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看点 > 正文

PPP模式备受推崇 “水十条”细则或年内出台

来源:中国经营报(北京) 发布时间: 2016-01-30 09:37:06 编辑:诚富

导读:“十三五”开局之年,备受关注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水十条”)细则有望在年内落地。

“十三五”开局之年,备受关注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水十条”)细则有望在年内落地。

1月11日,2016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会议上指出,2016年是确定“十三五”环境保护顶层设计的一年,环保工作任务艰巨。要求深化水污染防治,出台“水十条”实施情况评估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开展流域综合管理试点等工作。

《中国经营报》记者最新了解到的信息显示,目前包括山东、安徽等省份在内,已经有近30个省(区、市)公布了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今年随着“水十条”细则的出台落地,万亿治水盛宴亦将开启。

重拳治水

“取缔‘十小’企业、整治‘十大’行业、采用‘红黄牌’制度管理超标企业”,2015年,在“大气十条”落地一年之后,“水十条”重磅出台,铁腕治污也将进入“新常态”。

一直以来,我国水资源保障能力脆弱,水污染隐患难除。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排放负荷大,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294.6万吨,氨氮排放总量为238.5万吨,远超环境容量。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中,仍有近十分之一(9.2%)丧失水体使用功能(劣于Ⅴ类),24.6%的重点湖泊(水库)呈富营养状态;不少流经城镇的河流沟渠黑臭,饮用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全国4778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较差的监测点比例为43.9%,极差的比例为15.7%。全国9个重要海湾中,6个水质为差或极差。

“水污染治理显然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境地,”湖北一名地方环保官员对记者表示,“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在治理水资源等环境污染问题时,经常会在经济发展与治污方面难以权衡,导致水污染问题迟迟难以根治。”

而“水十条”的出台,以往那些污染的源头行业、企业将成为重拳出击的对象。2016年底前,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要求,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油、电镀、农药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十小”企业生产项目会被全部取缔。另外,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十大行业也将被专项治理。

自2016年起,环保部将定期公布环保“黄牌”“红牌”企业名单,对超标和超总量的企业予以“黄牌”警示,一律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对整治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予以“红牌”处罚,一律停业、关闭。

据了解,随着“水十条”细则的出台落地,问责制也将进一步细化落实。环保部将和各省市签订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地方若治理不力将面临强力问责。

记者获悉,“水十条”铁腕治水,很可能会对地方实行“一岗双责”。届时各省(区市)政府会签订目标责任书,如若未能通过年度考核的,相关部门有关负责人则会被约谈,提出整改意见,予以督促,与之相关的地区和企业建设项目环评会被实施限批。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有效应对水环境污染事件的,以及干预、伪造数据和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不好好干,麻烦就大了,”国研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表示,“水十条”明确提出,如部门或地方政府没有很好地完成分解任务,将被监察等部门约谈,也显示了其权威性。

据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巡视员陈永清介绍,环保部还在牵头编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多项规划,2016年内还将完成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的起草工作,并全面吸纳“水十条”有关内容。

万亿盛宴将启

随着“水十条”细则的逐步落地,由此带动的万亿环保盛宴也备受市场期待。

按照国务院在2015年4月16日对外发布的“水十条”,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要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

环保部对“水十条”的官方解读认为,“水十条”通过加大治污投资力度,大幅提升污染治理科技、环保装备研制和产业化水平等措施,将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1.9万亿元,其中直接购买环保产业产品和服务约1.4万亿元,使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业内人士据此估算,“十三五”期间,完成“水十条”目标至少需要投入资金4万亿~5万亿元。

“大气污染因为雾霾问题而备受关注,而水污染问题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博天环境一名市场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水污染治理往往涉及土壤净化、固废处理等问题,难度大,投入也大,“经济新常态下,大家(环保行业)都指望在‘水十条’的带动下迎来新一轮增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表示,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入力度。据其透露,从2014年开始,我国已累计投资9000多亿元,用于开展国土生态整治、大气污染防治和清洁水工程。

根据环保部的分析,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水十条”的实施预计可拉动GDP增长约5.7万亿元,其中直接贡献占13%,间接贡献占87%;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1.9万亿元。

E20环境平台解读认为,“水十条”涉及工业水污染处理、城镇水污染治理、环境监管等多方面,到2020年,完成相应目标需投入资金4万亿~5万亿元,其中各级地方政府需投入约1.5万亿元。

PPP项目或受益

面对万亿级的投资需求,政府不再单打独斗,决定全面引进社会资本。

根据财政部和环保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在水污染防治领域将大力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逐步将水污染防治领域全面向社会资本开放。其中,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等为PPP推进的重点领域。

据陈永清介绍,环保部将联合财政部,采取PPP模式打包实施一批“水十条”重大项目。不过由于目前社会资本还没有大规模进入水污染防治领域,各级地方政府还要进一步拓展资金渠道。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财政部将以股权的形式投资PPP基金,规模为1500亿元,各地方政府则相应地成立了百亿级的基金,用以支持PPP项目的发展。

2015年9月29日,财政部公布第二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示范项目,涉及206个项目,总投资金额达6589 亿元。其中,水务方面的项目投资占比为14%。

E20环境平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的超亿元PPP项目在水务、固废、大气三大领域都有分布,而且有多个水务、固废综合项目,水务相关的项目有136个,固废相关的有6个,大气相关的有2个,水务相关的超亿元PPP项目占据了总数约95%的份额。据记者统计,仅北控水务、碧水源、东方园林、首创集团、云南水务这5家公司就占据了约88%的份额。

“PPP项目并非稳赚不赔的买卖,”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担忧,在该人士看来,尽管有政府的参与,但项目能否顺利推进仍存在诸多变数,由于当下市场环境存在缺乏契约精神、公开透明的市场化监管,以及政企权职不清等问题,如何才能让政府和社会资本实现互动双赢,这对政企双方而言,都会是一个不小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