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看点 > 正文

中国“第一粮仓”变身“绿色厨房”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 2016-01-16 10:51:56 编辑:诚富

导读:粮食总产连续5年夺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全国第一,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千元,全国首个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全面推开……“十二五”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精彩纷呈。

粮食总产连续5年超千亿斤

数九寒天,东北室外气温已零下20多摄氏度,但种粮大户张志义的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52岁的张志义是黑龙江省庆安县新胜乡新胜村农民,去年种了40公顷水稻,“1公顷地得了8吨稻子,又是一个丰收年”。

在黑龙江省,类似张志义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有17万多,他们的连年丰收成为这个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基石。

黑龙江省农委主任王忠林介绍,2011年黑龙江粮食总产超过河南,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唯一的粮食产量和商品量双第一省份。2015年,该省粮食总产达到1264亿斤,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粮食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增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稳产。”黑龙江省农科院总农经师矫江说,全省粮食产量已连续5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这是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更大保障。

产量稳得益于产能强。“十二五”期间,黑龙江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增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居全国首位,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全国领先。可全面提高农田抗灾能力的松嫩黑“三江”治理工程正紧张施工,稳产能力逐步增强。

最大“粮仓”变身中国“绿都”

1月上旬,海伦市的400多万亩耕地已被白雪覆盖,海伦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王志华仍早早来到海北镇,验收有机肥施用。“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吃"惯了化肥、农药的黑土地换换口味,多尝尝有机肥。”王志华说,这片土地健康了,生产的农产品才更安全。

海伦是黑龙江提高土地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的缩影。黑龙江在绥化、齐齐哈尔等地开展了覆盖2000多万亩耕地的化肥、农药减量施用试点。去年全省农业生产共减肥10万吨,减化学农药2000吨。

远离农药、化肥是为了披上更多“绿装”。目前黑龙江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7300万亩,其中国家级基地面积600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一半,黑龙江已成为全国绿色食品第一生产大省。借助于系列展会和遍布全国的绿色食品旗舰店,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已远销海内外,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最近几年,绿色大米的品牌越来越响,1斤要比普通大米多卖四五元钱。”五常市宗元农业机械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关键说,绿色种植实惠多。

改革释放农业发展活力

虽然种的地多,但张志义并未感觉多累。“附近有专业的机耕车队,从种到收都用机械,卖粮时也是粮食经纪人开车来收购,坐在家里数钱就行了。”张志义觉得,社会化服务越来越丰富,种地也越来越轻松。

困扰新型经营主体的贷款难题也在破解。最近几年,黑龙江探索出土地预期收益、机动地抵押、产业链贷款及信用贷款等多种涉农贷款模式。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受益者。

2014年,银行给仁发合作社授信1亿元。2015年,仁发合作社牵头,300多家合作社参与组建的黑龙江龙联合作社联合社,又被银行授信30亿元。“没有这些钱,我敢建烘干塔?敢做马铃薯种薯繁育?”理事长李凤玉直言,这都要感谢农村金融改革。

2013年,黑龙江全面启动了我国首个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农业经营体系、农村产权制度、农村金融保险、农业支持保护、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等五大领域改革已在黑土地开花结果,现代农业生产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