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看点 > 正文

双向投资新时代:中国或成净对外投资国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发布时间: 2016-01-21 09:24:37 编辑:诚富

导读: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认为,中国极有可能在今年实现反超,成为净对外投资国,实现从贸易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转变。刘学智预计,因为今年外资增速可能会有波动,但规模预计与去年持平,而对外投资将会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届时对外投资规模将在某个节点超越吸收外资。

中国或在今年转身成为净对外投资国。

1月20日,商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813.5亿元人民币(折1262.7亿美元),同比增长6.4%(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下同);同期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地区的6532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对外投资7350.8亿元人民币(折1180.2亿美元),同比增长14.7%。

这意味着,中国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规模之差大大缩减到82.5亿美元,而在上年两者之差还停留在166.7亿美元,而更早的在有对外投统计记录的2003年两者曾相距506.55亿美元。

“二者会越来越接近,在今年实现反超的可能性很大。”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因为预计今年吸收外资增速会进一步放缓至个位数,而对外投资仍然会保持两位数左右的速度。

12月引资年内首次负增长

尽管在2015年,中国吸收外资规模创下了新高,增速也较上年的1.7%有所回升。但从单月情况来看,自去年8月出现过22%的峰值后,吸收外资增速从9月的7.1%开始一路四连降。

到12月当月,商务部数据显示,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027家,同比增长17.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70.2亿元人民币(折122.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5.8%;规模较上年同期(818.7亿元)减少了48.5亿元。

-5.8%的增速,这在2015年还是首次出现,因为尽管各月增速有波动,但此前都维持在正增长区间。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初步判断应该有两个因素:一是技术性的因素,上一年度的基数比较高;二是企业对人民币汇率和其他国家汇率的变化以及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一种反应,也就是说可能有市场其他因素的影响。”

中银国际点评称,吸收外资的负增长显示在人民币贬值大背景下,经济下行引发外资投资意愿减退。

刘学智则认为,吸收外资增速下降,是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一方面,受国际因素影响全球吸收外资也在放缓,此外美联储加息影响,导致外商来华投资转移;另一方面,从国内因素来说,中国去产能加快,以往外资主要进入的制造业领域吸引力正在下降。

据商务部不完全统计,2013年以来,我国产能和订单向外转移影响外贸出口金额达950亿美元,而与此同时越南等发展中国家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加快。背后的原因就在于,自2009年以来劳动力成本年均增幅超过10%,是缅甸、孟加拉等周边国家的3-5倍,接近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土地、能源等要素优势在减弱,这相应提高了外资企业生产成本,尤其是对于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制造业来说,外资吸引力逐步弱化。

“上一轮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目的,而且对成本非常敏感、对优惠政策非常敏感的那一轮外资,的确出现了相对密集的外资撤资过程,目前看来这个过程已经进入尾声。”商务部研究副院长邢厚媛说,相反那些大规模的服务业外资,高端的外资正在进入。

这突出反映在了吸引外资的结构上。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外资70%是投在高科技和服务业,而制造业只有30%的比重。

据悉,在日前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期间,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唐文弘表示,现在正在进行密集调研,针对新时期的招商引资到底应该怎么能做得更好,投资服务水平应该如何提高,新时期外商投资权益保护到底如何做。

今年或成净对外投资国

实际上,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时预计在2015年中国就会成为净对外投资国,但目前仍然还是相距近80亿美元的规模。

“应该是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尤其是下半年人民币贬值,从而导致2015年未能如期成为净对外投资国。”张建平说,因为人民币贬值的话,企业对外投资意愿就相对减弱。

按照一般经验,张建平说,像英国在人均GDP达到四五千美元时,就应该成为净对外投资国,而中国目前人均GDP接近八千美元,距离这一目标还是有一定差距,“这主要是中国对外投资起步晚,而且设置了企业‘走出去’的审批制度”。

不过,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认为,中国极有可能在今年实现反超,成为净对外投资国,实现从贸易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转变。刘学智预计,因为今年外资增速可能会有波动,但规模预计与去年持平,而对外投资将会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届时对外投资规模将在某个节点超越吸收外资。

“这是个必然趋势”,张建平说,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这意味着,中国或即将结束过去20多年来作为全球主要投资目的国的角色,变身为全球投资的重要来源国。

其中,最大的带动力是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国际产能合作。2015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其中,装备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就已达到了70.4亿美元,同比增长154.2%。

张建平表示,成为净对外投资国不仅是企业经营国际化的表现,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攀升;同时也能带动中国国内产能走出去,带动国内市场需求。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企业正在推进的合作区共计75个,其中一半以上是与产能合作密切相关的加工制造类园区,建区企业累计投资70.5亿美元,带动了纺织、服装、轻工、家电等优势传统行业部分产能向境外转移。

但中国资本“走出去”存量依旧较低。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累计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4万亿元人民币(折8630.4亿美元),占GDP比重仅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