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案例 > 正文

贵族精神的三大支柱:文化教养,社会担当,自由灵魂

来源:共同自由 发布时间: 2016-12-30 11:50:42 编辑:夕歌

导读:“贵族精神”并不必然为“贵族”所垄断,我等平民只要不断努力学习坚持塑造自己的人格状态,同样是具有“贵族精神”的贵族,我们所要强调的是“精神的贵族化”。

贵族精神的三大支柱:文化教养,社会担当,自由灵魂

现如今,中国的许多有钱人把孩子送到英国上贵族学校,希望他们毕业后也能成为贵族,但当他们发现即使是英国最好的学校——伊顿公学的学生,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饭,每天还要接受非常严格的训练。甚至比平民学校的学生还要苦时。他们怎么也弄不明白这些苦行僧式的生活同贵族精神究竟有何联系。

其实这一点也不希奇,因为西方所崇尚的贵族精神不是爆发户精神,而是一种以荣誉、责任、勇气、自律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先锋精神。

1、富与贵不是一回事

世界著名的贵族学校要实行如此严格和艰苦的军事化训练,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律精神。真正的贵族一定是富于自制力,一定是有强大精神力量的,而这种精神力量需要从小加以培养。

伊顿公学也确实用这种方式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物,比如打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将军,就是伊顿公学的高材生。威灵顿是世界军事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他在和拿破仑进行决战的时候,曾经留下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当时他冒着炮火在前线观察敌情,他的参谋多次劝他早点撤下去,因为前线太危险,可是威灵顿就是不动,参谋只好问他,您万一阵亡了有什么遗言?威灵顿头也不回地说,“告诉他们,我的遗言就是像我一样站在这里。”

我们现在大部分中国人所理解的贵族生活就是住别墅、买宾利车、打高尔夫,就是挥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对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实际上,这不是贵族精神,这是暴发户精神。在我们中国人的概念中,贵族学校就应该享受贵族般的条件,有贵族样的生活。

但是英国贵族学校的学生睡的是硬板床,吃的是粗茶淡饭,每天还要经过非常艰苦严格的训练,这甚至比平民学校还要辛苦。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意识里,富与贵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但事实上这是两回事儿。富是物质的,贵是精神的。

贵族精神,首先就意味着这个人要自制,要克己,要奉献自己,服务国家。英国的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毫无疑问,是贵族。

英国皇室把他们送到陆军军官学校去进行学习。毕业后,哈里王子还被派到阿富汗前线,做一名机枪手。英国皇室知道哈里王子身份的高贵,也知道前线的危险。但是他们公认为国家奉献自己、承担风险是贵族的本职,或者说是本分所在,是理所当然的。

英国二战的时候有一张照片流传得非常广,当时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到伦敦的贫民窟进行视察,他站在一个东倒西歪的房子门口,对里面一贫如洗的老太太说:“请问我可以进来吗?”这体现了对底层人的一种尊重,而真正的贵族是懂得尊重别人的。

1793年1月21日,在巴黎的协和广场,一个行将被处死的囚徒,上断头台时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她马上下意识地说了句:“对不起,先生。”而此刻她的丈夫路易十六,面对杀气腾腾的刽子手,留下的则是如此坦然高贵的遗言:“我清白死去。我原谅我的敌人,但愿我的血能平息上帝的怒火。”几分钟后,路易十六及皇后便身首异处。两个世纪之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密特朗在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的庆典上真诚地表示:“路易十六是个好人,把他处死是件悲剧……”

1910年10月28日,一位83岁高龄的老人,为了拯救备受煎熬一生的灵魂,决意把所有的家产分给穷人,随后他离开自己辽阔的庄园出走了,带着聂赫留朵夫式的忏悔,最终像流浪汉一样死在一个荒芜的小车站……他就是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多年后,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评价托尔斯泰时这样感慨道:“这种没有光彩的卑微的最后命运无损他的伟大……如果他不是为我们这些人去承受苦难,那么列夫·托尔斯泰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属于全人类……”

这几位主人公尽管命运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贵族。

2、贵族代表了尊严和品行

西方直到18世纪,贵族依然是主流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英国仍然保留着贵族的爵位、封号。(中国的贵族阶层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就整体消失了。)当西方的贵族社会转入到平民社会之后,资产阶级并没有掀起否定、批判贵族文化的精神浪潮,相反的,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贵族学校去学习,买贵族的纹饰、徽章,买贵族的头衔,想全方位继承贵族的衣钵。我国著名报人储安平在《英国采风录》中说过,英国的贵族制度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是因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英国的老百姓普遍认为,贵族精神代表了一种尊严,一种高超的品行。

西方中世纪的战争好多跟中国春秋战争非常相似,战场上是对手,下了战场仍然还是朋友。所以那个时候的好多战争,在今天看来就有点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公元前1135年,英国国王亨利一世去世了,他的外甥斯蒂芬和他的外孙亨利二世都认为自己有权继承英国王位。斯蒂芬本身在英国,就捷足先登,抢先登上了王位;亨利二世在欧洲大陆,听到这个消息后愤愤不平,在欧洲大陆组织了一支雇佣军前来攻打斯蒂芬。那个时候亨利二世很年轻,经验不足,出兵的时候没有很好的筹划,所以大兵千里迢迢开到了英伦三岛一上岸,就发现钱已花光了,没粮食了。

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亨利二世作出了一个咱们中国人绝对想不到的选择,给对手斯蒂芬写了封求援信,说我出征准备不周,没了粮草,您能不能给我点接济,让我把这些雇佣军遣散回欧洲。斯蒂芬居然慷慨解囊,给了亨利二世一笔钱。可后来亨利二世竟然第二次发动了同样的战争来争夺王位。

人家当初接济你,你现在又杀回来了,这在中国人看来是忘恩负义。欧洲的贵族认为对手的宽容是理所当然的,该竞争的还是要接着竞争。所以过了几年之后,亨利二世再次率领大军,卷土重来。这时他年龄大了羽翼已丰,所以在战场上打败了斯蒂芬。虽然他取得了胜利,但结果却很有意思。他和斯蒂芬签订了一个条约,就是这王位还是由斯蒂芬来做,把亨利二世立为太子,一旦斯蒂芬百年之后,由亨利二世来继承王位。

在一般人眼中,好不容易打赢了,却只得了接班人的名义,好像不值得。按照中国皇位争夺,非杀个你死我活不可。另外还有一场战争也非常有戏剧性。

英国爱德华三世两个儿子兰开斯特公爵和约克公爵的后代,他们都对英国王位感兴趣,于是两个家族间发起了一场内战。战争的结局竟然是不打不成交,两大家族后来打出了感情,互通了婚姻,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娶了约克家族的伊丽莎白。联姻之后,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宣告合并,开创了都铎王朝。

在欧洲的政治中,有一个特殊传统,就是一个国王,即使是被从王位上推翻下来,也会受到必要的礼遇,这也是骑士精神的一种体现。所以在欧洲的权力斗争中,很少有像中国那种斩草除根的想法。

3、要竞争更要有风度

欧洲的贵族宁可承担养虎为患的后果也不愿意丧失自己的风度。1688年,威廉三世攻打詹姆斯二世。威廉三世是詹姆斯二世的女婿,但他觉得这个王位应该是属于自己的,所以从詹姆斯二世手中夺取了英国王位,把自己的岳父给俘虏了。他把自己的岳父关在靠近海边的一座城堡里,同时在城堡靠海那一侧给他留了一条小船。詹姆斯二世心领神会,就坐着这条小船逃到了欧洲。

第二年詹姆斯二世组织了一支雇佣军想重新夺回自己的王位。这时威廉三世正在组织和法国进行一场战争,他一看自己岳父卷土重来,不得不腾出一只手来对付自己的岳父。最后虽把詹姆斯二世打跑了,但在英法战争中却遭到惨败。

正如荷兰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所说的,“火药的传入虽然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但是中世纪骑士所体现的并且被理想化的骑士精神,却在近代西方文化中得以保留”。这种骑士精神实际上就是贵族精神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道德理想,对西方人的民族性格有着长久的影响。

西方进入平民社会之后,贵族之间网开一面的传统在高层政治中还依然得以保留。比如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军即将面临失败,军官中有人提议化整为零分散到老百姓家里,进入山区打游击战。但当时南军最高统帅罗伯特·李将军却不同意,他说:“战争是军人的职业,我们要是这样做,就等于把战争的责任推给了无辜的老百姓。我虽然算不上一个优秀的军人,但我绝不会同意这样做,如果能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南方老百姓的安宁,我宁愿作为战争犯被处死。”

他的对手是大家熟知的林肯,林肯总统同样表现出宽宏大量的贵族风度。本来他确实应该按照军法对罗伯特·李进行处置,但是他认为南北之间的仇恨宜解不宜结,所以他对李将军说,您也到了退休年龄了,就告老还乡吧。于是,李将军就以这种方式光荣退休,回到自己的庄园,撰写回忆录去了。

贵族精神有很多还不为我们所理解,比方说,贵族精神当中的低调。洛克菲勒帝国,那个小洛克菲勒在上大学的时候,过的是贫穷的生活,自己烫裤子,自己缝钮扣,不抽烟,不喝酒,不随便到剧院去看电影,和他爸爸一样,把每一笔开支都记在小本子上。这些人看起来很节约,但是并不小气,因为在面向社会进行捐赠的时候,都非常慷慨。比如咱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比尔·盖茨,后来把他名下所有的财产全都捐给了社会。看既节约又慷慨,这也是贵族精神非常可取的一部分。

这种精神,从一个角度来看是慷慨,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读,也可以说是一种担当精神,一种社会责任感。所以在今天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当中,最让我们感动的就是这种无处不在的担当精神。

比如西方的航海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当一艘船遇到危险要沉没的时候,船长肯定是最后一个离开的,或有的船长干脆选择和船一起沉没,这就是从贵族精神延续下来的一种承担精神。

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船即将沉没的时候,船长走进了船长室,选择了和船共存亡,这就是一种担当精神。在大船开始沉没的时候,船长请船上的小乐队到甲板上来演奏,以安抚大家的情绪。在演奏完毕之后,首席乐手向大家鞠了一躬,乐手们开始离去,船上非常混乱,大船马上就要沉没了,首席乐手看见大家都走远了,他自己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架起小提琴,拉起了一支新的曲子,已经走远的乐手,听到音乐声,不约而同地又回到了首席乐手身边,大家重新开始演奏。船要沉没了,大家相互握手,互道珍重,首席乐手说:“今天晚上,能和大家一起合作,是我终身的荣幸。”

这是对贵族精神最好的诠释,它告诉我们,有一种死比平凡的生更伟大。

4、贵族精神的实质

储安平在其《英国采风录》中记述了他对英国贵族和贵族社会的观察,他说:“凡是一个真正的贵族绅士,他们都看不起金钱……英国人以为一个真正的贵族绅士是一个真正高贵的人,正直、不偏私、不畏难、甚至能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他不仅仅是一个有荣誉的、而且是一个有良知的人。”用当年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的话来说:贵族精神的实质是荣誉。

贵族精神跟物质条件,有的时候可以说没有什么关系。就像当年张爱玲所说的,旧上海公寓里的那个电梯工,一定要衣冠楚楚,领带打得整整齐齐,才肯出来给顾客开电梯,这也体现了一种贵族风度。还比如许纪霖教授所说的,有一个下岗的三轮车夫,靠自己蹬三轮车的微薄收入,养活了几十个孤儿,一个一个送他们去上学,我们也可以说,这个人具有一定的贵族精神。所以说,贵族精神说离我们远也远,说离我们近也很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精神贵族。

英文里的noble,除了有“贵族”的含义外,还有“出身高贵的”、“高尚的”、“伟大的”、“崇高的”、“卓越的”、“辉煌的”等含义,“贵族精神”则包括高贵的气质、宽厚的爱心、悲悯的情怀、清洁的精神、承担的勇气;以及坚韧的生命力、人格的尊严、人性的良知、不媚、不娇、不乞、不怜;始终恪守“美德和荣誉高于一切”的原则。

“贵族精神”并不必然为“贵族”所垄断,我等平民只要不断努力学习坚持塑造自己的人格状态,同样是具有“贵族精神”的贵族,我们所要强调的是“精神的贵族化”。然而,如今国内对于贵族的理解是:拥有高档住宅、豪车、美女如云、消费欧洲奢侈品、子女入学“贵族学校”和出国留学等等,崇尚这样的贵族式生活方式,更多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贵族生活。不是表现在人对精神和审美的追求,而是体现在挥金如土绫络绸缎花天酒地的金钱主义形式上。贵族化中的“贵”,就是华丽、气派、显赫、奢侈等形式。传媒传递给我们一种错觉就是这种和真正的贵族文化毫不沾边的虚荣和幼稚的形式氛围。这种贵族文化实际是一种肤浅、粗糙的文化氛围,这将源于幼稚而止于成熟,源于虚荣而将止于务实。

真正的贵族精神,应该有三根重要的支柱,一是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二是社会的担当,作为社会精英,严于自律,珍惜荣誉,扶助弱势群体,担当起社区与国家的责任。三是自由的灵魂,有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而且具有知性与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不为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

贵族这一无论是在称谓还是实质性的确认,都必须是与其品德、学识、行为相符合的。否则,即使其权倾天下,富可敌国,亦不能进入贵族的行列中。贵族的真正意义是指其在精神和高尚行为上的拥有。贵族精神的高贵之处,那就是干净地活着,优雅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他不会为了一些眼前的现实利益,去背信弃义,去不择手段。基于这样一种意义上来讲,精神的贵族和所谓富有之人应该是没有关系的。精神的贵族不一定富有,富有之人不一定是贵族。因为这种贵族精神不是用钱可以买来的。

(来源:历史重读)

拓展阅读:

没有贵族精神,何来贵族

许纪霖

今天的中国有富人而少贵族,贵族不是拥有权力与财富,而是有一种贵族精神。贵族精神是三个支柱:第一个是教养,第二个是责任,第三个是自由。

《南方都市报》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上演讲稿

作于2008年12月13日

今天我想讲的题目是“平民时代的贵族精神”。今年中国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差不多六十年前,毛主席他老人家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到了今天,中国终于在经济上站起来,成为了目前世界上最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站起来的标志之一,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所以如今神州富人遍地。

富人多了以后是不是意味着就有了贵族呢?今天的中国不仅有富人,而且有富人文化,我们称之为暴发户文化。在当今中国,一个人是否有社会尊严、社会地位,不是看你的内在品质,而是由消费定性,看你穿什么名牌、开什么名车、住什么等级的房子、还有住在哪儿。这些都是身份的炫耀。这样一种奢侈之风如今到处弥漫。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有了贵族呢?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城市兴起了一种白领文化,特别是我居住的城市上海,小资情调特别浓,这些小资不一定钱很多,但他们讲情调、讲品位,要泡酒吧、看话剧、读村上春树的小说,他们觉得自己是精神贵族。那么,有了情调和品味,是否就是有了贵族精神呢?

▲上海酒吧

这几年,有好几所大学都提出要开设贵族的课程,什么叫贵族课程?就是打高尔夫球。在中国,高尔夫球被认为是贵族运动,学校要从娃娃时候抓起,开设高尔夫球课程,大学一毕业就可以一脚跨进上流社会。校友中富人一多,学校的声誉也可以水涨船高。满城尽带贵族甲,人人都想做贵族,但是很少有人真正去想一下,究竟什么是贵族,贵族的精神是什么?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个问题,不妨先把答案告诉大家:所谓的贵族精神,我认为是三个精神支柱:第一个是教养,第二个是责任,第三个是自由。

1.  教 养

首先说教养。欧洲贵族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如今在欧洲大陆和英伦三岛上还保留着许多古堡,这些古堡都是欧洲中世纪贵族权力的象征,一个古堡就意味这一个主人,这个主人是当地的贵族,统治一方,这是他权力的象征。欧洲中世纪的早年贵族实际上都是一些乡绅,住在古堡里面,统治着乡村。早年的欧洲贵族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比较土,没有太多的文化,说话比较粗鲁,喜欢养马、打猎,养了很多猎犬。最初的贵族是世袭的,主要看血统,有一些甚至是从古罗马时期传承过来的。十六、十七世纪以后,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这些贵族慢慢有了变化,除了血统之外,开始看是否有教养,教养开始替代血统,成为贵族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国卢瓦尔河香波城堡

当贵族开始讲究教养的时候,资产阶级也开始出现,这些资产阶级的暴发户,一开始搞商业,后来搞工业。这个时候,贵族阶级在经济上开始没落,他们不是最有钱的,甚至袍子都是破的。但是在封建等级制之下,贵族的地位还是比资产阶级高,衣着体面的资产阶级碰到袍子破烂的贵族还得鞠躬行礼。在贵族面前,暴发户们有自卑感。荷包再鼓、金钱再多,但缺少一个最珍贵的社会象征资本,这就是教养。

教养这个东西,听上去很虚,但表现是实实在在的,体现为外在的气质、优雅的谈吐和文明的举止。中国的孔夫子也很讲礼,也是一种教养。中国的社会现在礼已经很少了,这个东西已经被破坏的差不多了。韩国还保存着不少古礼,台湾还有一部分,倒是礼的母体中国大陆被破坏的差不多了,所以现在我们成为了野蛮人。

▲韩国成均馆大学举行仪式祭奠孔子

欧洲的中世纪是封建等级制,等级森严,贵族就是贵族,平民就是平民,但是贵族和平民之间虽然身份不平等,但有一个是平等的,都是上帝的子民,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封建等级制虽然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是有一点,每一个阶层的人都有每一个阶层的尊严,贵族有贵族的尊严,平民也有平民的尊严。朋友们可能看过英国的电影,比如说《理智与情感》,可以发现帮助贵族管理庄园的管家仆人不是贵族,但他们照样受到尊重,最重要的是有自尊。举一个例子,张爱玲有一篇文章里讲到,解放之前她住在南京西路旁边的常德公寓,公寓里面有电梯的,开电梯的是一个中年的服务生,你出来工作的话,一定要领带打好、西服穿好,才会出来开电梯,他有他的职业自尊。

在中国端盘子的人可能被人看不起,甚至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但是在巴黎或伦敦,在一些餐厅,特别是比较好的餐厅里,那些服务生在我看来个个都是明星,气质非凡,你没有办法看不起他,他收入可能也不会比你低,他有他的尊严。每一个阶层都有自己的尊严,相互之间形成了一套礼节。法国大革命高峰的时候,路易十六和皇后都被送上了断头台,皇后上断头台的一刻,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皇后脱口而出:“对不起,先生”。这是平时的所自然形成的礼貌习惯。不像中国的宝马车撞到人,不仅没有对不起,还要打被撞人。

贵族精神的三大支柱:文化教养,社会担当,自由灵魂

▲玛丽皇后

中国西周的时候还有类似欧洲的封建制,但东周已经没有了,孔夫子哀叹说礼崩乐坏,这就是封建礼制的崩溃。以后是二千年的士农工商社会,这个四民社会有一个好,各个阶级之间上下流动,通过科举,平民可以一夜之间鲤鱼跳龙门,像范进中举一样成为上流。但是也带来了问题,有尊严的都是上层,越是上层越有尊严,而越是低层越没有尊严,被人瞧不起,所以人人都挤破头往上走。中国的穷人最要命的不是穷,而是活得没有尊严。

欧洲的贵族有教养,这个教养是从哪儿来的呢?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培养:家庭、学校与社交。教养这个东西首先来自于家教,中国人也很讲究家教,但是现代人把家教理解得很狭窄,周末送孩子去弹钢琴,或者让孩子背《论语》,把家教理解为知识,好像知识越多家教越好。实际上这只对了一半。家教不一定是知识,它是一个自然形成的东西,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无形形成的亲切与自然、举手投足中的优雅与高尚,这是一个氛围,是被熏陶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小孩子受到父母的影响,慢慢熏陶出来的家教门风。如今有些家庭拼命送小孩子周末去学各种贵族知识,但在家里父母说话谈吐粗鲁,缺乏基本的教养,使得孩子虽然有知识,却不一定有素质。家教非常重要,贵族精神首先从家庭开始,从如何说话开始,父母如何文明地对待小孩,对待邻居,对待保姆,小孩就会模仿,这些都是熏陶的结果。

到了该上学的时候,就要去学校了。在欧洲贵族有贵族的学校。英国贵族的孩子最希望进入的是伊顿公学,到现在它还是最著名的贵族学校,贵族家庭生了一个男孩子,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到伊顿公学报名,否则到六七岁读书时再去报名就晚了。伊顿公学教什么呢?不要认为是打高尔夫球,那里没有高尔夫球场,也没有今天热门的工商管理、金融等等这些实用知识。到贵族学校,不是去学有用的知识,而是学在今天看来是完全没有用的知识,比如说拉丁文,熟读从古希腊、中世纪到近代的各种宗教、人文经典,一本一本细读,到今天还是这样。陪我去伊顿公学的一位英国朋友,住在附近的温莎镇上,她读中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会拉丁文,被伊顿公学选上到那里读书,同学们都很羡慕。贵族学校学的不是有用的知识,而是博雅之学。中国古代的儒家,孔夫子办私学,朱熹、王阳明办书院,教的也是类似的博雅知识,所谓的士大夫之学。博雅之学平时没有用,一旦有用就是大用,人生的大道理、政权的合法性,都要靠博雅之学来证明。这是再好的数学公式、物理学原理无法证明的。

▲以前伊顿公学学生要上礼拜堂,现在都要学拉丁文

这几年各地的大学,特别是理工科大学比较重视人文教养,开始了许多博雅之学的课程,有些大学还把《四书》作为公共必修课。以为人文教养就是通识课教养,上几门人文知识的课程,大学生便有了人文精神。这是大错特错,人文教育不是通识教育,它像家教一样,不是灌输一些知识,而是要通过熏陶,通过各种道德和社会的实践让学生成为博雅之士,确切地说,人文教育的核心不是通识教育,而是人格教育。关于这个问题,我待会儿会详细展开。

第三步就是社交了。男孩、女孩到了16岁就要有一个成人礼,不是到国旗下宣誓我要成为好公民――好公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首先成为好人,成为正人君子,学会与各种不同的人文明相处,这就需要社交。父母带着成年的小孩子进入社交圈。我们在电影里面看到,贵族的社交活动,举行PARTY,经常会跳宫廷舞,不是一对一的交谊舞,而是转来转去的集体舞。一场宫廷舞下来,要与好几位对舞,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则,这让你学会与社交圈中各种不同人交往,了解如何与不同的人寒暄相处。这些社交活动,比如舞会、沙龙、晚宴、打猎,都产生了交往的公共空间,哈贝马斯讲的近代公共领域,其前身是贵族的公共领域,贵族的公共领域就是在这样的社交圈里产生出来的。

养成贵族差不多需要三代人,第一代是暴发户,虽然腰缠万贯,但是从小形成的粗鄙习性很难改变,虽然通过模仿要成为体面人,但是有些东西是改不过来的。这是第一代,改不过来怎么办,赶快把第二代送到贵族学校培养。第二代从小接受贵族教育,但是家里还不行,家庭还缺乏贵族那一套所需要的礼仪,他们理性上是贵族,但本身的气质和血脉还不行,平时彬彬有礼,但是一到吵架的时候,原来的家乡话、土话就脱口而出,本能地反映出来,第二代是后天教育出来,不是自然熏陶的。一定要到三代之后,贵族的教养真的渗透到血脉里,习惯成自然。上个月我看凤凰卫视的鲁豫访谈节目,采访蒋家(蒋介石)第四代传人蒋友柏,现在他在上海开了一家创意公司,举手投足之间有那么一点贵族的风采。

▲蒋友柏

中国历史上也是有贵族的,特别是魏晋南北朝隋唐,那时皇权比较弱,世家大族比较强大。但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很多,农民起义第一件事就是杀贵族。贵族要三代养成,但一场大乱,每次像割韭菜一样,贵族传统没有办法作为一个历史传统传承下来。日本、英国的贵族都传承下来了,但是中国历史上不断的朝代更替、农民起义,富不过三代。欧洲和日本都是长子继承制,家产可以完整保存下去,但中国是儿子均产制,老子的遗产有几个儿子,就在中间均分,均分以后,财产就分散,形成不了大势力,这让皇权最开心,专制权力就是建立在贵族权力有限的基础上。

在欧洲,真正的贵族还是少数,但他们是全社会的楷模。储安平先生留学英国的时候,写过一本书:《英国采风录》,他说英国之所以贵族制度保存到今天,不是靠武力。英国人虽然大部分是平民,但是他们都以为贵族代表了一种尊严,代表了一种高超的品性,人人都希望以贵族为榜样做君子,这就形成了风范。一个人是否是贵族,不是看你有多少钱,是什么血统,而是否有贵族精神,以贵族精神为人生楷模,君子固穷,但表现出来的还是贵族风范,他就自认为有贵族精神。坦尼克号沉船的瞬间,船上的乘客们,从贵族到平民,大家排着队,依序上救生艇,妇女和小孩优先,这样一种秩序,是平时熏陶出来的。不需要警察用暴力维持,是哈耶克所说的自发的、扩展的秩序,不是靠强制维持的。英国社会有贵族精神的风范,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秩序。

2.  责  任

贵族精神的第二个支柱,便是责任。中国现在很多富人自认为是贵族,他们认为贵族就是有权力、有特权,这就是身份的象征,我高人一等。不仅是富人,官僚更不得了,前一阵子轰动全国的深圳海事局党委书记猥亵小女孩,竟然还大放厥词:“你们算个屁啊,看我怎么收拾你们。”我前面说过,中国这个社会越往上层,越有尊严,这个尊严从哪里来呢?就是所谓的特权。中国现在弱势群体也在维权,但是这两个权差别很大,一个是权利(right),一个是权力(power),两个“权”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权利是上帝和法律赋予每个人的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基本的自由,而权力是指能够控制和主宰别人的一种权势。中国的一般人包括媒体、官员经常用错这两个词。中国人的观念里面没有权利,只有权力,我的权力越大,就意味着我的权利也就越多。越是底层的越没有权利,维护不了基本的人权。表面是人人争权利,实际上都在争权力,争能够控制别人、为所欲为的权力。哪怕是一个管厕所的,有时候也会有权力。现在中国的问题不是官员腐败的问题,而是全民腐败、全民都要特权,一个小科员、只要是管事的,都可以把你弄死。

真正的贵族当然是有权力的,但权力之外,还有责任。与权利相联系的是义务,而与权力相联系的就是责任,你越是有权力,就意味着你的责任就更重大。所谓责任,也意味着担当,有多种层面可以理解。首先是对自己的责任,严于自律。虽然伊顿公学至今为止是英国最好的贵族学校,但如果中国的小孩子去,我我相信不到一个星期都想逃出来,整个一个吃苦夏令营。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晚上九点半熄灯,每天的作息时间是很严格的,军事化的管理。伊顿公学的学生,平时不能出校门,只能周末才能出来,说好晚上几点就一定要回去,非常严格的管理。越是贵族的学校,越要培养出有超常责任感和自律心的贵族。

▲伊顿公学

欧洲的分封制度之下由长子继承,长子以下就去打仗,当骑士,十字军东征。贵族的学校大部分都是这些这些非长子的贵族孩子,他们被培养成为年轻的军官,首先就要有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储安平先生比较了中国和英国的教育,他讲到英国的学校重视人格的教育,思想容忍自由、性格倾向管制。思想上可以开放,你胡思乱想、讨论什么都可以,但性格上是管制的。但中国的教育是倒过来,思想管制、性格放纵。思想管的很严,不能胡思乱想,但是人格教育很弱,性格上一片自由散漫。中国人有没有自由,要看怎么看。中国人的自由是一种老庄式的,天高皇帝远、性格放纵,想干什么就怎么干,自由自在,为所欲为。这就被认为自由,自由等同于散漫。孙中山先生当年搞革命,哀叹中国人一盘散沙,过于自由,缺乏合作和团队精神。不要看今年的奥运会中国拿了金牌第一,细细看看,这些金牌绝大多数都是个人项目,而且都是应试的结果,为金牌而训练出来的,与全民体育相关的都不行:田径不行,游泳不行。特别是需要合作的集体项目,大部分都不行。足球,这项11人的集体项目,简直一塌糊涂。有一个中国的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英国也有一个类似的谚语,意思相反:“一个英国人,一个呆子;两个英国人,一场足球;三个英国人,一个不列颠帝国”。贵族学校所训练的,除了自律之外,就是团队合作精神。

责任第二个意思是对家族负责。欧洲的贵族非常重视名誉,名誉高于一切。欧洲贵族过去有一个习俗,贵族之间发生了纠纷,要为名誉而决斗。普希金就是决斗而死的,这在今天看来简直匪夷所思,比较起生命,名誉算什么?但是在中世纪,名誉高于一切。是谁的名誉呢?不是个人的名誉,而是家族的名誉。一个贵族的家族为什么辉煌,受人尊敬?乃是每一个贵族成员都珍惜家族的荣誉。每一个家族都有族徽,就像如今大学都有校徽一样。,家徽带有神圣性,代表着家族的荣誉,个人所有的光荣与耻辱都与这个家族有关。贵族的权力太大了,个人要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靠个人道德很难抵御,法律也没有那么细微,这时最大的的制约便来自于家族。出了一个败家子,整个家族的荣誉都毁于一旦。

当代社会不讲门第出身,代替家族的,是一个新的门第,这就是什么学校毕业的。清华、北大是天子骄子。但是中国的名校学生,炫耀自己的出身,更多地是指一种高人一等的身份,很少有为母校争光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但是在国外不一样,如果是哈佛、牛津出身,校友中间有非常强的荣誉感,一旦某一个校友发生丑闻,整个学校都觉这是一个奇耻大辱,首先要跟他划清界限。不像中国发生了抄袭首先就护短。有一年我到美国洛杉矶访问,参观一位朋友在那里任教的一所小的学院,这所学院名不见经传,但校友中间,却出了一个有名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当初学院曾经考虑要为尼克松立一块纪念碑,但校友们一致反对:他是因为水门事件的丑闻下台的,这是我们国家的耻辱。虽然我们学校没有什么名气,也要与尼克松划清界线!中国现在有很多腐败,当然可以通过自律,“八荣八耻”教育,也可以通过党纪国法来制裁,但手握如此大的权力,又有那么多的诱惑,仅仅靠个人的自律,靠外在的法律不可能管这么多,除此之外,还缺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中间一环,那就是从家族到学校再到单位的社群性制约。

贵族精神的三大支柱:文化教养,社会担当,自由灵魂

▲尼克松

责任的第三个意义是为臣民负责。贵族的权力很大,统治一方,但贵族与臣民的关系,不仅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而且是保护者与被保护者的关系。如果贵族不好好保护臣民,这些臣民就会跑自治的城市里面,当一个自由民。臣民跑光了,有大块的土地无人耕种,贵族的权力自然下降。所以,贵族的责任意味着对臣民负责,有非常重大的保护臣民的责任。这与中国过去的绅士是一样的,天高皇帝远,皇帝的权力只到县一级,乡村主要是靠乡绅来管理,乡绅是地方的精英,权力很大,但比权力更大的社会责任。士绅们要组织各种公共事务,修水利、搞宗教祭祀。一旦发生天灾人祸,就要组织慈善赈灾。

这种为臣民负责的精神到了现代发生了转变,转变成为公众服务的精神。我在国外对这一点感受很强烈,2001年我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到周末的时候,哈佛的学生都不见了,都去社会服务了。或者在华人社区教刚刚来的移民们英语,或者是到医院做护工,或者是到养老院为老人读书。为公众服务,这是一个好学生的重要指标,你要进哈佛、耶鲁这些名校,EST考满分没有用,还要看你参加了多少社会服务,有没有做过校报的主编,这些都是为公众服务的精神。新出炉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原来在芝加哥就是从社区服务开始,他的政治魅力、政治经验不是读书读出来的,不是高尔夫球打出来的,而是从底层的服务开始,形成了他的领袖气质,形成了一个政治家的非凡魅力。

▲奥巴马参加社区服务烹饪美食

如今中国的某些大学一讲到贵族,就是要尽量与众不同,玩一些老百姓们不玩的游戏。错了,贵族最重要的不是与平民区隔,而是如何身为贵族,与平民打成一片,为公众服务。这才真正的是贵族。这几年上海每年都举行“顶尖奢侈品博览会”,今年开始不搞了,为什么呢?主办者到国外转了一圈发现,人家真正有钱的人,比的不是奢侈,奢侈并不光彩,做得说不得。真正的贵族比的是慈善,是对社会的责任感。于是主办者改办富豪的慈善晚会。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回到说英国的贵族。虽然英国社会等级森严,但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每年英国国王或女王都要册封贵族,到今天还是如此。每年都会有各种社会精英:商业巨子、科学家、大学者册封成为贵族。这个传统使得英国的贵族不断有新鲜血液进加入,贵族阶层可以保持某种活力。英国在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真正的革命,这与贵族一直承担着社会责任、长期保持着精英性有关。而法国不一样,法国之所以发生大革命,乃是与贵族的腐败有关。法国的贵族相比英国的贵族比较封闭,到了路易十四之后便只有特权,而不再尽社会责任。路易十四这位太阳王非常厉害,到了他统治的时代,王权专制达到了顶峰。专制权力最可怕的对手不是老百姓,而是贵族,贵族是国王权力最大的威胁者。路易十四想了一个花招,建了一个庞大的凡尔赛宫,凡尔赛宫之大,没有去过的真是难以想象,我那年去凡尔赛宫参观,一天走了九个小时,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光顾。皇族成员当然用不着住这么大的地方,他让各地的贵族统统住到周围来,整天歌舞升平。那些乡绅们觉得在这里比过去住在城堡开心多了,生活豪华奢侈。贵族们一旦离开了自己的封地,便无法再为臣民们尽责任,但各种政治经济的特权还是照样享受。整个法国贵族阶级成为了社会的寄生虫。这就引起了平民阶层的仇恨,欲除之而后快。一个精英阶级,不在于他们有没有特权,而在于他们是否尽到了责任,如果你有特权,但是你同时又尽责尽职,老百姓还能接受,一旦只有特权没有责任,那才是真正的腐败,那就离革命不远了。

▲法国凡尔赛宫

社会总是要有精英阶级。当贵族阶级开始腐败,社会就需要新的精英代替他们。于是知识分子就产生了。法国大革命的观念引导者是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这些启蒙思想家,他们都是新型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与贵族不一样,贵族是旧制度的一部分,但知识分子游离于旧制度之外,是精神上的波希米亚人。他们是社会的反叛者,是精神的反抗者,也是新的社会革命的动员者。

从历史上来看,只有三个国家有知识分子,一个是俄国,第二是法国,第三是中国。知识分子(intellectual)这个词源来自于法国,更早一点则来自于俄国,俄文叫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很有趣的是,只有这三个国家发生过大革命,所谓的大革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而是改天换地的革命,叫社会大革命,一夜之间,不仅政权更替了,连社会结构也发生突变,贵族阶级被消灭,新的阶级产生。大革命的出现,与老的精英阶级贵族的腐败有关,于是便有新的精英阶级知识分子的崛起。 

3.  自  由

法国贵族为什么会死亡? 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是一种自杀,自我谋杀。贵族失去了贵族精神的根本:自由。而英国贵族不一样。九十年代中期有一部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勇敢的心》,讲的就是苏格兰贵族反抗英国国王的自由传统,不自由勿宁死,这种自由精神是贵族精神的核心。

▲《勇敢的心》剧照

什么是自由呢?现代的自由有两个渊源,第一个渊源来自于基督教,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开创了信仰自由。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们可以不通过教会的中介,阅读圣经获得启示,直接跟上帝沟通,这就是信仰的自由。第二个传统来自贵族的传统。贵族最大的敌人也不是平民,而是国王,国王代表了专制。于是英国贵族要与英国国王签订权利法案,划清楚贵族有什么权利和义务,贵族的义务是向国王纳税,但是贵族有自己的权利,在法律上保障我的自由。所谓自由,一是人身自由,不受强制,不随便被逮捕。其次是财产的自由,国王不能随便剥夺贵族的财产,不能像古代中国的皇帝那样,一道圣旨:满门抄斩,再厉害的贵族也完了。不要说没收财产,连私人领地国王也不能随便闯入。二战的时候有一张流传甚广的照片,爱德华国王到伦敦贫民窟视察,国王站在门口,问屋里的一个一贫如洗的老太太:“我能够进来吗?” 这一传统也是中世纪贵族奠定的,不经贵族的同意,国王和他的军队不能随意进入贵族的领地和古堡。

贵族的自由还体现在政治自由,即对公共事务参与的权利,通过国会参与国家的管理,特别是纳税。国王要打仗加税,要取得贵族们的同意,不能随便加收。最后更重要的,乃是内心的自由,具有道德和理性的自主性,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

外在自由和政治自由和内心自由,这些贵族精神的传统,在英国贵族那里通过与国王的抗争,保存了下来。但在法国贵族那里,自由的精神却死了。路易十四之后,贵族们在凡尔赛宫里整天围绕着国王、王后翩翩起舞,差不多就被软禁了。他们虽然身为贵族,但是只剩下贵族的躯壳,魂没有了,贵族最重要的灵魂——自由的精神死亡了。有些人活着,却已经死了。实际上,法国贵族阶级在大革命之前被推翻之前,已经在精神上自杀了。

法国大革命陨落之后,经过拿破仑的军人专制,最后在19世纪上半叶产生了两次王朝的复辟。第一次是波旁王朝,第二次是奥尔良王朝的复辟。王朝复辟之后的法国,贵族阶级被铲除了,人人法律和身份平等,一个平等的社会出现了,一个平民时代到来。

▲《自由引导人民》   欧仁·德拉克罗瓦/绘

平等时代的到来,是否就意味着一个理想的社会呢?平等,即可以与自由相结合,也可以与专制相结合。平等与自由的结合,发生在美国,而平等与专制结合,发生在大革命后的法国。在一个平等的平民社会里面,专制制度竟然又重新复辟了。为什么平等的社会之上,能够建立政治威权?政治威权的社会基础,又是什么呢? 王朝复辟之后,法国的大思想家托克维尔,出版了两本书:《美国的民主》与《旧制度与大革命》,系统讨论这个问题。

托克维尔发现,新的专制制度的社会基础,是平等社会之中原原子化的个人。过去贵族时代讲荣誉,到了平民时代,人人追求的不再是荣誉,而是自利,每一个人都是利己主义者,追求自己的利益,如何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工业高速发展,大量的资产阶级产生,人人都在做发财梦,拼命地追求金钱。奥尔良王朝很聪明,他们积极扶持资产阶级,让大家可以自由地发财,但是在政治上实行控制,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在私人领域,国民有充分的发财自由,爱干什么就干什么,王朝鼓励大家追求幸福和享受。但是在公共领域,对不起,你们就把权力交给我吧,我保证给大家稳定的秩序,保证民生和安全。原子化的个人加上政治上的威权时代,这就是大革命之后王朝复辟的法国。

贵族精神的三大支柱:文化教养,社会担当,自由灵魂

▲托克维尔

那时大革命过去不久,大家都对革命时期的“参与爆炸”有恐惧,人们一下子回到私人生活,不再对政治感兴趣,拼命追逐自己的利益,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甚嚣尘上。社会上不是杨朱,就是犬儒。杨朱者,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也,要紧的是自己的私利,拼命赚钱,醉生梦死。另外一些人,不愿同流合污,不满社会又无可奈何,于是奉行犬儒哲学,洁身自好,独善其身。但放弃了公共责任和公民行动。社会普遍弥漫的这种氛围,成为威权主义的社会基础。

在贵族社会之中,社会是一个自在的有机体,贵族是这个有机体社会的枢纽和重心。一个以贵族为枢纽的社会,即使没有国家和政府,照样可以形成秩序,以贵族为中心整合起来的社会自发性秩序、等到贵族阶级崩溃之后,新的精英阶级又没有产生,于是从一个有机体的社会变成一个机械社会,每一个人都是原子化的个人,相互之间没有联系,也没有社会的枢纽,于是只能依赖政府的行政资源,强力整合。社会没有精英、没有组织,不得不需要一个高高在上的威权来统治,政府是无所不在、不可或缺。政府虽然不好,是恶政府,但没有政府,情况更坏,无政府是最可怕的,整个社会会陷于恶性生存竞争的丛林法则。于是,威权政府便建立在只有个人、没有组织、也没有精英的机械社会之上,这个社会不讲宗教、不讲道德,只讲利益,只讲生存法则。托克维尔分析说,旧的专制制度就是这样在大革命以后复辟的。

大革命之后的威权与大革命时期的雅各宾专政是有区别的,雅各宾专政的社会基础是集体主义,人人献身于法兰西共和国的理想,群众运动一波接着一波。而大革命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威权与红色专政不一样,它不是建立在集体主义的社会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个人主义社会的基础上,这些个人都是利己主义者,是经济学所说的合理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的经济人。

如何克服威权主义呢?托克维尔以为可以吸取美国革命的经验。美国是先有社会才有国家,国家是在社会的基础上产生的。先是五月花号船到美国,建立了宗教的共同体,然后是十三个殖民地,十三个地方自治共同体,然后在十三个殖民地的基础上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美国有充分的地方自治,有宗教传统,美国人虽然也是个人主义者,但与法国王朝复辟时期的自利性个人不同,美国人也追求个人利益,但追求的是“正确理解的个人利益”,也就是说,不仅懂得享受权利,而且知道对他人、对公共事务承认责任,积极参与地方的事务。不仅有市民,而且有市民社会,不仅有公民,而且有公民结社,于是,美国有非常发达的社会组织和地方自治,在国家与社会社会之间有明确的界限,国家的权力受到了限制,自由与民主也是在自治的基础上得以落实。

▲《自由女神像》

在一个平等的平民社会之中,威胁人们自由的,不仅来自政治的威权,也来自于多数人的暴政。托克威尔说,古代民众是追随贵族,以贵族的标准为标准,贵族是公共社会的表率,但是到了平民社会之后,社会没有精英了,于是就由多数人的意见说了算,大多数人的是否为是非,而少数人的意见被压抑。社会被一种匿名的权威所摆布,所谓民意不可违也、那是平民时代出现的另外一种暴政,这种暴政甚至更可怕,因为它是匿名的,不是有形的。不要以为多数人的意见真的是代表了多数,要操控一个人很难,但操控多数人容易多了,只要操控了主流媒体,主导了主流舆论,便能操控多数人。所以,所谓多数人的意见实际上也是被操控的。这是平等社会出现的另外一个对自由的威胁。

最后,文化品质上,平等社会所出现的是一个平庸化的趋势。托克威尔讲,在平等社会之中,说优秀的品质和可怕的灾难同时都会减少。贵族时代掌舵的是少数精英,精英如果开明睿智的话,会作出正确的决策。其优秀品质也会教化百姓。一旦他刚愎自用,指错了方向,就有可能发生灾难。在贵族社会里面,精英人物既有可能大善,也有可能大恶,但是在由公众投票、由公众舆论所决定的平等社会里面,情况就不一样。民主这个东西,说起来是所有制度里面最不坏的一种制度,民主投票的结果,未必会选出一个最优的方案,或者是最优秀的人,却可以保证最坏的人、最坏的方案通不过,通常会拿出一个协调了各种不同利益的、可以被普遍接受的妥协方案。在社会由多数人决定的意见下,社会逐渐变得平庸、肤浅化,既无大善也无大恶。平民社会的文化是不走极端的文化,是中庸的文化,它排除偏激,也泯灭卓越,只有肤浅的快乐、世俗的幸福。

那么如何克服这种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上的威权主义呢?当时在法国的知识分子当中,有一个方案认为应该回到贵族时代,重新产生一批精英,这就是现代的中产阶级,由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带领社会前进。托克威尔虽然是贵族的后代,但是他知道人性是趋向平等的,贵族一旦消灭、平等出现之后,历史潮流不再可逆。所以托克维尔思考的重心,乃是在于在一个没有贵族的平民时代,如何重建贵族的精神?所谓的贵族精神,就是我今天讲的教养、责任和自由。教养意味着每一个人不仅要关注自己的物质利益,而且要有精神的追求和品质的追求。责任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追求自己的私利,而且要有担当,承担起公共责任。而自由,不仅要追求不受强制的权利,而且要有政治参与的自由和内心的自由。

▲法国贵族生活

在平民时代之中,这一贵族传统不再是对少数精英的要求,而是对所有公民的要求。我们也可以说,在一个没有贵族时代的贵族精神,就是现代的公民精神。

要建立现代的自由和民主,不仅需要制度,而且需要一种精神,仅仅有制度,没有公民精神,这个制度是徒有其名。中国历史上不是没有民主制度,民国初年有议会民主制、多党制,也有过宪法,但是缺乏民主制度所需要的公民文化,于是最后民主制度最后蜕变,精英腐败,国民麻木,从国会议员到一般选民都可以被金钱收买,被权力操控。制度不是无本之源,它要有自身的文化传统,有自己的精神所在。民主制度的历史传统之一,便是贵族精神,在现代社会之中,这一本来是少数精英的文化传统,可以转换为普遍的公民精神。这样的公民精神,我相信也是我们公众论坛所推崇的精神。

标签:支柱 贵族 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