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快速融入全球创新版图
导读:近日,成都高新区发布“十三五”规划,未来五年,将建设500万平方米的创新孵化载体,分别设立50亿元的协同创新资金、大企业创新专项资金、全球领军人才专项资金,支撑其实施面向全球的创新计划。
近日,美国威克森林浸信医学中心(WFBMC)的研究人员第一次用3D打印机打印出了一只可生成血管和软组织的人耳。不过,这已经不是新鲜事:3个多月前,在距其数万公里的地球另一端的成都高新区,作为中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3D生物打印血管项目也同样获得重大突破,全球首个3D生物血管打印机在此问世。
11年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地球是平的》一书里,以兴奋的笔触发布他的发现或预言,他相信世界已经被新技术和跨国资本碾成一块没有边界的平地。11年后,他的这一发现几乎表现无遗——仅以成都高新区为例,2015年,在这个面积为130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已经聚集了超过6500家科技型企业,当年的专利申请量达到1.8万件。而目前,这里还有新的雄心:计划打造成为中国西部“硅谷”,成为“国际创新创业中心”。
在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副局长熊平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世界地图。他指着地图上的成都说,“在全球创新版图上,我们的区位不再偏僻,相反,我们离欧洲的距离比北京、上海、深圳等中国东部城市更近。互联网与80多条国际航线,使成都快速融入全球创新链。托马斯.弗里德曼的预言已经成为现实。”他说,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推动形成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和经济新格局。“经过20多年的追赶式发展,目前成都在电子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领域,开始与世界发达经济体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有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和创新服务进入欧美市场。”
风投一直是硅谷、索菲亚、特拉维夫等全球科技中心的象征。但近年来,正在向全球范围迅速扩散,成为寻找和判断全球性新兴科技中心的重要标识。在美国马丁繁荣度研究所(Martin Prosperity Institute)近期发布的名为《全球创业城市的崛起》报告中,成都获得的风投总量在中国内地仅次于北京、上海,与许多欧美城市不相上下。
熊平说,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无论是北京中关村,还是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省、市、县,几乎都致力于推动创新创业。成都高新区于去年6月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赋予其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开放创新示范区、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的新使命。不仅如此,去年10月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访韩国时,与韩国总统朴槿惠共同宣布,将在成都设立中韩创新创业园,加强创新、智能制造、高端技术研发等合作。此外,这里还致力于与新加坡、德国、法国等国家深化国际创新合作。
据悉,在2015年中国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排名中,成都高新区综合排名位居前列。近日,成都高新区发布“十三五”规划,未来五年,将建设500万平方米的创新孵化载体,分别设立50亿元的协同创新资金、大企业创新专项资金、全球领军人才专项资金,支撑其实施面向全球的创新计划——到2020年,实现全口径产业总产值10000亿元,聚集科技企业10000家,聚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00人,发明专利授权超过11000件,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00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