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连批两个海洋核动力平台项目
导读:基于“海上油气田开采、海岛开发等领域”的需要,国家发改委最近批复了两家央企关于海洋核动力平台项目的申报。
核电巨头中广核在12日发布消息称,国家发改委近日复函同意其申报的ACPR50S海洋核动力平台纳入能源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标志着中广核的海上小型核反应堆(下称“小型堆”)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消息称,中广核正在开展ACPR50S小型堆示范项目的初步设计工作,预计2017年启动示范项目建设,2020年建成发电。
而在几天前,中船重工公布的一则消息显示,该公司申报的国家能源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海洋核动力平台示范工程项目已经得到国家发改委的同意。这为实现中国海洋核动力平台“零”的突破奠定基础。
海洋强国战略
海洋核动力平台是海上移动式小型核电站,是小型核反应堆与船舶工程的有机结合,可为海洋石油开采和偏远岛屿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给,也可用于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领域。
官方资料显示,海洋核动力平台属国内首创,平台技术可填补中国在民用核动力船舶领域的技术空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中国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全球能源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国家发改委在复函中要求“中广核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ACPR50S 研发设计和关键设备研制进程,开展实验堆建设,并结合用户需求深化工程技术方案,在条件成熟时启动示范项目建设,满足海洋核动力平台批量化发展需求,争取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4年,中国国家能源海洋核动力平台技术研发中心在中船重工七一九所挂牌成立。这是中国首个国家级海洋核动力平台技术研发机构。该研发中心是国家能源局批复的第5批9个研发中心之一,由中船重工七一九研究所发起,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等单位共同组建。
目前,七一九所已完成了海洋核动力平台的两种技术方案。一种为浮动式核电站,即将核电站布置于浮动式平台上;另一种为可潜式核电站,除满足浮动式核电站性能要求外,还可满足在恶劣海况下,平台下潜至水下工作的需求。
根据《中国能源报》报道,在2015年5月的第三届能源论坛上,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多用途模块化小堆总设计师宋丹戎透露,用于海上石油开采方案的浮动式核电站ACP100S已完成总体方案设计,其设计、试验、关键设备研制等环节均已贯通,可很快具备工程应用条件。。
ACP100S是有中核集团研制的。 ACP100S于2010年启动研发,开始需求调研并完成顶层设计;2011年联合中海油完成渤海湾油田核能发电预可行性初步研究;2012年开展总体方案优化论证,开展关键技术研究;2013年形成总体方案,完成了稠油热采论证及关键技术攻关。
海洋核动力平台的优势
“ACP100S充分兼顾安全性与经济性,根据与用户的交流,其发电成本与现有海上油气开采能源供应方式相比有较大的经济优势。”宋丹戎表示。
在具体进度安排上,宋丹戎表示,ACP100S计划2016年完成工程初步设计,工程开工;2017年,完成工程主系统施工设计,船体下水;2018年,完成电站主设备安装;2019年,电站建造调试完成,并投入运行。
国家核安全局安全中心此前针对多用途小型堆的评价函明确表示,其设计方案能满足中国现行核安全法规及导则的要求;设计中充分应用纵深防御原则和可靠性设计原则,采用多重安全屏障和专项安全措施,使堆芯损坏率和早期放射性物质大量释放频率远低于相关安全规定,其安全水平达到三代核能系统指标要求;具备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能够满足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十二五”期间新建核电厂安全要求》。
就海上应用这个特点,宋丹戎介绍说,ACP100S结构紧凑、重量集中、重心低、抗倾斜,摇摆能力和抗冲能力强,反应堆相关的主设备均开展过抗冲击试验。设计时,充分考虑海上台风、海冰、雪载荷等对核动力装置的影响。反过来,反应堆也满足国标对放射性排放的要求。
公开资料显示,从上世纪50年代起,美国、苏联、日本、德国等国家就利用其成熟的核动力舰船技术,开展民用核动力船舶的研究,分别建造了多艘核动力商船和核动力破冰船。
现在,中国也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所有表现。比如,2014年3月17日,中核集团公布的一则名为“中核集团积极推动破冰船项目研发”的消息称,随着海洋战略的实施,极地考察工作越来越重要,而破冰船作为极地考察不可缺少的工具,急需发展。中核集团将全力以赴推动破冰船研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