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看点 > 正文

万亿市场诱惑:创业者瞄准不良资产处置

来源:一财网 发布时间: 2016-03-21 15:16:22 编辑:诚富

导读:在董冬冬看来,不良资产正处于爆发时期,这不仅仅是指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也包括民间的不良资产。

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的不良资产规模可能会进一步增大,有望催生万亿级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这也成为了不少企业眼里的“蓝海”。

中国不良资产数据服务商——搜赖网联合创始人尹星近日在“不良资产+互联网”沙龙上提出,未来10年将会出现10家以上百亿级从事不良资产业务的民营上市公司。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公开将会大大促进处置效率以及人均处置量的提升。

上海为安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董冬冬就是看准这一市场的创业者,他刚刚创立的为安公司就希望快速切入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为客户提供处置端的解决方案。据他称,他的团队已经在线下完成了10起左右的不良资产处置案。

在董冬冬看来,不良资产正处于爆发时期,这不仅仅是指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也包括民间的不良资产。他在上述沙龙现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2015年递交到法院的不良资产诉讼金额的年增长率高达24%左右,因此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也会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种市场的快速增长正是资金流入的动力。

“不管是民间的还是银行的不良资产都增长得很快。分行业来说,房地产领域的不良资产比较糟糕,尤其在二三线城市,还有实体企业的应收账款以及钢铁贸易领域,还有P2P都是重灾区。”董冬冬说。

此前银监会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商业银行业全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升至1.27万亿元,同比激增51.2%。

这只是一个缩影。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现实中的不良资产规模远大于官方公布的数据。

规模之余,另一个催生商机的动因是,不良资产处置的成功率远低于胜诉率。

董冬冬告诉本报记者,在由原告启动的法院诉讼案例中,胜诉率约为86%,但是案件打赢后,财务上是否能拿回来却很不确定。根据他的估算,打完官司可以拿回来钱的成功执行率可能只有30%。

从不良资产的爆发趋势来看,包括三方面:资金端、资产端和处置端。而最难解决的就是“最后一公里”的处置端。
“我们的团队不一定能保证100%的处置成功率,对投资者来说更像是一个打包的概念,比如10个官司为一个总包,我们打赢5个就能保证盈利。”对于企业的运营模式,董冬冬举例称,“比如现在有一个企业有2000万的应收账款,当我们发现债务人有偿付能力,但需要通过诉讼方式追回债务,企业需要交纳10%的交易费用;当企业不确信我们能在一定时间内追回债款时,我们的平台请专家评估后,就可以将不良债权收购下来,比如花400万。还有一种情况是我帮你处置,但按照风险收费,也就是大家众筹买下不良资产,一起处置。”当然,他也清楚,不良资产投资作为一种个性化极强的投资,难度不可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