转到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相对比较低的地方—比如柬埔寨、越南、泰国?这就是一个长期规划的问题了。
民营企业确实是遇到挑战了。产能过剩、经济结构调整、互联网经济和整个国际大局势的变化,有些企业现在肯定比较困难的。一部分企业会倒闭,但不是大量倒闭,而且留下来的企业会做得更好。
美国也一样,转型时期会有大企业倒闭。像柯达、摩托罗拉这样的企业,说倒闭马上就倒闭了—包括美国的通用汽车,前两年如果没有中国市场,早就倒闭了。
企业就是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战略,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开拓。——市场的变化对那些能力不强、处在落后位置的那些企业家不是好消息,因为他们做不下去了;但是对那些在市场上不断奋斗、开拓的企业就是好消息了,正因为有这样的变化,他们找到了机会。
时代周报:江浙沪和广东的民营企业一直被拿来比较,你怎么看这三地创业氛围的不同?
张维炯:从全国看来,现在深圳乃至整个广东的民营企业是最活跃的。
如果说十年以前,浙江的民企还走得比较前卫的话,那么这两年应该说是深圳的民营企业最活跃。
浙江的民营企业起步比较早,基本都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浙江的民营企业抓住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及市场需求猛增的大好时期。但大部分浙江的民营企业是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和粗放模式来实现的。现在劳动力成本一提高,他们就碰到困难了。
深圳不一样,深圳的创业者大多数都是知识、科技型的,而且深圳和香港接壤,市场信息非常及时。从整体文化水准、市场意识、将来的走向来看,可能还是深圳的现代企业家会做得更好。
时代周报:商学院现在如何去引导相对传统的企业家转型?
张维炯:商学院有两个作用,一是传授知识,一是作为企业家相互交流的平台。
商学院的老师是一群很勤奋的人,他们密切关注国内外新的商业发展趋势,概况总结,然后再把这些知识和企业家分享。
同时,商学院是一个平台,能够聚集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企业家,放在一个平台上,大家分享、讨论、争论,也可以辩论。通过这些思想的碰撞和相互的讨论,能够互相学习各个不同领域想法当中的真谛,然后用到自己的企业中去。另外企业家通过相互交流,能够使得企业家把某一个领域里边的市场战略、定位的方向、企业发展的方向等方面,看得更清楚,在今后的决策当中,能够少犯错误,把企业做得更好。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话,商学院就是一个平台。
在如何转型的问题上,商学院给企业家的帮助是多方面的。
很多企业家碰到困难了,要转型,他们自己内部转型,有的时候没有方向,有的时候没有人讨论,有的时候他在自己的行业里边他的接触面比较窄,他可能就希望听到其他行业的人讲的一些经验。
所以,在目前经济下滑的形势下,除了那些企业碰到了严重困难、已经没有时间来学习的人以外,大多数的企业家目前对管理教育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毕竟通过学习,他们对整个市场的发展趋势看得清楚了,对其他企业的经营情况也了解更多了,对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的竞争的环境和发展趋势也看得清楚了。
时代周报:当前政商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就你看,种种变化对民营企业家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张维炯:政商环境变化是很正常的,但说不上是好事坏事。比如,天气马上转暖了是好事还是坏事?这只是自然规律。
政商环境变化,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在美国、欧洲也会碰到这个问题。比如,比利时遭遇恐怖分子袭击,整个比利时的政商情况就变化很多;美国进行总统大选,换一个总统,政商情况也变化很多。同样地,我们这里的情况也会变化。这样的变化就要求我们企业家弄清楚:我们的企业一定是在一个社会大环境下面生存的。
我们的企业家往往会考虑企业内部的发展—但大环境的趋势也非常重要。在适应大趋势的情况下,企业该如何做,这对每一个企业家都是挑战。
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说天气突然从夏天转到冬天,你还是像夏天一样穿衣服,那就要冻死。但是如果你及时多穿衣服,就没有问题了;反过来,从冬天到夏天,如果不脱棉袄,人也会得病的。企业家面对大环境的情况是一模一样的。
企业家需要有非常务实的想法,把政商环境当作一个需要长期去关注和适应的情况。
现在很多企业家埋怨比较多,埋怨政府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但真正的企业家不是埋怨,而是把形势分析清楚,然后想清楚“我该怎么做”。因为光埋怨没有用,政府也有政府的考虑,企业家必须有企业家的考虑。
政府当然希望企业好,因为企业做得好,政府的税收就多,整个国家的实力也会增强。但是企业家如果不朝着宏观形势的趋势去做的话,那么政府当然会调控了,所以政府和企业之间应该要多沟通,不要埋怨。
前不久扎克伯格到中国来,这是一件好事。一个美国年轻的著名企业家,懂中文,比较了解中国,和中国的领导人有一些交流、有一些沟通。其他的企业家像苹果公司的老总、微软公司老总,他们不会说中文,所以扎克伯格是一个很特殊情况。
我希望有更多这样的企业家,能够持积极的态度与政府沟通,一起把经济搞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