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案例 > 正文

小夫妻砸40万爆改出租房,只为让孩子能在北京城里拥有一个完美童年

来源:萌孩控 发布时间: 2016-11-08 10:33:40 编辑:夕歌

导读:虽说有房子才有家,但仔细想想,真正重要的是里边儿的人,是在房子里头温暖而美好的时光,如果量力而为之后,这些在租住的房子里面得到,又有何不好?

小夫妻砸40万爆改出租房,只为让孩子能在北京城里拥有一个完美童年

“什么,竟然有人砸40万改造出租屋?”

一开始,小编听说北京有对小夫妻做了一件这样的事儿,是不太理解的。

这就是北京小夫妻改造的那个胡同院子~

遇上这样的房客,房东嘴巴都要笑歪了吧,况且,这些钱都能付一套房子的首付了,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直到亲眼看到夫妻俩在网上po出来的生活点滴之后,才慢慢地理解了。如果你路过北京,或许可以去造访一下这对小夫妻——孟奇和Yvonne。

左边这就是男主孟奇了,他是河南人,是北京白衫视频工作室和好白商店的主理人,女主叫Yvonne,台湾人,是一名室内设计师。

缘分让他们在北京相识相恋,夫妻俩都是简单随性的人,当初结婚的时候,穿着两身白色衬衫,男主别了一个领结,女主戴上白色头纱,一帮朋友祝福着,在天台上两人就把婚给结了。

虽然对形式上的东西看得比较淡,但对幸福的内涵,对居住和生活的质量却是一点儿也不马虎,而这,或许能解释夫妻俩为什么愿意砸40万装修出租房这个疑问。

女主人Yvonne是这么说的,“40多万在北京,也许我们买得起郊区的房子,但就沒有钱来装修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样一来之后的日子都会很难受。但现在,我想我们的黄金十年都会过得很美好舒适,之之能有美好童年。这些,都比拥有一個房子重要多了!”

哦,原来是为了小孩子。对了,忘介绍他们家的小宝贝了,这就是孟奇和Yvonne的可爱儿子——之之,处女座。

这家的小主人——之之。

要说起改造房子这件事儿,时光还得倒退到2014年5月。

原本一家人住在北京胡同的公寓里,家里面积也有90平,但是两人却觉得楼房进出有很多不方便,住在大同小异的楼房里,也不是他们想要的居所,儿子出生之后,就越发想带孩子一起住在接地气儿又有院子的北京胡同里。

于是他俩走街串巷地寻新的住所,不久,就发现了心仪的地方。

这座胡同小院子和国子监仅有一墙之隔,虽然七拐八拐才能进来,还显得有点老气,但是空间设计师的女主人Yvonne看到它的第一眼,就发现了它的改造潜力,马上和房东签订租约,这一签就是十年。

这就是之前能颓败老旧的胡同小院子,里面的结构也略显单调,是3+1式的。原本的屋子是红漆、混凝土、铝合金窗户,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

朋友说,既然是租来的,就不要太大动干戈的改造了,但夫妻俩有自己的想法,“要住就住得合心意。”

当初站在这个小院子里,脑子里立即就浮现宫崎骏卡通《龙猫》里那个老式日本平房的场景:小孩赤着脚在木头平台上跑跳、在榻榻米上翻滚、用力的把推拉门拉来拉去,下雨天坐在平台上用手接雨水......

“嗯,我想要给之之一个这样子的空间。”Yvonne说。

于是,在设计改造这座院子的时候,Yvonne就想把这些脑海里的元素融进院子里,还专门记录下了这些美好的时光。

两夫妻用拍立得记下这纪念性的时刻。

改造的时候,整个屋子基本保留原本建筑古旧的外墙,里面则是拆掉了原本的吊顶保留了瓦顶,让房子原本的木梁裸露出来。

在装修的时候,材质的选用上虽然看起来朴实、简单,实际上,为了之之的健康,夫妻俩选择的主材大都是楸木实木的,大到门窗、走廊,柜子、架子,小到一个抽屉,这也无形之中提高了改造的成本。

细心的人会发现玻璃也是院子里的亮点,原有的混凝土墙面也被大片的玻璃窗替代,这样整个房间变得通透又明亮。

当你把玻璃推拉门一拉,就进到了这个开放的餐厨区。

暖黄色的木门也可以打开,把厨房接通到院子里,餐厨区用的几乎都是白色的用具,一开始有点冷冷的调调,于是夫妻为了让吃饭的地方看起来活泼一些,专门为之之在餐桌地下铺上了花砖。

与厨房相对的是客厅

虽然地方不大,但是有书架、沙发,有电视,小家伙偶尔还在这里看书,或是放一个小帐篷,带上玩具去里边呆半天都不出来~

厨房和客厅连通的墙壁

这样做了处理

原本厨房和客厅是两个独立的房间,把墙敲掉一部分,于是有了这个联通厨房和客厅的拱门。

客厅的旁边挨着的是浴室

浴室上面保留了混凝土的结构,满满的工业风,而且原本昏暗的地方因为有玻璃窗户的原因,光线好极了,让人感觉很舒适。

客厅往里,

就是小孩子和大人的卧室了。

虽然简单,一眼能看见房梁,但是在暖灯下,整个空间显得安宁又静谧。

卧室的外边是一条榻榻米走廊。

因为夫妻俩看中了这个地方是整个家里采光最多的位置,于是把原本是卧室的地方向内挪了一米,让窗户和卧室间空出一段距离,就多了条阳光走廊,孩子们可以光着脚丫在这里做游戏,大人能窝在这里晒太阳,别提多惬意。

走廊的上边还专门安了一个电扇,

为了给之之夏天热的时候吹着凉快。

走廊的尽头

则是为之之摆满了各种

有童心的装饰物和玩具。

因为有了之之,在装修细节的硬装上会尽量减少可能的碰撞、减少低矮的插座,还特别在之之的房间里,配了适合小孩子身高的门把手、台灯、洗手池。

这样,之之即使在2岁的时候,也可以一个人开门关门;晚上睡觉的时候,不用拜托爸爸妈妈,也能一个人开关灯。

Yvonne说,“这样的设计,是让他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从小培养他不依靠别人,独立做事情。”

这里是为之之专门设计的洗手台,你可以看到之之每天早上像个小大人一样洗漱、整理仪容,之之就是在这里学会了自己穿衣服。

家里各个地方也散落着小温馨。

比如门口摆的风铃

相信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曾有一个风铃,微风吹过,风铃声响起,装点孩子的纯真记忆。

墙上开的小孔

之之和来家里玩的小朋友玩游戏时通过这个孔洞递东西。

还有可以发呆的小阳台,

童心满满的装饰画

无处不在的小玩具......

在室内呆久了,之之喜欢来到门前的小花园玩耍。

这里种着树木和花草,院子里一共种着三棵树,分别是爸爸孟奇的红杉树、之之的苹果树,妈妈Yvonne的无花果树,在树的旁边还搭起了菜架子。

春天一家人在这里撒下种子,夏天的时候,这里会招来很多小虫,有时甚至会有鹦鹉鸟造访,之之可以在这里捕捉菜虫,观察自然,或是到这里来浇花。

现在正值秋天,南实熟了还能就地摘一颗。

父子俩在花园前浇花玩耍。“北京人喜欢说接地气,对我来说这是一种跟自然、跟土地更亲切的一种自然关系。”Yvonne说。

自打搬进院子之后,

每个周末他们一家

都能迎着阳光吃早餐。

趁着阳光正好,之之起床到门外摆上木板凳,不一会儿妈妈就端出了一桌子好吃的。

之之想听故事,

Yvonne会到客厅拿一本书,

和儿子坐在沙发里,

可以呆一下午。

有时家里也会举行聚会,

因为夫妻俩朋友很多,

周末常常家里都挤满了人,

小家伙也认识许多的朋友。

但之之最喜欢的

还是对妈妈撒娇,

让爸爸拍照。

“现在每天出门回家,看着红墙、树影、胡同里的灯光,感觉特别美。而且我们的居住工作都在这一片儿,孟奇的工作室就在附近,溜达几分钟就到家,不用跟京城的其他上班族一样,奔波在拥挤的地铁、马路上。”Yvonne说。

虽然从领钥匙到完工,花了4个多月,前前后后花了40多万,但是终于亲手为之之打造出幸福的小院子,夫妻俩觉得值。

很多人也许会问,那一门过了这十年以后怎么办?Yvonne说,她没有想过十年以后怎么办,只想把当下的十年过好。

不知什么时候,城市变得浮躁,人心也渐渐浮躁,我们每天忙忙碌碌,挤公交,搭地铁,到最后一看,这一生竟是奔着有个房子而去的。

回头几十年过去了,留给自个儿一阵唏嘘。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不一定是土豪,而是无论有多少钱,他们都知道该用在什么地方,还能让生活质量比常人高出100倍。

虽说有房子才有家,但仔细想想,真正重要的是里边儿的人,是在房子里头温暖而美好的时光,如果量力而为之后,这些在租住的房子里面得到,又有何不好?

不一定非得买套房子

才能攥紧幸福,

只要肯花心思在这个家上,

即使在出租屋里,

也能把小日子过成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