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吸收合并武钢方案将公布 新公司拟称宝武钢铁集团
导读:据财新报道,国务院国资委已于8月最后一个星期通过了宝武重组方案,并于9月初上报国务院。
据财新报道,国务院国资委已于8月最后一个星期通过了宝武重组方案,并于9月初上报国务院。
合并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宝钢将扮演整合者的角色,吸收合并武钢,武钢整体并入宝钢。新成立的集团拟命名“宝武钢铁集团”,原武钢集团成为新集团的子公司,拟更名为“武钢新产业发展公司”。但上述方案尚在高层审批过程中,合并细节或新公司具体名称仍有变数。
双方均有尚未消化兼并项目
宝钢与武钢的重组是继南车与北车合并、五矿与中冶重组之后,最大规模的央企重组;这次重组,不仅将打造出中国版的世界钢铁巨头,同时也肩负钢铁去产能的行业重任。
8月30日、31日,武钢股份(600005.SH)与宝钢股份(600019.SH)相继发布半年报。
两家公司的半年报均称,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经申请,各自公司股票自2016年8月27日起继续停牌,停牌时间预计不超过一个月。而在此前于8月27日发布的公告中,宝钢股份称,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标的资产的初步意向为钢铁行业资产,资产范围尚未最终确定。而这距离两者正式对外宣布启动“联姻”已过去整整两个月的时间。
今年6月27日,因各自控股股东筹划战略重组事宜,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同时发布停牌公告。
对于这场"联姻"的目的,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6月26日在天津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时曾回应称,“武钢和宝钢重组,是基于钢铁去产能的考虑。”他进 一步分析说,两家央企合并要放在我国去产能的背景下去看待,“宝钢在湛江有一个新建的钢铁基地,武钢在防城港有一个新建的钢铁基地。”
分别位居长江中、下游的武钢和宝钢,同为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大型钢铁央企。前者是新中国首家特大型钢企,被称为"新中国钢铁长子"。而始建于1978年的宝钢,近年来已是中国钢铁业毫无争议的“领头羊”。
以产能计算,两大钢铁企业合并运营将打造成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根据《世界钢铁统计数据2016》,宝钢以2015年年产粗钢3493.8万吨位列 全球十大钢企第5名。2015年,武钢以粗钢产量2577.6万吨位列中国十大钢企第6位。两者合并后将超过河北钢铁,拥有超过6000万吨的粗钢产量, 跃居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仅次于安塞勒米塔尔(Arcelor Mittal)的9713万吨。
近年来钢铁行业处于低谷。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百家大中型会员钢企主营业务连续12个月亏损,全年累计亏损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亏 24倍。根据2015年财报,武钢股份的净利润由2014年的12.57亿元转为2015年的巨亏75.15亿元。宝钢股份全年净盈利10.1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82.51%。
8股或受益整合大潮
宝钢集团总经理陈德荣此前也曾透露,宝钢、武钢两个企业的联合重组,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钢铁去产能中如何发挥联合效应。2015年遇钢铁行业“寒冬”,宝钢粗钢产量为3611万吨,利润总额10.3亿元(2014年为94.2亿元)。2016至2018年,宝钢计划压减产能920万吨。
申万宏源认为,若宝钢和武钢进行深度整合,新的联合体无论从产量和质量上,都将是国内当之无愧的绝对龙头。
我国上一轮钢铁行业并购整合潮始于2005年,宝钢和武钢在2005-2009年间分别并购了八钢、韶钢、广钢和鄂钢、昆钢、柳钢,同一时期的并购整合还有唐钢合并邯钢和承德钒钛实现河钢钢铁主业整体上市,鞍钢并购攀钢,济钢吸并莱钢等。从上述几起并购案例来分析,上一轮钢铁行业整合的指导思想是“以大并小,区域整合”,希望大钢厂能够通过自身更加先进的生产和管理能力帮扶中小钢厂脱困。
但是目前钢铁行业的现状表明,区域整合的效果比较明显,但“以大并小”的结果却是不及预期的。在行业整体过剩和需求面临拐点的大环境下,以大并小不仅使中小落后产能难以退出,反而大钢厂还会被小钢厂拖累。2015年3月工信部发布了《钢铁产业调整政策(2015 年修订)(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到2025 年,前十家钢铁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占比超过60%,形成3-5 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集团。
申万宏源认为,此轮钢铁行业整合将以“强强联手,区域整合”为指导思想,最终有望形成3 家产能规模过亿吨,2 家产能规模过5000 万吨的超大型钢铁联合体。“强强联手”的思路将大大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压缩中小钢厂的生存空间,从而淘汰低效产能,实现规模效应。推荐以下潜在整合标的:马钢股份、河钢股份、鞍钢股份、山东钢铁、首钢股份、包钢股份、酒钢宏兴、ST韶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