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境并购何以爆发?
导读:宽松融资环境和产业升级动力驱动下,预计将有更多中资企业“走出去”
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不断升温。机构预计,今年中国跨境并购交易金额将超过2000亿美元,相较2015年实现翻番增长。本轮中资企业参与海外并购的驱动力究竟从何而来?中资企业该如何参与全球并购和产业整合潮流,才能赢得更持久的利益?如何捕获跨境并购风口的下一个新增长点?
12月16日,在民生银行和财新传媒联合主办的中国并购合作联盟并购高峰论坛上,多位来自投行、商行和投资基金的业内人士就此表达了观点。
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并购业务执行负责人周雷认为,当前国内融资政策和环境,为中国企业出境并购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我们总结为三‘率’”周雷称。
第一是汇率。本人民币国际化,给了中国企业家具有了全球发展的动力;第二是利率。当前国内宽松的利率环境以及便利的融资手段,加上大型商业银行的助力,使得企业能够拿更多钱、用更低的成本去海外并购;第三是市盈率。“A股公司现在的市盈率动辄就四五十倍,远高于国外公司估值。”他表示,在全球经济放缓背景下,海外公司有很多低价优质标的寻求出售,给中国企业出境收购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顾问业务负责人王力行指出,中国企业出境并购更根本的驱动力来自商业层面,是企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需求。近几年,中国企业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实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他认为,“走出去”并购的多数还是国内市场的领先者。他们在国内拥有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之后,更多还是想从海外获得更多资源,包括品牌、技术、产品和市场等,实现资源协同和整合。“企业是从供给侧来改善自身的经营能力。”王力行表示。
华兴资本去年参与了TMT行业多起并购,被称为中国TMT行业红娘。在王力行看来,随着国内TMT行业企业整合完毕,可供收购的标的减少,企业自然会将目光放到海外。
在海外收购实操层面,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陈弦指出,财务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财务投资者只需关注投资标的的财务回报指标,但战略投资者必须先看买资产是为了什么目的,再决定投资方式。”陈弦指出。
“就文化产业而言,我认为对外投资最终是为了中外合作,在海外资产上嫁接中国市场的需求。因此我们很少去买一个纯国外市场的公司。”他表示。对于有中国业务的标的,陈弦称其主要有三种投资方式。其一,“如果海外标的公司在中国有子公司,做的还很好,我们将跟他们的中国子公司直接成立合资公司,不必到海外买资产。”;其二,如果标的公司在中国没有业务,那么其将从零开始,跟标的公司在中国市场成立新合资公司;其三,以购买少数股份参股海外公司,或者直接收购的方式控股海外公司,然后再通过海外公司扩张中国业务。
“我认为,应该先看投资需求再决定怎么做。直接收购的方式是很简单,但后续管理和整合的问题也需要提前考虑。”陈弦指出。
北京喜乐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潘运滨,就其近期收购美国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案例分享了三点经验。喜乐航成立于2012年,是海航集团旗下一家致力于客机互联网技术开发的科技公司,现在国内新三板上市。潘运滨称,收购美国上市公司,首先必须说服股民这项收购交易的动机和逻辑,令其理解这项收购为公司带来的利益所在;其次要充分获得标的公司管理层的信任;最后,要尽一切努力扫清美国监管机构CFIUS在交易审批层面可能出现的障碍。“要通过充分的沟通,以及请专业的律师团队来推动通过交易审查。到目前为止,美国政府还是经常不太买中国买家的帐,还需要更多的时间。”他表示。
着眼未来,民生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助理张志祥认为,当前中资企业跨境斌巩固出现了很多新变化,并购主体从原来的国企为主,逐步发展到民企。他认为,未来会有更多的私募基金(PE)主导的并购交易涌现;从并购标的来看,从原来的以矿产能源为主,到现在更加重视市场、渠道和知识产权(IP)。这体现出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变化。张志祥认为,未来随着中国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会有更多来自文化医疗等产业的企业并购和整合。
财新传媒副总裁、财新智库执行总裁高尔基表示,TMT公司已成为本轮中资出境并购的新兴力量。“因为相对于其他行业,TMT行业的产业周期跟海外公司所处的阶段差不多,从其生命力来讲,比较容易能主动融入海外市场,并做一些整合。”他认为。因此在这个领域,或将有更多独角兽式的“跨国婚姻”并购案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