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教授:众筹是中国难得一遇的领跑世界的机会
导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在理想条件下,资本总是会流向产出最高的部门,通过追求自身回报最大化的行为促进整体社会财富的积累。
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在理想条件下,资本总是会流向产出最高的部门,通过追求自身回报最大化的行为促进整体社会财富的积累。然而在现实世界中,资源往往无法得到最有效地利用,市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由专业的组织代替资源所有者行使配置资源的权力,例如风险投资基金。另一方面,通过人为地设立规则,也能够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加以促进。几百年来关于现代公司的制度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服务于此目的。
认识杨勇,是因为皖虎的介绍,参加了一次“金融客咖啡”的能量晚餐,之后我们有机会做一些交流,让我对杨勇以及他的伙伴们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也对“众筹”,有了更深的认知。“众筹”作为一种集合人力、资金共同“办大事”的方式,虽然很早就出现,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成本大幅下降,“众筹” 被赋予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和更大的实现空间,被赋予了更大的可能以及正在被证明为更加符合这个巨变时代的一种发展模式。人与资本组合的价值最大化,无论如何都是今天发展中最需要关注的核心要素,而杨勇的实践恰恰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示范。
在我自己的研究中,知道中国企业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一直希望能够具有真正的全球竞争力,而现实是我们一直处在一种跟随、学习和被动发展的过程中。这里面有技术的原因,有资本的原因,也有人才和机制的原因。我感叹于“众筹”模式,是因为这种成长方式,是基于人与资本组合价值最大化的方式,很多年前在我的著作里就阐述过这样一个观点:领先的跨国企业与中国企业之间最后的差距,一定是人力资源的差距。如果我们的企业不能够切实解决人的价值如何发挥的问题,我们也就无法真正走到领先的道路上,关注华为的人一定关注到“以奋斗者为根本”的核心理念,如何让更多的企业和管理者,以一种更加容易的方式,来释放人的价值,杨勇的“中国式众筹”应该是一个值得借鉴的选择。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北大1898咖啡馆”众筹案例的分享,引出了作者对于“众筹”逻辑的理解;第二部分介绍了“金融客咖啡”、“佳美儿童口腔医院”等4个众筹案例,并提出了“人才众筹”概念;第三部分聚焦在作者从成功的众筹案例中总结出的实战经验;第四部分则是论述“众筹”对于现实经济的影响和贡献。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众筹融资模式在发达国家兴起10多年时间,由于他们拥有较完善的投融资体系、更成熟的社会契约文化,“众筹”体现出的更多是交易型融资。在中国,由于独特的文化基因和制度环境,作者认为“中国式众筹”的核心不是“筹资”而是“筹人”。即将众筹项目未来发展所需的资源提前锁定为股东,变外部交易为内部合作,以资源匹配、激活和置换实现共赢。通过众筹项目对股东的正向回馈,增强股东在过程中的参与感、归属感,使其不再简单扮演出资人的角色,而是主动地将自有的资源和众筹项目进行组合。与此同时,建立众筹参与者须由成员推荐的机制,借助熟人圈的约束力,降低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通过对“北大1898咖啡馆”案例的细致分享,作者总结:中国式众筹,核心是精挑细选有共同价值观、共同愿景、靠谱的人。
除了“北大1898咖啡馆”,书中还详细介绍了4个众筹案例。4个案例中,“金融客咖啡”和“经心书院”是注重社交平台属性的项目,众筹参与者通过筹资建立一个社交场所(咖啡馆或书院),从场所的日常经营以及圈子内人员在该场所发起的交流活动中获益;“佳美儿童口腔医院”和“花色优品”则是注重财务回报的项目,这些项目不仅仅得到了出资人的资金支持,还有他们的智慧、人脉、客户、合作伙伴等资源,其估值通过众筹得到了提升,而众筹出资人除了财务回报,还能享受到被投资企业的优惠服务。“佳美”案例已经被全球十几家商学院作为股权众筹的标杆案例进行研究。
作者在该部分提出了“人才众筹”的概念,类似于企业IPO,将人才未来创造的收益提前变现。投资人“购买”一部分该人才的“股票”,而被投资人则通过让渡自己未来的一部分收益权增加现阶段的财务自由,从而能够更加专注于价值创造的工作本身。这样的人才可能是优秀的学生、创业者、企业高管,也可能是拥有稀缺专业能力的人。作者认为,在人力资源严重错配的当今社会,通过“人才众筹”将优秀的人才从桎梏中解放出来,具有重大的意义。
经过对“中国式众筹”的开篇概括和具体案例介绍分析之后,作者结合自己亲身经历,从心态准备、操作流程、关键要素、风险管控四个角度梳理了进行“中国式众筹”所需要关注的事情。每一个角度下均详细地列举出要点,并结合实践经验进行了分析。
最后,作者对“众筹”这种商业模式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众筹”的直接作用是可以改造升级传统的社会组织,因为它更加灵活、透明、去中心化,并且更容易实现资源的整合。甚至未来的商业组织也可能采用众筹的模式构建,只要先设计好商业模式和利益链条,剩下的工作就是搭配资源、提供产品和分配利润。此外,众筹更易帮助创业者和人才实现价值创造,进而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活力,优化资源配置。作者提出:未来是一个“众筹、众治、众享”的社会,它要求每一个人都要贡献自己的价值,同时也保证每一个人在公认的规则上获取利益。众筹的未来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我认为《中国式众筹》这本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逻辑、一个核心和一个亮点”。“一个逻辑”指的是作者对于“中国式众筹”特点的思考,结合金融融资的特点和中国人圈子文化的特点,对“众筹”这种商业模式在中国发展的逻辑进行了自己的总结。“一个核心”指的是作者对于众筹项目的实战经验总结,其中所有要素都经历了理论和实践双重检验,对于其他众筹项目的参与者有非常宝贵的参考价值。“一个亮点”是作者提出的“人才众筹”概念,资本市场的建立帮助无数企业获得持续创新探索的动力,而社会也分享了企业进步创造的财富,相信“人才众筹”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亦不亚于此,它将极大地解放个人的价值创造能力。
我想对于“中国式众筹”,也有一些问题值得继续思考,那就是“中国式众筹”是否是一个特定阶段、特定规模和特定方向的产物?
首先,经济和文化是不停变化、相互影响的。特定的文化传统往往和经济发展的特点有很大关联性,“中国式众筹”逻辑中预设的中国文化特点,会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产生变化,使得这个逻辑失去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础?
其次,书中所强调“中国式众筹”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资源的整合。当出资人甘愿付出除却资金之外的个人资源时,必定也是因为众筹项目为他带来了除却资金之外的回报,正如书中所提到的“圈子、面子”,倘若市场上能够以更低成本的方式购买到这些“圈子、面子”,众筹对于参与者而言是否还具有吸引力?
最后,在投资心理上,个人对于“小额”投入的风险厌恶程度要低于“大额”投入,这是众筹的优势之一。倘若众筹模式在全社会不断推广时,大量的资金参与到大量的项目中,从整体角度看,全社会对于众筹项目风险的偏好将会回归到正常水平,这是否意味着众筹模式的风险优势仅限于“小规模”?
我相信有关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答案,会在实践众筹模式的案例中不断被解决和被验证,我也更期待杨勇及其伙伴们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和不断被验证的实践案例。
最后引用狄更斯《双城记》的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种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这也许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诠释,一切都在于你如何去因应和面对,希望透过本书,让你可以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陈春花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 首席执行官
2015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