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商 > 北京 > 正文

刘结成: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五个面向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 2016-01-05 14:47:12 编辑:诚富

导读:2015年年初,笔者曾预测《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七大发展新趋势》。一年过去,这7个趋势都已得到应验。因此最近又有媒体来问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园区该怎样发展。我想2016年,园区还会沿着2015年的七大趋势继续发展,但是也会有一些新的特征出现,尤其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提升。

一、 情怀驱动与文化耕植

如今“情怀驱动购买”在文化产业方面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在文化产业园区方面也是这样。如果说文化产业是生活方式产业的话,那么文化产业园区的根本就是将其核心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种到更多人心里。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文化产业园区的经营者,首先需要建立一种独特的风格样式,并以此理念来建设园区,去影响更多的人。

对于很多地方的文化产业园区,不仅承担着地方创意经济聚集和发展的职责,还承担着地方文化传承与保护、展示与交流窗口的角色。对于前者,我们的园区管理者思考了很多,也很有经验,但是对于后者,我们很多园区管理者尤其是民营园区管理者的认识还不到位。他们认为那些跟经济利润无关,是政府应该做的。其实后者是园区发展休闲、旅游等体验经济的基础,是对园区发展的有益补充。

我所谓的文化耕植,一方面是去挖掘园区的文化基因和特质,另一方面是挖掘地方的特色文化,第三是与管理者自身的理念相结合,利用现代设计理念,打造全新的现代生活样式,我想这是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在理念层面需要去认真思考和创新的一个重要面向。

二、 参与互动与服务筑基

服务是文化产业园区的基础。文化产业园区基本功能包括孵化、集聚、交流、展示、交易、辐射与带动等,而其核心在于对入园企业的服务。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对入园企业的服务上,我认为是远远不够的。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没有建立有针对性的服务体系。因此当我们的文化产业园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后,需要把这个基础打牢。

对于文化产业园区的服务体系,我想应该包括5个方面:基础服务、商务支持服务、投融资支持服务、市场支持服务和创新支持服务。基础服务包括:场地和物业服务、生活设施等。在提供基本服务方面要充分考虑从业人员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包括生活质量、生活品味等。商务支持服务包括:行政服务(如一站式工商税务服务)、财务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如人才培训)、法律服务(如知识产权服务)、政策与信息咨询、政府关系协调等服务。投融资支持服务包括:创业投资服务、债权融资服务、金融中介服务等。如上海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构筑的投融资信息服务公共平台、政策性资金扶持体系、多元化投融资渠道、融资担保系统、资金市场化退出机制等就很有借鉴意义。市场支持服务包括:展示交易、会展服务、出口服务、市场推广、信息交流、技术引进转让、交易平台建设、圈层交流活动等方面。创新支持服务包括:创新平台服务、创业辅导服务、创新文化(300336,股吧)与交流服务等。

互动性和系统性是各个园区在服务差异上的决定因素。这五个方面的服务内容很多园区或多或少都有涉及,但关键是没有系统梳理,更别说形成服务体系了。这就导致很多园区的服务难以满足用户对互动性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服务质量上也因为没有系统性的规划,缺乏服务标准,在服务的传递过程中也就随着服务人员的变化而千差万别。

三、 场景构建与体验提升

经过多年的发展,很多文化产业园区都已把提升体验性作为重点工作。对于体验性的提升我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超级接口、人性化细节、浸入式互动、场景化设计、后续粘性。

超级接口,就是要做好与用户的所有品牌接触点。在移动互联时代,尤其要做好APP、公众号、网站、微信、微博等触点,要按照好用、有料的理念来策划设计。人性化细节,是按照用户的体验流程、场景进行亮点策划和打造的过程。浸入式互动正在成为企业与客户互动的新常态。利用社交媒体、游戏化、众筹、积分计划等一系列方式,充分利用一些好的科学技术来提升参与感、体验感和亲切感。场景化设计是未来园区需要关注的重点,要分析用户来园区的场景,要把用户的互动和参与设计到园区的运营中来,并以此设计园区的建筑、布局、产业、活动、服务等。后续粘性设计是文化产业园区创造口碑、打造忠诚度的关键,在移动互联时代重点要做好后台的基础支持系统,分析用户需求,提供更多好玩的服务来吸引用户。

这五个方面,除了人性化细节之外,其它四个方面都是移动互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行业经验较少,需要去重新探索和创新。

四、 融合创新与数字建设

文化产业园区怎样突破实体园区的地域和空间概念,怎样突破其收入天花板,是我这些年一直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文化产业园区的持续经营和发展,应充分利用和做好两点:用数字技术提高效率、利用创新提升价值,因此融合创新与数字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和方式。

文化产业园区的融合创新包括园区内产业要素的融合创新、文化产业各个不同业态间的融合创新以及文化产业园区与其他产业业态的跨界融合创新。产业要素的融合,是在园区内部产生创新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文化产业各个不同业态间的融合,如文化与旅游,是文化产业的内涵式发展和增长的需求。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业态的跨界融合,如文化产业园区与商业、工业、农业的融合,利用内容输出或者管理输出等方式,把园区的边界扩展到更大的空间和区域,以创新的方式来突破地域的限制,这是园区的一个新的出路。

利用数字技术,建设线上文化产业园区,将是突破实体园区空间概念局限最好的方式,而且非常符合未来办公方式的趋势。当然线上文化产业园区不是简单的把线下园区和服务搬到线上,而是根据用户需求,按照互联网思维,打造独特的商业模式和服务体系,建立起的全新园区范式。

五、社区营造与社群运营

文化产业园区运营除了应关注入园企业、游客等用户外,下一步一定要关注周边社区,把园区打造成周边市民综合体验的场域。我认为,要想让游客认可园区,首先应让周边市民喜欢上园区。做好社区营造,就是打造市民的口碑,实现现代意义上的完美互联网传播。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园区,比如北京的798、成都的东郊记忆、台湾的华山1914等,就成为周边的市民晚上散步、休息的好去处。未来我们的文化产业园区也许需要的是打破藩篱,与周边社区更好的融合,让居民爱上园区,这样园区就会更有生机和生气。

对外要做好社区营造,对内就是要做好社群运营。把园区的用户也好,客户也罢,都纳入到园区的社群系统中,按照社群思维进行运营管理。跳脱用户的商业和生意属性,让其回归到自然的人,让用户之间互动、分享、连接,按照兴趣、爱好、族群等新的客户细分方法提供更多好玩的线上线下服务。这样园区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建立一种更加亲切、和谐的关系。

以上五个面向,是文化产业园区面对互联网思维的冲击,去打破边界,向纵深和横向两个维度拓展,建立全新商业模式的选择。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勇气是羁绊的最后枷锁。而缺乏系统思考和认识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们愿意把我们的经验和认知与广大文化产业园区管理者一起分享、探讨和探索。