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羊区打造街区文创产业 探索复兴少城历史街区
导读:近年来,在探索城市转型升级中,青羊区突出全面创新改革引领,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打造街区文创产业为龙头,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2月14日,在成都市青羊区长发街55号“创业苗圃孵化基地”办公区,入驻该基地的20余家小微企业张罗着开业。
与此同时,在距长发街一街之隔的奎星楼街,文创“NU咖啡”馆内,挤满了希望将自己的文化创意或作品转化为商品的年轻人,他们或与在座的投资商交流,或与志同道合者畅谈。
两组镜头,记录的是青羊区文创社区的普通一天。近年来,在探索城市转型升级中,青羊区突出全面创新改革引领,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打造街区文创产业为龙头,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文创产业 让历史老街焕发生机
青羊区所辖的少城历史街区是成都市最具历史记忆的老街之一。正因厚重历史和严格规划限制,这个街区面临人气不旺、产业不兴、功能老化的“城市病”。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提升老街区发展品质?青羊区委、区政府用心思考:“优势劣势都在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关键是如何扬长避短。”
凭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东风,青羊区将重振少城历史街区风采定位在构建文创人才集聚、文创产业兴旺、文化特色明显的“文创社区”上。
少城街区和临近的宽窄巷子,历来就是文人墨客爱驻足的地方,如何放大这种文化效应?
首先是筑巢引凤。从2014年以来,“明堂青年文化创意中心”“创业苗圃孵化基地”“爱奇艺影视基地”等项目不断入驻少城街区,不到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聚集了多家众创孵化基地,吸引了数百个众创项目。
青羊方面认为,复兴历史街区的关键在于复兴街区的产业。围绕以创建“文创社区”为根基的新型文创产业园区,探索政府扶持、企业创新的产业发展模式。除加大对“明堂”等市场主体的扶持力度,青羊区委区政府还成立了全资国有公司“青羊欣创公司”,负责推动街区文创孵化器建设。春节后,该区投资800万元的“创业苗圃孵化基地”即将开业。
同时,为扶持入驻孵化器的众创项目做大做强,该区还积极引入赛伯乐、云峰基金、IDG、飞马旅等国内国际顶级风投前来加盟,并积极推动“文创贷”,运用市场手段畅通文化创意对接资本的渠道。
文化生态 让老街区气质更雅
文化创意的特点是“先有名才有利”,其竞争力在于品牌。借助少城历史街区先天的文化优势,青羊区创设了每年一届的 “少城有明堂-NUART艺术节”,涵盖国际交流、“巷巷”音乐、“摊摊市集”等多个主题活动。
2015年第二届艺术节,包括知名艺术家杨秋林在内的十位艺术家亲临现场,活动总参与人数超过10万。
“明堂青年文化创意中心”通过举办现代艺术巡展、创意沙龙等形式,搭建促进文化创意人才聚集交流的平台,该中心的创业咖啡馆“NU咖啡”,全年顾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
目前,“明堂青年文化创意中心”已被科技部列为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吸引广大“草根创客”和大学生在这里创业、成长。该中心每年的文创孵化项目数量超过400个,其中80%处于盈利状态,即将上市新三板。
循着“明堂”的路径,“爱奇艺”“光谷创业咖啡”等一批有生命力的项目陆续入驻少城片区。成都画院正由传统文化艺术机构,逐步转变为有辐射力的文化产业平台。同时,街区内一批新的文创产业载体正在形成。
“文创社区”建设,吸引了如国内设计大师殷九龙等顶尖艺术家来交流、合作、创业,聚集了包括华人艺术家吴晓菲在内的一批高素质文创人才,同时还带来了庞大的文创产业消费群体,提升了区域人气,也深度影响和改变了少城历史街区的生活方式。如今,街区店铺出现了“麻将馆关门、文艺餐饮开张”的趋势。文化生态,让少城街区的气质更雅。(记者 陈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