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快餐中国寻找新跑道:特许加盟成趋势
导读:继3月中旬传出要出售部分股权后,百胜的分拆计划再有新动向。19日,有消息称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支持的财团表达了要收购百胜中国业务100%股权的意向。
继3月中旬传出要出售部分股权后,百胜的分拆计划再有新动向。19日,有消息称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支持的财团表达了要收购百胜中国业务100%股权的意向。
消息一出,震动了整个餐饮圈,连同此前麦当劳的引进战略投资者计划,两大资产标的已经成为投资界最炙手可热的新目标。“PE都很喜欢这些标的,因为中国大陆很少有这样的餐饮资产出售,运营好而且规模很大,但最终决定权还是在百胜那边,看究竟是分拆上市还是出售。”20日,一位香港投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中投顾问酒店餐饮行业研究员严明航认为,洋快餐在中国市场的策略都作出重大调整,主要是因为中国快餐市场发生变化。“近几年,由于中式快餐的崛起,洋快餐在中国市场的增速放缓,中国市场业绩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整个集团的业绩。”严明航说。
去年,百胜全球销售收入131.05亿美元,同比下滑1%;而麦当劳2015年的销售额为254.13亿美元,同比减少7%,纯利润为45.293亿美元,下滑5%。
而对于出售传闻,美国百胜餐饮回复本报记者称,公司“将在适当的时间提供更新信息,暂不会就传言或猜测置评”。
各路资本抢夺
去年10月20日,百胜餐饮集团(NYSE:YUM)宣布分拆中国业务,百胜中国将成为百胜集团在中国大陆的特许加盟商,并计划在香港上市,分拆计划预计在2016年底前完成。
但在今年3月中旬,百胜突然被爆出正在考虑向包括KKR、Baring Private Equity Asia和几家中国基金出售股权,拟出售的股份比例为19.9%。不到一个月后,百胜出售股权的消息再次升温,而此次传闻要出售的股权更可能高达100%。
据外媒引述知情人士称,中投公司支持的财团正寻求全资收购百胜中国业务,其估值可能为70亿-80亿美元。此外,淡马锡和Primavera Capital也在竞购相关股份,KKR、Baring等机构也正进行尽职调查。
上述香港投行人士告诉记者,百胜最终是选择分拆上市还是分拆出售还是未知之数,但因为出售会涉及大额税务,所以估计百胜也不太想往这个方向走。
无独有偶,不久前披露要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等市场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麦当劳,也被爆出已经引来了包括贝恩资本、安博凯、TPG资本以及华润集团的竞购。
在过去几年,华润集团先后收购了太平洋(6.710, -0.08, -1.18%)咖啡(Pacific Coffee)以及英国大型连锁超市Tesco。今年,华润提出要在资本运作方面,让价值管理、投资管理、产业基金三大战略相互支持,积极获取海外优质资源或资产。目前,麦当劳对竞购传闻不做回应。
严明航认为,分拆方式可以使百胜中国与集团总部独立运作,中国市场的波动不会反映在集团总部的业绩上,市值也相对能维持稳定,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能力会有所减弱。
“相较之下,麦当劳选择引入合作伙伴也能够实现轻资产运营,并实现进一步扩张,但门店业绩仍能在总部财务上有所反映。”严明航说。而上述香港投行人士认为,由于餐饮行业现金流充裕,因此就算是投资基金接盘也不一定急于上市套现,“每年收取现金回报也是业内普遍的做法”。
加速发展特许经营
据记者了解,中国市场已成为百胜集团第一大市场,占据了整个集团过半收入,而麦当劳则将中国列入高成长市场之列。
目前,百胜集团在中国大陆拥有约5000家肯德基餐厅、1500家必胜客、300家必胜宅急送、15家东方既白和250余家小肥羊餐厅,其中超过90%均是直营。而截至去年底,麦当劳在中国拥有约2200家餐厅,其中约35%是特许经营。
不管是分拆、出售还是引入战略投资人,两大洋快餐巨头都把未来发展方向指向了特许经营。此前,麦当劳在3月31的声明中再次强调95%是该公司特许经营的长期目标。
为此,从去年开始,麦当劳对全球各市场的所有权结构进行评估,目的是减少直营餐厅的数量,让更多餐厅由当地的被特许人持有和管理。目前,除了中国市场以外,麦当劳也宣布在台湾地区和日本市场引进战略投资者。
根据百胜此前的分拆计划,百胜集团最终将成为一家特许经营商,其门店网络中的特许加盟店占比计划在2017年底前达到至少95%。
严明航指出,当前中国快餐市场容量接近3万亿元,但洋快餐在中国市场受到多重挑战。“一是中国宏观经济不景气,快餐市场需求受到抑制;其次是餐饮O2O助力中式快餐崛起,不断挤占洋快餐的市场份额;三是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洋快餐的健康营养性遭受考验;四是门店租金和用人成本上涨,企业盈利承压。”
相关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快餐企业的门店数、餐位数、营业面积较2014年分别增长7.1%、10%及7.5%,营业额平均增长11%,但盈利能力只增长2%。
“但目前市场竞争格局变动主要体现在中式快餐与洋快餐之间。”严明航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洋快餐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但短时间内竞争格局不会有太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