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新三板“过客”现象
导读:近日,恒大文化一纸终止挂牌公告引起了不少新三板市场人士的关注,而这家挂牌刚满一年即主动摘牌的公司,还只是新三板“匆匆过客”的样本之一。
近日,恒大文化一纸终止挂牌公告引起了不少新三板市场人士的关注,而这家挂牌刚满一年即主动摘牌的公司,还只是新三板“匆匆过客”的样本之一。据统计,今年以来,新三板在挂牌企业家数已近翻番的同时,主动摘牌的案例数也突增至40余家,与之相比,去年及前年的年均摘牌企业总数只有15家左右。
细究“主动撤离”的动因,融资未果、重组遇阻、谋划上市、监管趋严等多方面的变数,都可能促使挂牌企业心生退意。不过,这一进一出之间,其实正体现了新三板双向选择的市场机能。
“过客”轨迹
回溯公告,恒大文化10月26日宣布拟申请在新三板终止挂牌,至12月7日正式摘牌,距其挂牌新三板刚好一年零三天。对于主动摘牌原因,恒大文化称,系配合公司的经营发展需要。而记者梳理发现,其实,恒大文化挂牌新三板后的运行轨迹并不顺畅。
去年12月9日,正式挂牌刚满五天的恒大文化发布股票发行方案,拟募资不超过15亿元用于拓展公司业务、补充流动资金。但仅过了一个多月,在1月21日的董事会公告中,恒大文化即宣布终止定增,称“由于市场环境变化,终止本次股票发行”。
此后,恒大文化又曾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今年1月14日,恒大文化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公司股票自1月15日起暂停转让。但在公司于1月21日召开的第一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上,却又决定终止该次重组。对此,恒大文化给出的说法是,这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和公司发展战略之后做出的决策。
融资、重组最终皆不了了之。自此之后,恒大文化在新三板便鲜有动作。不过,恒大文化在文化行业内的良好发展还是有目共睹。近几年,公司营业收入呈增长趋势,今年上半年还实现扭亏为盈。当资本运作与业务发展脱节,选择主动撤出,似乎也就情有可原。有相关人士称,A股市场或许会是恒大文化的新目标。
就在恒大文化正式摘牌前两天,新三板创新层也首现主动摘牌公司。
12月2日晚,世纪空间发布公告,12月5日在新三板终止挂牌。回溯历程,世纪空间是今年1月6日挂牌,截至摘牌日,挂牌时间仅为11个月。该公司主营业务为遥感卫星运行和数据获取服务、遥感和空间信息综合应用服务及系统集成服务等;财务数据显示,世纪空间近几年业绩稳定,2014、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94亿、1.68亿元,净利润5481万、5849万元。业内人士表示,世纪空间此次摘牌或与其筹备IPO相关。不过,世纪空间公开宣布的“撤退”原因也是“配合公司经营发展需要”,显得含糊其词。
再向前溯,网营科技、船牌日化、沃福枸杞、早康枸杞、健耕医药……最近,已有越来越多挂牌时间不长、质地尚可的企业匆匆结束了新三板市场之旅,同时也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实质性的理由。
对此,某家正在谋划摘牌的新三板公司的董事长透露:“当初挂牌无非是想借助新三板 鱼跃龙门 ,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从而取得长足发展。然而,在企业付出了相应的挂牌成本之后,融资难题却依旧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除了融资未果,成本的增加也是挂牌企业考量的要素之一。“挂牌之后,企业的一举一动全部阳光化,从基本制度、业务运作模式到员工管理等各方面,都要实现从不规范到规范化的调整。转变初期,除了税收等显性成本的增加,企业的运行效率和收益也可能也会出现阶段性的降低,这是无法直接用数据来衡量的隐性成本。”该董事长继续解释道。
换个“姿势”IPO
据统计,在刚刚过去的11月份,新三板共有14家公司摘牌,单月摘牌数创出新高。这些公司平均挂牌时间一年,最短的才六个月。
与此同时,今年也是新三板企业挂牌的“大年”。截至12月15日,挂牌公司总数已达9948家,年底突破万家毫无悬念,与2015年底5127家挂牌企业数相比,几乎翻了一番。而随着新三板的快速扩容,市场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同样截至12月15日,今年共有51家企业从三板摘牌,相比2014年、2015年全年的16家、13家,增幅显著。且在今年摘牌的企业中,仅有5家企业是由于未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披露年报或者半年报被强制摘牌,其余46家均为主动摘牌。
“最近摘牌的企业大多是去年年底或者今年挂牌的,他们没有赶上第一波的新三板政策红利,转板 绿色通道 等曾经憧憬的美好前景也迟迟难以实现,同时还碰上了新三板市场行情的一路下行,一些企业心生退意并另寻他途,也就不足为奇。”新三板某投资机构负责人分析道。
一般而言,挂牌企业主动申请摘牌无非是谋划IPO或将被上市公司收购。那么,为何最近摘牌的一些公司对摘牌理由却含糊其词呢?
“尽管很多企业摘牌时未说明确切理由,但 转板 的初衷其实并未改变,只不过是换个姿势IPO罢了。如果仍旧留在新三板,企业IPO过程中投资者的介入、主营业务的整合就会受到颇多关注,一举一动都要对外公告。摘牌之后,公司的资本运作和财务数据都可暂时不必对外公开,这对IPO的实际操作而言,可以省去不少麻烦。”某家已经摘牌、并在挂牌期间发布过上市辅导公告的原新三板公司董秘告诉记者。
“原来很多新三板拟IPO企业尚怀观望,在准备IPO的同时,如果新三板这边的政策偏松就留下,趋严就离开。而现在,一些企业已感受到了监管力度的加强,选择主动摘牌者也就多了起来。”该董秘称。
不过,双向选择,有进有退,本就是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机能所在,与新三板规模扩容相伴而生的“过客”现象,其实也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