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破冰新三板做市垄断 私募或不买账
导读: 在分层未达预期的情况下,为激活新三板流动性,监管层正加速引入私募机构来打破做市垄断,不过,私募机构参与热情并不如预期
在分层未达预期的情况下,为激活新三板流动性,监管层正加速引入私募机构来打破做市垄断,不过,私募机构参与热情并不如预期。
据悉,私募机构参与做市业务试点申报已经结束,有20多家申报,基本确定首批入围10家,具体名单最快于年底前公布。
监管层引私募机构参与做市试点已酝酿半年之久。今年5月底,证监会明确将开展私募机构参与新三板做市业务试点,并由全国股转系统具体办理相关的备案管理工作。9月14日,《私募机构全国股转系统做市业务试点专业评审方案》公布,按照稳起步、择优确定试点机构的原则,全国股转公司通过专业评审的方式,遴选出不超过10家私募机构进行做市业务试点。
值得关注的是,按照评审方案申报的私募需要满足七项条件,包括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财务状况稳健;持续经营3年以上,且近三年年均资产管理规模不低于20亿元;申请机构及人员最近三年内未受过证监会行政处罚等七项硬性条件,以及一项兜底条款。按照既定程序安排,私募机构申报期结束,将由来自证监会相关部门、基金业协会、中国结算公司、以及全国股转系统内设部门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专业评审最终公布名单。
近期,新三板一直不温不火,自去年7月份以来呈现单边下跌态势,被寄予厚望的分层制度并未对流动性凑效。银河证券认为,通过制度改革以推动新三板市场的活跃与成熟,是当前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的主要任务。从分层以来,暂未有配套制度的跟进,从而导致进入创新层的企业并没有享受制度红利,其规范性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制度溢价。年关将至,预计创新层的配套制度越来越近,改善市场流动性将是改革的核心。
他们称,私募新三板做市试点的推动将有利于优化新三板做市商的主体构成,但目前,私募对做市的热衷程度并不高,这有赖于从制度层面为做市商提供更为市场化的条件。
日前,银河证券新三板业务部副总经理白舟也曾对和讯网表示,在交易制度不改变的情况下,引入私募做市并没有多大意义。他表示,目前有做市牌照的券商85家,做市资金授权额度每年根本用不完,投无可投,“现在太差的企业,券商看不上,好的企业没诉求,情形非常尴尬。”
白舟进一步表示,最新消息称创新层可能会尝试集合竞价,但是这改变不了大局。“真正能改变大局的一定是连续竞价,但新三板实行连续竞价就会出现资金疯狂投资的局面,而且很多投资人会从A股抽身,这是监管层不会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