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智库:境外并购中关于人的法律风险
导读:企业到境外投资并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人力资源和劳动合同方面的法律问题。如何防范风险,保证交易成功?
企业到境外投资并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人力资源和劳动合同方面的法律问题。如何防范风险,保证交易成功?
走出去智库首席专家、中伦律师事务所高级国际顾问吕立山(Robert Lewis),近日在“全球投资并购——海外员工安全和劳动争议风险管理”论坛上,以案例分析方式,解读相关法律问题。
论坛由走出去智库和长江商学院主办,全球劳动法联盟联办。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印度的专业律师,对在上述国别的投资并购中的劳动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研讨。
要点
1、企业境外并购,在人的问题上,常犯的错误之一:过度依赖中国员工,而未能雇佣相当数量的当地员工。
2、境外并购,需注意劳动法问题,包括:不正当解除合同索赔、歧视索赔等。这些索赔,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额外成本。
企业境外投资并购,会涉及有关人力资源和劳动合同方面的问题。
2015年,走出去智库做过一项调研:中国企业在8个东道国投资的劳动人力风险防范情况。
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的一些常见错误,其中值得我们重视的一点是,中国企业依靠中国员工,而未能雇佣相当数量的当地工人。
这容易导致东道主国家的居民、企业和政府对中国企业产生反感。
这是因为,当地政府之所以欢迎中国企业前去投资,是希望能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在办签证方面,东道国政府都有一些特定的要求。这也是当地社会对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设厂的一种期望。
案例分析
以下通过一些案例,分析处理好人力资源以及劳动合同的重要性。
案例1:中海油收购尼克森
2012年,中海油向加拿大政府报批收购交易时,加拿大政府提出了一些要求,包括中海油必须承诺将尼克森3000名员工和高管全部保留,不能更换。
可以看出,当地政府对外国投资引起的劳动就业情况非常敏感。
中海油向加拿大政府做出了不裁员的承诺,在并购后的整合环节,召开了员工会议,表达出对员工的期望和发展的关心。2013年这笔交易完成。但2015年上半年,由于油价下跌,尼克森宣布裁员。
这个案例反映出来的是大家都需要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即在国外投资,要了解当地法律法规,而且必须要完全符合这些法律法规。
案例2:中信亚太投资澳大利亚的矿业项目
这笔投资发生在2007年,但到2008年,损失达147亿港元。原因有很多,其中劳动法和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尤为显著。
首先,很多中国的高管觉得当地员工没有那么认真,下班时间到了,不管工作是否做完就必须下班,这样会影响到整个工作进展。
其次,政府规定:中国公司必须给每个人比较高的工资,因为工作地点比较偏,员工不能常住在那里,所以,每工作三个星期,员工就要回家休息一两个星期,企业必须承担相关成本。
而当地员工实际上对中国企业的投资也并不了解,甚至存有偏见,他们认为,中国公司的钱就是中国国家的钱,随便点没有关系,双方的态度导致企业内部出现较大分歧。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企业希望派遣中国员工到澳洲,但是,澳政府提出要办签证必须提供一个证书,保证英文特别流利,所以,这成为企业在当地投资的一个障碍。
案例3:钱江摩托(000913,股吧)收购意大利Benelli摩托
这笔收购发生在2005年,Benelli摩托当时已经破产,企业经营状况不理想。2005年钱江摩托收购后,派出三位中国高管,但他们也碰到一些头疼的问题,包括文化差异和沟通的问题。
因为来自中国的高管不会意大利语,意大利员工及原公司高管也不会中文,所以双方只能说英文。但双方的英文程度都不高,因此,沟通起来特别困难。
同时,双方的经营理念不一样,文化差异巨大。中国高管特别认真,晚上工作到很晚,周末也工作,基本不休假。但意大利员工觉得没有必要,他们不接受这种生活模式,也不愿意加班。
另外,Benelli公司原来的员工和高管觉得应该投资发展品牌,但中国投资者觉得不应该投资。双方因此在投资方向上也发生分歧。
种种差异导致这次收购产生很多问题。
案例4TCL收购法国THOMSON
THOMSON是一家做电视的高科技工厂,这笔收购金额为2亿多欧元,但收购之后发生了比较大的问题。
因TCL给出的待遇政策和原来的不一样,所以,有很多员工心生不满,离开公司,其中,包括很多高科技方面的专家。
TCL因此在人才问题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再加上市场变化等一些因素,在收购完成一年后,TCL不得不进行一次比较重大的重组,其中包括部分裁员。
TCL需要向每个被辞退员工支付10万欧元。虽然法律并没有规定这么高的价格,但因多种原因,TCL必须支付。结果,TCL因为这次收购而大大亏损。
工作签证不容小觑
首先,工作签证特别重要。
有专业人士告诉我,中国企业最大的问题是,派到国外的员工不是使用工作签证,而是使用旅游签证。
这非常危险,一旦被东道国政府发现,这些人都会被赶回中国,而且,以后再办签证的难度特别高,并会影响项目的执行,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其次,中国企业的并购商业计划中可能有一些假设,但这些假设没有完全符合当地法律法规,这种情况会影响总体的效率。
最后,交割后存在的问题。
我曾做过调研发现,日资企业、中资企业在美国碰到最多的法律问题就是涉及劳动法的问题,包括不正当解除合同索赔、歧视索赔,这在美国非常普遍。
要注意的是,一笔索赔可能会涉及几十万美元的成本,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要加以考虑的。
嘉宾简介
吕立山(Robert Lewis),走出去智库首席专家,中伦律师事务所高级国际顾问,国资委外国法律专家顾问,在跨境并购领域经验丰富。在中国工作20年。
曾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鸟巢”和“水立方”工程首席国际法律顾问。在中国大型国企“总法律顾问制度”和“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工作中做出贡献。此前,曾任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现霍金路伟)北京管理合伙人,加拿大北电网络公司亚洲区公司总法律顾问。
走出去智库(CGGT)
不谈大道理,只讲干货。一流投行、会计师、律师、品牌、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六大类专业人士联袂。走出去一站式专业实务和数据信息平台,企业跨境投资并购智囊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