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经济有望在2017年完成较明显探底
导读:将经济增长动力从以“三驾马车”为代表的需求侧,转移到供给侧面对的结构转型与增长质量驱动中,需要抓住机制、制度供给这个关键问题。
——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
将经济增长动力从以“三驾马车”为代表的需求侧,转移到供给侧面对的结构转型与增长质量驱动中,需要抓住机制、制度供给这个关键问题。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制度创新,就是需要在市场运行基础机制和管理体制层面,把新一轮价、税、财联动改革做到位,改革煤、电等基础能源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建设绿色财税体系,通过长效机制,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
⊙记者 宋薇萍○编辑 谷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明年如何发力?在制度创新上会有哪些亮点与看点?日前,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接受了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他认为,当前亟须以创新发展作为第一动力,引领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绿色财税体系。
要狠抓制度供给这个关键要素
记者:您对推进供给侧改革下的2017年中国经济形势如何研判?
贾康:2016年的宏观经济运行是2011年持续下行以来充分体现阶段性探底迹象的一年。从今年一季度开始,连续三个季度的GDP都呈现出6.7%的增长率,第四季度可能还是6.7%左右,一个年度“小平台”的表现为多年来罕见。
结合2015年下半年以来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演变的分析,我认为,可以重复我在2016年一季度时提出的预判:中国经济有望在2017年完成较明显的探底,紧接着我们应当力求实现经济企稳,以对接一个时间越来越长的中高速(6.5%-7%)的增长平台。为此,关键是要使这一平台期的中国经济具备结构优化、发展方式向集约化加快转变的“升级版”特征。
记者: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您认为2017年的改革重点将体现在哪些方面?
贾康:在宏观调控方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力求继续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持一定水平的赤字率,积极稳妥地运用政府债务手段工具,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着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民生兜底需要。货币政策方面应保持必要的稳健中性,适当处理“相机抉择”的工具组合,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注意防范风险。
财政、金融政策应注重“寓调控于改革”,推进PPP等创新机制的构建与发展,支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护生态等多重目标的实现,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坚持扩大开放,稳定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这些将是政府工作与政策调控的重点。
2017年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导下,在财税、金融、国企、养老等重点改革领域积极推进。除继续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还将在优化基础资源能源产品的比价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建立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形成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地方政府债务运行机制等方面有所作为。
与此同时,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将为“问题导向”下的改革攻坚带来蓬勃的活力,释放出创新动力,这些有望成为2017年改革的亮点。
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测结构性改革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系统的指导意见,将创造“三农”领域的改革发展新局面。
我认为,为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们必须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发展动力的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创新发展第一动力带出协调、绿色、开放发展新局面,有效化解国民经济中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效率。
直观地看,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密切相关。而只有成功地实行提供有效制度供给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实质性推进制度创新,才能充分激发和解放市场主体、科研人员和管理者的潜力和活力,打开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空间。所以,要狠抓“制度供给”这个纲举目张能带来“最大红利”的关键要素。
新常态呼唤绿色财税体系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对此,您怎么理解?
贾康:我认为,当前亟须以创新发展作为第一动力,引领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绿色财税体系。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而当前,以空气、水流、土壤等为代表的环境污染问题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一定要把经济增长动力从以“三驾马车”为代表的需求侧,转移到供给侧面对的结构转型与增长质量驱动中。而这需要抓住机制、制度供给的关键问题,只有以制度创新引领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化解矛盾和危机因素,才能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制度创新,就是需要在市场运行基础机制和管理体制层面,把新一轮价、税、财联动改革做到位,改革煤、电等基础能源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通过长效机制,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其中,必须强调绿色财税体系的建设。
我认为,在指导思想上,要把绿色财税体系建设纳入以财税改革服务于包容性发展和可持续增长所依托的总体经济社会制度安排中,贯彻落实国家财税配套改革方案。
记者:您多次提到要构建绿色财税体系,请问其框架和运营主要是什么?绿色财税体系应如何按照绿色取向来实现自身制度建设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贾康:从总体来看,构建绿色财税体制必须坚持在分税、分级财政体制框架中,合理清晰地规定各级政府的环保事权和相关责任。从中央到省、市、县,按照职能合理化、事权合理化的原则,形成可操作的职权责任一览表,即事权与责任的明细单。
解决了政府事权,接着要解决的是政府财权问题。履行事权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财权、相匹配的财力。和财权相关的基本问题,首先是法定的、稳定的大宗收入,也就是税收。广义的宏观税负还包括非税收入,比如一些行政性收费以及起调节作用的政府举债。这其中“钱从哪里来”是第一道环节,后面跟着的是“用到哪里去”,收入机制里必须正确设立与绿色发展逻辑要求相适应的税种、费种。
其中,税的方面,涉及绿色税收体系建设取向下的资源税和环保税的改革,资源税要把“从量征收”变“从价征收”并扩大覆盖面,环保税要把原来的排污收费纳入费改税的轨道,然后再进一步优化调节机制。要积极借鉴国际上已有的碳税方面的经验。以经济手段为主促进广大市场主体和社会成员内生自觉地节能降耗,是引领新常态最主要的机制特征。
此外,各级政府预算应设立支持环保和绿色发展的专项资金、引导基金、转移支付项目,助推绿色产业的培育和成长。其中,对于目前经济学领域热议的产业政策问题,我认为,完全否定产业政策的观点并不合理。对于产业政策,政府应该有所作为,一方面要努力设计好产业政策,另一方面还需要建立完善市场取向的配套机制,助力产业政策实施。建议政府将财政贴息、信用担保政策等传统支持政策与现在的产业引导基金等新政策统一起来,建成一套新的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