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为何娱乐化:听听网红创业者和投资人怎么说
导读:9月17日,一场由创业者和投资人演绎的音乐节——亚杰国际创业音乐节在北京举行,创新工场、达晨创投、集结号资本等投资机构,以及众多创业者均参与其中。9月3日至4日,主打音乐、科技、艺术的MTA天漠音乐节亦吸引了许多创业者和投资人参与。
资本寒冬之外,创投圈正涌现出一股泛娱乐化的热闹景象。
9月17日,一场由创业者和投资人演绎的音乐节——亚杰国际创业音乐节在北京举行,创新工场、达晨创投、集结号资本等投资机构,以及众多创业者均参与其中。9月3日至4日,主打音乐、科技、艺术的MTA天漠音乐节亦吸引了许多创业者和投资人参与。
除了音乐节,创投类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近两年也多了起来。今年8月末,经纬中国还组织了一批中国创业者,赴美国参加狂欢活动火人节。
达晨创投合伙人兼总裁肖冰8月份曾在公开演讲时称,过往一两年创投行业呈现出娱乐化的趋势。很多投资人变成网红投资人,将主要时间花在做PR,出席各种活动和娱乐化的节目上。也有很多娱乐圈的明星、主持人进入创投行业。加之媒体的推波助澜,让大众和年轻人认为创投是一个很轻松、很容易创造奇迹的行业。
“但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理性、残酷的行业,我们需要踏踏实实做行业研究、尽调、分析、决策,投完之后还要花大量时间和企业一起成长,做大量的增值服务。有太多失败的案例没人提及,大家盯着几个所谓成功的案例,误导了整个行业变得非常浮躁。”他说。
创投圈变得娱乐化的原因是什么?投资人和创业者成为网红,将给投资、创业带来哪些改变?娱乐化给创投圈带来了哪些好处,又有什么值得警惕之处?
“现在是资本寒冬,很多创业者都挺难熬的。于是我们就跟中关村创业大街的相关负责人商量着,想要做一场能激发创业者热情的大型活动。然后就选定了音乐节的主题,并且得到了创业大街相关负责人的支持。”亚杰国际创业音乐节总策划李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亚杰汇是本次音乐节的主办方,它的母机构为亚杰商会——从美国舶来的一家老牌孵化器。
“音乐是娱乐圈的事,这种娱乐圈的话题更容易引起创业者、普通人的关注和共鸣。摇滚和创业精神也比较吻合,比如都在提倡颠覆和创新。另外,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创业者都有一个舞台梦,比如公司上市敲钟的那一刻他就实现了舞台梦。在音乐节上,创业者也实现了某种形式上的舞台梦”,李鹏说,“我们希望把它作为一个跨界的娱乐IP来看。”
集结号资本创始合伙人付健忠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参加音乐节主要是兴趣使然,自己本身爱好唱歌,收到邀请后便参与其中。集结号资本刚成立不满两年,目前主要聚焦在消费升级和泛娱乐领域的早期投资,它投资了将门、皮皮互娱、极牛、聪明传媒等三十多个项目。
“我们的参赛乐队由四个人组成,有来自皮皮互娱、华谊兄弟、聪明传媒等公司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大概在一个月之前我们敲定要唱什么歌,中间简单的对过几次,没有太多需要磨合的地方。因为我们都算是重度的音乐爱好者,有的甚至有演出或者比赛经验。”他说。
网红创业者:试图去找捷径?
一起参与亚杰音乐节活动的还有微车联合创始人包炬强和蜻蜓FM副总裁郑毓海。包炬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创新工场作为参赛方,邀请了几个所投项目的创业者组成战队,自己也挺喜欢唱歌的就参与了进来。
“公司目前状况还比较正常,我个人抽空做这个事不会有太多影响。这对公司业务也没有什么太大帮助,纯粹是想挑战一下自己。音乐本身有感染力,让人释放自我,这跟创业本身的路径有些像,创业也是在思考怎样发挥最佳的自我表现、怎么挑战的过程。”他说。
郑毓海此前也曾参加过创投相关的活动,但参加创投音乐节倒是第一次,从前期接触到最后表演大概有两个月左右时间。
“现在跨界比较普遍,有音乐人出来创业,也有创业者往音乐方向创业。从广义上来说音乐节是内容产品,本来内容创业就很火,用户对内容和娱乐化有需求。所以音乐节作为内容创业的一个分支,也多了起来,甚至出现细分领域的创投音乐节。”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李鹏表示,创业者确实都很忙,市场环境也不是很好,但他们在活动中投入的精力和配合度都蛮高的。活动邀请的创业者中有的人公司已经IPO了,有的人公司在A轮融资、B轮融资阶段,他们公司的发展还比较稳健。
“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如果离了创始人就玩不转,公司肯定是有问题的,大公司和小公司都应该考虑用机制来解决问题。创始人应该冲在最前面,但塑造品牌也是他工作的内容之一。”他说。
李鹏认为,创投圈一直有向泛娱乐方向走的趋势。“创业者做网红更容易推动产品的品牌,能够为公司加分。从公司品牌的角度来说,推创始人的品牌比推产品的品牌要容易。因为产品是冷冰冰的东西,创始人是鲜活的生命,更容易体现自己倡导的价值观,引发个性化消费市场的共鸣。”他说道,但不好的地方在于,如果没有产品和服务做支撑,品牌做得再好也只是泡沫。
“整个环境的娱乐化本身没有关系,大家都喜欢轻松一点,娱乐化可以帮助增强公司的影响力,但是要适度。创投圈相比于2010年以前,确实有一些浮躁的现象产生。”包炬强说,提2010年这个时间点,主要是因为他从2010年开始创业,2010年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浪潮开始的时机。
包炬强认为,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巨大的创业机会,天使投资人、投资机构也渐渐变多。参与的人多了就会有一些人没有那么踏实的做事情,想试图去找捷径。但这种趋势也不完全是坏事,浮躁的人也许能够帮助把市场做得更有热度,这对低调做事的人来说是好事。
他还表示,一般来说参加活动寻求曝光的还是相对早期创业团队,后期一点的团队有一定的市场关注度和投资圈关注度,会更注重产品本身。
网红投资人:为了基金募资方便?
除了创业者,一些投资人也开始寻求更多的曝光机会。
付健忠认为,网红投资人其实涉及到两方面:一是,投资人会不会把自己往网红、KOL(关键意见领袖)的方向去打造。如果从基金品牌的角度出发,是为了提升公司知名度获取更好的项目,投资人和投资机构可以适度做一些曝光。
二是,娱乐圈自带流量有明星光环的艺人,适不适合做投资。无论是现在最热的消费升级、智能硬件还是内容创业,都需要品牌的背书,明星前期进行曝光带来流量是一件好事。而内容创业在这几年持续火热,创业者也从草根团队转向越来越专业化的团队。明星在圈子本身有一定的积累,能接触到这方面的专业化人才,便于投出更好的项目。
“投资人在公众场合曝光没错,但更重要的是做行业研究和学习总结。一个成功的投资人不是看他手里有多少钱投资了多少项目,更重要的是看他给创业者带来哪些软性的帮助,例如资源层面的对接、战略层面上的梳理,甚至心理层面的辅导等。”他说。
“以前投资人奉行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老投行的玩法是基本不见生人,见诸报端的主要是项目的投融资情况。这些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比较热,一些投资人开始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这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普及风险投资、早期投资的概念,二是为了基金募资方便。”基石资本合伙人林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
他表示,各大投资公司的老大或者专门管宣传的合伙人,会经常出现在各大论坛或者其他活动上,宣讲他们的理念和投资方法。但公司具体做业务的合伙人和投资人员,是基本不太在公众视野出现的,团队中会有不同的分工。
从音乐人跨界成为投资人的胡海泉也有类似看法,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每个投资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有的投资人默默耕耘,投资效率很高。有的投资人振臂高呼,作为号召者有很多工作要做。但任何一个投资人都不是单打独斗的,他们背后也必定有专业化的团队在做事,否则就成为了空谈。
“比如在我们的投资团队中,我主要负责资源的整合和串联,同时也会参加活动对公司进行推广。虽然泛娱乐领域非常热门也是我很了解的行业,但我们的投资团队过去主要投了医疗、科技、互联网相关的项目。为了在这些领域保持专业度,我们一方面会不断学习提升,一方面也会找其它机构进行长期合作,比如顺为资本、红杉资本、创新工场等。”他说。
通常来说主动寻求曝光的更多是早期投资人,PE投资人和外资投资人则很少。
“天使投资需要覆盖更多的项目,投资人做网红对业务来说是有帮助的。从投资领域方面来说,文化娱乐方面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会对音乐节等形式更感兴趣,但他们参与其中也不是为了娱乐而娱乐,肯定也有其它方面的考虑在里边。做2B等领域的投资人,可能就没那么娱乐化。”华映资本合伙人王维玮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说。
他还认为,虽然近期有音乐节等活动与创投圈相关,但并不能代表整个行业的娱乐化。也可能是因为投资人和创业者的生活方式比较先行,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