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支持刘士余
导读:刘士余最近针对资本市场不正常现象说的重话没有错,如果再不加以重视,杠杆资金借助部分激进的保险公司的管道,股票市场2015年的悲剧将再次卷土重来。
刘士余最近针对资本市场不正常现象说的重话没有错,如果再不加以重视,杠杆资金借助部分激进的保险公司的管道,股票市场2015年的悲剧将再次卷土重来。
12月3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先生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致辞中“开炮”,“我希望资产管理人,不当奢淫无度的土豪、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最近一段时间,资本市场发生了一系列不太正常的现象,你有钱,举牌、要约收购上市公司是可以的,作为对一些治理结构不完善的公司的挑战,这有积极作用。但是,你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这是在挑战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底线,也是挑战职业操守的底线,这是人性和商业道德的倒退和沦丧,根本不是金融创新。”
不留情面的指责,撕破了一些赤裸裸的伪装,并不奇怪,周末被刷屏了,也不奇怪,收获了不少骂声。
谔谔直言,是这个社会难得而可贵的品质,尤其在一些信用不彰的市场,借着金融创新的名义,想方设法提高杠杆进行短期投机的恶果,在去年的股票市场表露无遗,我们不应重蹈覆辙。一方面指责乡愿,另一方面对直言捂紧耳朵大声诟詈,才是真正的乡愿。
无独有偶,除了刘士余先生,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当天在财新峰会上直言,保险公司绕开监管的套利行为,“严格意义上就是犯罪”。
这些话不会平白无故,保险公司的短期投资行为影响之大无法忽视,必须要进行明确的监管,游戏规则当改则改,话该说则说。
为投资险进入市场进行辩解的三大理由都不大靠得住。
投资险资金进入上市公司为实体经济服务,提高实体企业的效率。拜托,这些靠激进投资起家的保险公司,如果能够成为中国制造业的脊梁,那中国也不必进行什么制造业转型了,也不必培育什么实业家了,只要金融资本参与一下就行了。如果证券市场如此下去,只要有信用、现金流丰富的企业就不愿意上市,老干妈说得对,骗子才想上市呢,这些短期想捞一笔的企业与投机机构、赌性十足的投资者刚好对眼,证券市场就会整体上演劣币驱逐良币的大戏码,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十分不利。
好的生态是金融资本与实体企业共同成长,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由专业资本筛选出好的有质感的公司。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金融资本跟实体企业一样分成不同种类,有些愿意与企业共同成长,有的撩一爪就走。中国股市发展史上相关案例太多,类似于三夫户外、梅雁吉祥这些公司上面的手段,让人叹为观止,有时候甚至觉得托市的德隆系都算良心机构。
只要是借助短期资金、高息融资的,我们都得保持足够的警惕。曾经那么热闹的互联网金融,现在硬生生的被那些不守信、庞氏骗局的公司,给搅成一锅老鼠汤。不要以为保险机构这么激进下去,可以皇军当了股市的家?大错特错,这对保险业绝不是好事。
万能险不是洪水猛兽,国内外都有,但监管方法不同,并且激进度不同。
先来看国内万能险的利率。根据《证券日报》记者对10家寿险公司(包括4家上市险企)278款万能险结算利率梳理发现,10月份有2款万能险年化结算利率达8%,有险企单款万能险结算利率已连续11个月保持在8%。万能险保费较为激进的寿险公司与上市公司的万能险结算利率分化明显,10月份四大上市险企万能险最高的结算利率仅为5.38%。监管机构不明确,谁的利率高,谁吸引的金额大,谁就可以兴风作浪。
根据另一保险业专业人士聂方义的文章,今年前4个月万能险销量领先的新兴保险公司安邦人寿、华夏人寿和富德生命人寿和前海人寿以总规模保费收入衡量的市场排名中分列为第2、第4、第5和第11。根据我个人不一定对、也不一定全面的观察分析,近年来在内地热销的万能险大都属于通过银保渠道销售的“中短存续期”、“高现价”万能寿险产品,作为称之为中国市场上的独有创新,相信很多人知道意味着急剧扩张与激进。
如果允许表面保险、本质接近高风险投资的方式在股票市场获得长短期收益,保险公司的行为模式就会发生本质变化,他们会从风险的消除者,变成巨大风险的制造者。
我听传统大型保险公司的朋友介绍,保险公司六大金刚正在观望,并且有些愤愤不平,既然人家可以这么搞,他们完全可以这么干,而且能量更大,以后好一点的上市公司股权就被保险公司包圆得了,还搞什么社会保障的商业补充,那些养老啊、医疗啊,又累又难管理,大家进行激进的投资险销售,比拼利率杠杆率。就跟去年一样,资管计划,网络销售、银保渠道应有尽有,各方进行协同式、穿透式管理是当务之急。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险资进入让中小散户喝了一口汤,如果跟着这样的投资思路走,中小散户死都找不到地方哭去,最近万科的大宗交易等再次让人跌破眼镜。看看标普500指数,印证了企业家能力与基本信用的管理层,通常会让中小散户得到较为稳定的回报,不会让人尸骨无存。
有人会指着鼻子说,别那么多废话,有本事找到证据把这些人抓起来啊。只要下决心各方协作,穿透式管理是可以做到的。别着急,再这么下去,5%的举牌线也有可能会动一动,谁说,制度不能改进的?
不要拿着美国的金融市场来说事儿,那种纯理论,在美国国内也未必会达成共识,更何况,中国还有特殊性,这两年股票市场、救市过程异像、互联网金融,已经表现得够明显了,必须承认,有的金融行为只会遮蔽价格,而不是发现价格。
刘士余不容易,证监会的监管数量、交易所的问询数量都是明证,显示了监管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实话,不易说,人事,不易行。中国金融市场需要一批务实、理性、有深层次激情的担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