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创业 > 创业人物 > 正文

三次创业才敲定自己的方向,嗨团建CEO张海博如何玩好团建生意?

来源:思达派 发布时间: 2016-06-21 17:13:20 编辑:诚富

导读:从名字不难看出,“出来嗨”试图抓住爱玩的年轻人心理,对接小b和C端,避免无聊社交,好好玩耍。当时,类似平台也特别扎堆,“思念体”、“虐虐”、“撒欢”等等,从名字就可看出大同与小异。结果是,不得不转做“嗨团建”。

张海博三次创业的画风是这样的:

“后来”:一款通过情绪匹配用户的社交产品——过于理想化,失败;

“出来嗨”:专注爱玩年轻一族的C端社交产品——盈利点模糊,转型;

“嗨团建”:为组织及VIP个人提供娱乐服务的专业平台——目前月收入百万元级。

显然,这是个执着的连续创业者的典型样本。

2014年,张海博开始创业。但他并没有做自己经营了十年的老本行HR,反而一头扎进了痴迷很久的心理学领域,开干“后来”。

情绪匹配这个概念听起来新奇又专业,所以玩起来第一要有专业知识,第二要让用户理解,第三就是,“社交匹配的基本要义在于获得大量C端用户”。

但结果证明,初次创业的张海博并不能hold住这些,他自己的总结是,“对情绪边界界定的不明确以及对用户情绪需求的理解很难具象化展现到产品中”,“后来”被暂停,团队被解散。

但他对C端社交产品依旧执着,转身就做起了“出来嗨”。

从名字不难看出,“出来嗨”试图抓住爱玩的年轻人心理,对接小b和C端,避免无聊社交,好好玩耍。当时,类似平台也特别扎堆,“思念体”、“虐虐”、“撒欢”等等,从名字就可看出大同与小异。结果是,不得不转做“嗨团建”。

“为什么后来转做B端呢?”思达派记者问他。

“因为B端会给我们带来现金流。” 张海博的回答很直接。

今年初,“出来嗨”转型“嗨团建”时,张海博在朋友圈这样总结道:“如果你的业务模式里有C,那么我建议你要做好黄赌毒;如果你的业务模式里有b(小b类客户),那么我建议你做好社区;如果你的业务模式里有B(大B类客户),那么我建议你做好渠道。”

而且,这一次张海博走得更远,即“嗨团建”模式回归到了自己的HR老本行。

公开资料中,嗨团建的自我介绍是,为组织及VIP个人提供娱乐服务的专业平台。对于怎样让员工找到更嗨的娱乐方式这种事情,这个十年经验的资深HR,心里门儿清。

“我们不仅深刻理解如何让员工找到最嗨的线下娱乐方式,我们更懂如何让团建为企业员工敬业度及员工人均效能做出贡献。”他说。

而这种优势也得到了资本的认可。据介绍,嗨团建的A轮融资已经结束,额度为三千万元。

基于此,张海博的下一步的计划是,“开点建点,做一些复杂和人力资源结合更紧密的投资。”例如,利用线下的游戏来进行人力资源测评;根据一个人打CS的时候躲还是不躲来判断适不适合做销售等——显然,这些涉及行为分析和心理学,他又试图回归到自己的爱好。在他眼里,团建从来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出去嗨。

这种不简单,主要体现在对产品品质的控制上。他认为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商家服务控制;二是对自我要求的执行。

对商家而言,服务质量把控在于事前签约,要求有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比如,根据不同服务质量,公司会有不同的利润比例。比如,每一单都有员工的细节打分,而HR是对产品判定的唯一标准。

对自己团队的要求,也是细节“苛刻”。比如,如果HR问到出行大巴安排,张海博要求的回答,会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大巴型号、大巴几级台阶、每级台阶多少厘米;如果腿脚不方便有轮椅,轮椅什么型号,谁负责打开和推车;在车上怎么找吃的、水温度多少、怎么加热等等。他对于自己员工的要求是,跟HR对话,HR不能反问,因为每个问题都有标准话术。

基于此,“嗨团建”的转型带来了市场层面的转机。张海博曾在朋友圈高调宣布,“嗨团建”已经月流水轻松破百万元,甚至直逼两百万。

随着接单的增多,现在的嗨团建不愁销售。紧邻而来的问题则是商户和项目管理。为此,张海博一度暂停了销售扩张,以重新建立自身的ERP系统,把单子、客户、商户、玩法这四个环节实现统一。同时借这个系统,张海博开始尝试自己的玩法,“以后可能会花钱培养一些会玩的年轻人,做玩法的直营”。

“线下娱乐领域,只要自己放弃品创,早晚沦为票务工具。”张海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